在自动驾驶圈一直被调侃“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百度,终于火了一把。
更确切地说,火的是百度旗下自动驾驶出行平台萝卜快跑。
打开这几天知乎的汽车版块,热点问题几乎被萝卜快跑的相关提问占据,每个问题的回答数量和互动参与量都非常高。
而在微博的武汉地区热搜榜上,萝卜快跑的相关热搜也出现了霸榜的情况。
从2020年就开始在北京、武汉、重庆、深圳、上海等地开展全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与测试的萝卜快跑,终于体验了到了一把当“顶流”的感觉。
这也不禁让人疑惑,萝卜快跑究竟发生了什么?
1
—
谣言就是这么传出来的
这场“火”烧起来的的原因并不单一。
首先是几个数字的误传滥用。
下面这张截图来自于百度集团2023年年报。其中提到,截至2024年1月2日,萝卜快跑在开放道路提供的累积订单量超过500万单。此外,2023年第四季度,无人驾驶订单占武汉整体订单组合的比例达45%。
先记住这几个数字,一会要考。
再来看另外几个数,百度在2024年一季度的财报中披露,截至2024年4月19日,萝卜快跑累积为公众提供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订单超过600万单。
而在5月的Apollo Day上,百度汽车机器人部总经理尹颖表示,首批交付的第六代无人车将从即刻起在武汉投入使用,年内计划在武汉完成千辆无人车的部署。
上述这些数字,在当初披露时,并没有引起过多的关注和解读。
但在这一波的热度中,不少人给这些数据加入了一些人为的“加工”。
比如下图这张截图,来自于7月10日,浙江卫视新闻中心的中国蓝新闻官方账号发布的视频内容。
其标题赫然写着“武汉投入一千多辆无人驾驶车”“几个月订单就超过500万单”。对于没有关注过百度的普通群众,很容易理解为,近期萝卜快跑在武汉市投入了1000辆无人驾驶车,且短短几个月就拿下了500万次订单。
但只要结合财报的真实情况,就能很快发现这样的传播有多荒谬。
不得不说,张雪峰关于新闻学的评价再次被印证。
而百度财报中提到的45%这个数字,本意是指,全无人驾驶车辆(既没有安全员)的订单,占整个萝卜快跑所有无人驾驶订单(有安全员和没有安全员)的45%。
但在最近的传播中,这一数字代表的意义也逐渐变样,让不明真相的群众认为,萝卜快跑的无人驾驶订单已经占到了武汉整个出行服务的45%,大为震惊。
△知乎提问截图
随着话题发酵,传闻的愈发离谱,武汉交通运输局的相关负责人也不得不出面辟谣,表示目前萝卜快跑在武汉只投放了400多辆无人驾驶汽车,占日均运营网约车的比例不足2%。
其实,只要动手搜索一下5月Apollo Day的相关报道,就能知道,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裁王云鹏在百度Apollo成立七周年当天发布全员信中就透露,萝卜快跑在武汉每天单量已经超过武汉全城网约车市场的1%。
虽然他用的词是“超过”,但按正常的逻辑想也该知道,怎么样都不可能超到45%。
就这样,真实的数据+虚假的语境+大平台媒体看似背书的宣传,为萝卜快跑的“火”又添了一把柴。
2
—
先射箭,再找靶子
那么这把“火”的起因究竟是什么?
或许我们要把时间调到6月30日。
当天,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了《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要为解决自动驾驶创新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立法。
其中提到的“创新活动场景”包括:
(一)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出租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
(二)除危险货物运输外的道路货物运输;
(三)摆渡接驳、环卫清扫、治安巡逻等城市运行保障;
(四)国家和本市支持开展的其他应用场景。
但显然,相比(二)(三)(四)项场景,包括网约车在内的城市出行服务更受到了媒体、资本市场以及普通群众的关注。
同时,由于北京作为首都的特殊性,其对自动驾驶立法的动作一出,很快就被资本市场解读为自动驾驶即将在全国推广的信号。
此时,各路分析师便开始寻找“标的”写逻辑。
而在5月Apollo Day上透露过年底将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2025年全面进入盈利期的萝卜快跑便进入了分析师们的视野。
于是我们看到了各种测算,Robotaxi背后的万亿市场仿佛已经触手可及。
“400多辆车其实算不太过来,但资本市场炒,肯定要找个逻辑。总不能说自己是听了热点来炒的,虽然事实确实是这样,但展现出的得是资本市场自己找的逻辑。你和客户聊,必须有这个。说白了,如果百度是三年前说收支平衡,资本市场大概也能给你算出个盈亏平衡的表”。一位券商分析员,对此已经见怪不怪。
虽然是射了箭再找靶子,但显然大家都很配合,于是,股市中智驾类的标的,都普遍迎来了大涨。
萝卜快跑也随之被推到了最前方。
3
—
民生,引发更大规模的关注
除了资本市场的炒作和媒体对萝卜快跑实际运营情况的以讹传讹,这次萝卜快跑的出圈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事关民生。
就在萝卜快跑出圈的前两天,广州交通部门发布了最新统计,当地网约车司机日均营收从343.34元降至311.63元。这意味着一些网约车司机即便是“整月无休”,在未扣除用车成本的情况下月收入也不超1万元。
而此时自动驾驶的来势汹汹,让以此谋生的司机群体自然是充满了抵触情绪。
再加上不少自媒体,完全不调查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就以此作为依据,渲染科技发展将对民生带来巨大负面影响,进一步加重了普通群众的恐慌情绪。
最终,在媒体、资本市场、广大的群众多方势力的作用下,萝卜快跑站在了下半年开局车圈以及智能化圈的C位。
4
—
缓解创新的疼痛
7月11日,我们的同事亲自在武汉体验了一次萝卜快跑,收费情况与媒体报道的6km收4元水平相当。
但也能发现,这样优惠的价格来源于平台的各类补贴。
这样的情况我们不陌生。
当年的滴滴、摩拜,不都是这个套路吗?
但仅看价格还不够,作为一项服务,萝卜快跑的便利性、高效性都是还有待提升的。
最近萝卜快跑在武汉因涉及违停、龟速行驶、占道等问题,引发用户投诉的事也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而上面这张3.46元、5公里路程的订单,我们光是等车就花费了近半小时。另外,或许是为了走更熟悉的道路,相比花费时间更少的路线,萝卜快跑的车有些绕路。如果是你,会为了这样的优惠力度,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吗?
所以,能不能最终跑通模式,实现营收平衡,要等一切回归了市场,我们再来看。
就像何小鹏说的:能力、法规、商业闭环都还没有到,说很快能打平是因为很多账没有算。
但不可否认的是,行业在加速。
除了Robotaxi,L3试点、车路云建设等多条路线都在齐头并进,互相成为彼此的补充。
这是一项力量巨大的创新,破坏力也是同样巨大。
要知道创新其实有另一个更能揭露其本质的名称——创造性破坏。
在经济学中,“创造性破坏”指的是能够从内部不停地革新经济结构,即不断地破坏旧有的秩序和结构, 同时再不断地创造新的结构。
翻译一下,创新会创造出新的东西,更高效率的东西,同时摧毁旧的、效率更低的东西。
如何缓解这个破坏带来的疼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智车星球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237393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