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汽车大厂想招谁?我们帮你问了大学生方程式的队长们

汽车大厂想招谁?我们帮你问了大学生方程式的队长们

关注并标星电动星球News

每天打卡阅读

更深刻理解汽车产业变革

————————

出品:电动星球News

作者:毓肥

7 月份,高考志愿填完,一代年轻人进入新轨道。

站在我们所处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智能电动趋势正裹挟着流量,在新媒体爆炸的年代,对高考学子们的专业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一如十年前的房地产,或者金融。

所以,6 月下半月,有个话题吵得特别火:「汽车行业哪里缺人才?」

人才发光发热之前是新兵,新兵毕业之前是新生。从新生到新兵,有哪些人代表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希望?

我们马上想到全国大学生方程式锦标赛 FSC,特别是 FSEC 电动方程式、FSAC 无人方程式车队的队长们。

如果说汽车工业是从科研到量产的全链路积累,那么这群队长们,在他们的学生生涯,就第一次体会到了打造一台能上路的、在他们知识体系下尽可能做到工程极致的产品,需要经历怎样的困难。

或者说,他们往往比同学们先迈进社会半步。

那么,这些大学生方程式锦标赛的队长们,现在都在做什么?有怎样的人生规划?方程式锦标赛对他们的学习、择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他们怎么看待如火如荼的新能源产业?

我们深度采 访了三位队长,今天来感受下青春的力量。

一、从新生到独当一面

一个关键问题是:他们如何成为所在院校的车队队长?

我们采 访之后的感受,是他们虽然本科阶段的学业路径各不相同,但在车队生涯中,都完整经历了一台赛车打造过程中的几乎所有环节。

2022 年 9 月的合肥市江淮新港试验场,哈工大 HRT 车队获得了 FSEC 电动方程式大赛总成绩亚军、FSAC 无人方程式大赛总成绩季军。

陈博伟当时是哈工大 HRT FSAC 车队的队长,研究生一年级在读。

哈工大 HRT 车队

2018 年入读哈工大威海校区的陈博伟,大一选择了传统车辆工程方向,然后加入了哈工大 HRT 车队车身组。从车辆单体壳,到空气动力学套件,以及人机工程,一个个模块跟下来。

「作为队长,你要了解车子整体的发展趋势,和方程式赛车圈子里,大家的发展趋势」,陈博伟这样总结。

2019 年 FSC 在珠海举办,当时陈博伟作为新队员参加,不过正式成为无人车队技术负责人,是在 2021 年短暂离队,并成功保研之后,再重新归队。

而由于陈博伟负责了 2021 年参赛车辆的设计,他接过了哈工大 FSAC 无人驾驶车队队长的职责,带队参加 2022 年的比赛。

和陈博伟类似,获得 2022 年 FSAC 冠军的北京理工大学队长郭子隽,也是在大四开始担任这一职务。

北京理工大学 FSAC 车队

但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郭子隽是从北理工越野车队,转到无人车队的。

他的本科专业并非汽车工程,而是机械工程。在越野车队的生涯里,他负责的工作更偏向机械,而他希望去做软硬件结合的,符合自己专业方向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他的 FSAC 生涯从电控开始,当然,越野车队的机械底层工作,也为他的技能进阶打下了基础。

「进了之后发现,我自己也很喜欢,有种一拍即合的感觉」,郭子隽的 FSAC 之路从队员,到负责电控的组长,经过比赛实战的积累之后,最终成长为北理队长。

吉林大学有个不成文的惯例,一般大三就是队长,而如果大四学生希望担任队长,需要和前两所高校一样,确定在本校读研,比如 2023 年吉林大学吉速方程式 FSEC 车队队长姜天柱

吉速车队

姜天柱并非汽车工程科班出身,本科专业是通信工程。

他是个汽车爱好者,更是个喜欢动手的人,他认为车队这个平台非常适合他,「能把一些想法落到产品上」

吉速是 FSC 大赛的创始车队之一,姜天柱带队的这一届,吉速获得了 FSEC 的总冠军,并且拿下其中直线加速、成本制造分析、轻量化三个子项目的第一名。

凭借着总冠军的身份,吉速将在今年8-9月,参加在日本举办的世界大学生方程式大赛。姜天柱需要和队员们,与其他七十多所大学的车队同场竞技。

不过姜天柱表示,吉速车队招收队员的标准,实际上没有那么严格,或者说比起纯粹的理论知识,「我们主要看他性格上,或者态度上的潜力」。

二、从造赛车到造车

无一例外,这三位队长都表示,毕业后会留在汽车行业,因为有了方程式的经历,他们更了解汽车,也更了解自己的能力。

「因为之前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还是希望把自己的积累放在下一个阶段」,姜天柱目前吉林大学硕士在读,方向是电池 BMS 管理。

