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蜂巢能源出海记:中国新能源汽车两大巨变正在发生

蜂巢能源出海记:中国新能源汽车两大巨变正在发生

汽车,从来都是一个全球化的支柱性产业。2023年,崛起的国产汽车链集体出海,已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话题,前有国产零部件产业链涌向墨西哥,现有电池厂在海外攻城略地。 

10月份,多家媒体报道蜂巢能源斩获欧洲多家龙头车企的电池订单,再度登上热搜: 

宝马今年计划在全球招标160GWh订单,分为海外90GWh,国内70GWh;10月12日,结果落定,宝马海外欧洲区合计500亿元的90GWh的产能订单全部花落蜂巢能源;国内70GWh订单量则由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分享。 

10月16日,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 旗下有玛莎拉蒂、克莱斯勒雪铁龙标致、菲亚特、阿斯巴等15个品牌 ),计划向蜂巢能源增加采购总规模近5.48GWh的PACK电池包。 

作为汽车的发祥地以及众多知名汽车品牌的总部,欧洲,被公认为汽车行业的最高峰。另外被人熟知的是,欧洲品牌有两个最为知名的特征:1)有着极高的质量要求,比如宝马的电池技术文档长达800页;2)优先选择体系内的供应商,欧洲培育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国博世。 

简而言之,欧洲体系内生态就相当完备,更倾向于相信“自己人”。那为什么欧洲车企,在电池这一最重要的零部件上,既没有没有选择本土的Northvolt,也没有选择锂电池老牌技术王者日本松下,反而是争相选择中国的动力电池新贵,背后到底有何深意? 

图:中国动力电池出口迅速增加。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01汽车行业两大巨变:挥别旧的才能和新的相逢

巨变1:欧洲急迫参与新能源浪潮

欧洲,是汽车的发明地,也是当今众多著名老牌汽车品牌的总部。BBA凭借出色的性能享誉全球,豪华轿车也基本清一色都是欧洲品牌。 

对于稳定压倒一切的欧洲车企来说,却在新能源车浪潮上慢了一步,甚至连大本营都在被外部冲击。2022年3月,特斯拉位于德国柏林郊区的超级工厂正式开业;2023年10月,特斯拉在欧洲累计销量突破100万辆。 

作为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却看着Model 3Model Y在欧洲销量连续霸榜,老牌欧洲车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跳出原有的舒适圈,放下成见去寻找全球最优质的产能进行合作,成为这些品牌们现在最紧迫的共识。 

巨变2:电池格局已经清晰,中国引领

众所周知,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也是成本占比最高的项。但锂电池的革命与产业进步,却几乎与欧洲无缘。 

锂电池起于日本,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后辗转于韩国,最后兴盛于中国。根据权威机构SNE Research的统计,2022年,全球份额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中国占据7席。即使在刨除中国的海外市场,国内企业的份额也正在快速提升。 

而且这一趋势还在加速,随着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加速扩展全球市场,动力电池的出口量不断提升。根据最新数据,今年1-9 月,国内动力电池累计出口销量 89.8GWh,累计同比增长 120.4%。 

图: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在全球份额领先。资料来源:SNE Research 

在两大产业巨变下,已经落后一步欧洲车企面临的是加速追赶的硬约束,摈弃过去的思路,选择与又快又好的中国电池企业合作,成为不二之选。

02又快又好,是国产动力电池出海的硬道理

在《涌向墨西哥的中国汽车链》报告中,我们曾写道:如今中国自主品牌在智能化、电动化、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已行至前列,在国内汽车市场进入存量博弈的背景下,出海成为寻找中国汽车产业结构性增量的必由之路。 

故事的另一边,是作为新能源车核心零部件的电池,出海早已经走在了前面。产品力的足够突出,是国产电池出海背后的成因。 

随着新能源车成为全球的趋势,以及储能的接力,全球的锂电需求开始井喷。根据招商证券测算,到2025年,全球锂电池( 含储能 )的总需求,将超过1700GWh,较2022年基本翻倍。根据GGII预计,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2030年有望达到3000GWh。 

如此大的需求,需要优质且快速的产能填补。国产电池又“快”又“好”,因此我们认为,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将在这波全球新能源革命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图:全球锂电池(含储能)需求估计。资料来源:GGII、EVTank、招商证券 

1、唯快不破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谁能优先在这波爆量需求中拔得头筹,谁就将引领行业。日本电池企业松下和韩国LG等,都仍在盈亏平衡的边缘挣扎,欧洲电池企业由于技术的滞后和高昂的建设成本,扩产迟迟不及预期。只有国内电池产业链能够与下游需求共振,在产能上积极投放。

以电池新贵蜂巢能源为例,根据公司规划,将在2025年完成全球四大生产基地的建设,总产能计划达到200GWh以上;如果届时满产,将能够满足全球10%左右的产能需求。不仅是总产能规划大,蜂巢的建设速度也在屡屡刷新纪