他形容加入车队,打造赛车的过程,其实就相当于造了一台电动车了,包括除了造车本身,还有去跑各种测试、静态赛等等——譬如 FSC 的静态赛,有一个子项是「成本制造分析」。

「车队等于给我打了个基调」,郭子隽认为车队生涯和他研究生之后的发展方向,关系还是比较强。

因为虽然是机械工程出身,但是无人车队的经历让他选择了自动驾驶赛道,博士阶段的方向则是规控,涉及一部分决策

陈博伟则表示,虽然本科专业是传统的汽车工程,但真正加入车队之后,实践的过程中会一点点脱离(纯理论),比如还会涉及线控、智驾、材料、算法等等。

最终基于经验和历练,他选择了新能源电池,方向偏 BMS 管理,也会涉及材料。

三位队长的言谈中,我看到一种确定性。

这种确定性,指的并不是他们现在在「做」什么,而是他们知道他们「要」什么。

有清晰的成长方向、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渴望什么,这些是三位队长传递给我的感知。

而这种确定性,根据他们的说法,很大一部分得益于车队,得益于造出一台赛车,并且让它顺利完赛的过程。

比如 2022 年 9 月,姜天柱和吉速 FSAC 车队经历的惊险时刻。

和量产纯电汽车一样,跑方程式的赛车有高压、低压两套系统。在 8 字绕环项目进行期间,吉速车队的赛车高低压系统联通环节,出现了绝缘失效的故障

赛场上的时间极其宝贵,吉速车队需要在单项赛通道关闭之前,确保车辆顺利完赛。

其他车队有些车辆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他们可能就放弃了,没有坚持修车」,姜天柱和他的队员最终在单项赛参赛通道关闭之前,用一天半的时间找到了故障点,然后修好了赛车,拿到分数。

车队生涯中,姜天柱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时刻。

和上课不一样的是,这些现实世界的问题,他形容都是「理论无法解释的」。比如理论上连接应该极其可靠的线路,呈现的效果就是和预期非常不同。

而经历过车队大大小小技术问题的他,认为结束学业之后的人生定位,现在有了更清晰的思考。

「我们经历过这样一个流程,会知道自己在团队中,在项目组中处在什么位置。」

姜天柱举了个例子,假如其他人现在进入车企,他可能会一直在安排到的岗位上工作,但是不知道其他组、其他岗位跟其他车上的部件是怎么串联的。

「我觉得我比其他人,强在全局的目光视野上。」

一次成为管理者、统筹者的锻炼,是受访三位队长共同的回忆标签。

管理和统筹过程中,队内矛盾是家常便饭。

陈博伟告诉我们,车队中比较常见的矛盾,是两个系统的同学之间出现干涉,比如车身和动力,「大家都觉得自己做的东西肯定是好的」。

这个过程中,他认为「整车最优」才是车队应该达到的目标,「这对管理者来说是个锻炼。」

赛车是个大整体,车队是个小社会。

郭子隽举了个亲身经历,他刚进车队的时候,遇到了一些人际交往上的难题。他当时咨询了同学、父母、班主任,给自己做心理工作,「大二的时候,冲突会比较激烈」。

这件事情给郭子隽的经验,是让他意识到「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并且学会跟各种人打交道,然后在他们的存在基础上,不放弃并且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

「等于提前在小社会里面,打磨自己一部分的能力吧」,郭子隽这样说。

三、从象牙塔到社会

三位队长目前,都处于学校与社会的交界。

一方面因为他们依然身处学校,有的读硕有的读博;另一方面,则是他们或多或少都已经开始参与行业的变革。

比如正在读博的郭子隽,已经开始参与一些车企合作的自动驾驶相关项目,包括一汽、广汽等都有合作。

四年后博士毕业,他表示如果合适的话,「华为的公司流程很完备,想去里面学习一下」

想去华为的其中一个原因,是郭子隽希望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我最多就带过 100 人的团队,没办法想象看看再往上(的规模)会发生什么事情。」

姜天柱的硕士方向,则是电池 BMS 管理,包括 SOC 状态管理、算法等等。

我问他想不想去蔚来,他回答「还挺想去的」。

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从 2015 年开始,蔚来冠名了 FSEC 和 FSAC 两项 FSC 赛事,4 月份的北京车展,2024 届 FSC 的各所高校队长们,也去了蔚来展台,和李斌合影。

得到肯定答案后,我追问为什么,姜天柱给了两个理由。

首先是大赛冠名的背景,并且会觉得蔚来内部企业文化会比较好;其次是蔚来目前的海外布局,「了解到蔚来在欧洲那边知名度会比较高一些」。

陈博伟则表示,目前还在要不要读博之间犹豫,他的硕士方向同样是动力电池相关,但是进修深挖和企业应用,在他看来各有各的优势。

「我现在也在纠结,比如科研的东西是否符合市场的需要,比如我去企业里面,是不是能够以企业的思维去开发」。

但对于具体的企业,陈博伟已经有了打算,表示希望进入中汽研这类的机构,希望以后能参与某一项标准的制定

聊到职业生涯,队长们虽然规划不相同,信心是一致的。

「我觉得行业肯定没问题,但是想要入行,自己的水平一定得高一点」,姜天柱这样认为。

「汽车作为一个产品,都是被挖掘出来的消费点,这个行业肯定有持续的事情可以做」,郭子隽说他对汽车行业的信任度还是很高。

回到学生,或者说深造中的学生这个角色,他认为有可能新能源汽车一直都需要非常大的人才缺口,只是需要看到很多可能存在的,「悬而未决的问题」。

四、队友去哪了?

除了队长,队友们,也是这台赛车从设计到落地,再到取得比赛成绩的关键贡献者。

那么车队生涯,能否对队友们产生帮助?方程式大赛的亲历者,能否应对进入社会后的现实风浪?

吉林大学南岭校区为原吉林工业大学所在地,是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所在校区,所以汽车行业的资源、文化、氛围都很浓厚。

姜天柱表示,即使是吉林大学,即使是他们校区,最近两年同学们的工作机会和以前相比,「也相对难一点」。

他举例称,有两个同学本科毕业之后进入车企,做的工作会相对简单一点,「过于基础了,可能本科生也接触不到特别深的东西」。

相比于没参与过车队的同学,他认为「可以理解为还没做过产品,只是在做理论」,所以车队对他做产品的能力「有非常大提升」

2024 年是哈工大 HRT 车队成立十五周年,陈博伟表示他也在帮助学校收集一些过往队长、队员的信息。

他认为车队经历是每一届 HRT 成员进入社会的一大助力,比如前面几届的车队队长和负责人里面,有进入小米汽车攻关智驾的、有以本科毕业的身份拿到腾讯 45 万年薪的,等等。

陈博伟另外举了个例子,本科毕业之际,他陪室友去跑招聘的时候,发现有些车企已经不太看好传统车辆工程,甚至招聘只要智能汽车工程

但一般,他们还会看到另一个要求:如果有过车队经验,不管什么专业,招聘方都会很认可。

「车队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大家做过很多真正的工作,这是大部分本科生不具备的。」

同样地,郭子隽也表示车队经历,其实是应聘过程中的一大背书。

以他的本科同学为例,这里面有去上汽的,也有在华为的,还有进入国际汽联这样的行业机构的。

「我觉得都是因为车队经历,给他们的职业生涯定下了基调」。

五、如何在汽车行业生存?

本次记录的最后,我们希望了解一下,站在过来人的角度,队长们会给学弟学妹们怎样的建议?

「全员全栈」,这是郭子隽在带车队队员的时候,经常强调的四个字。

他指出机械工程目前属于「通识教育」,这种思路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学生在本科阶段把所有专业大类都学一遍。

从理论类比到实践,他认为车队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同学可以加入机械组、电控组、无人组,可以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

「本科阶段肯定还是把自己的面铺广一点,然后去发掘一下自己到底喜欢什么」,郭子隽这样总结。

「只局限于自己的小地方,做东西也会受一些限制」,姜天柱的看法也类似,「我觉得全局的目光还是比较重要的」

(完)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电动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236348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21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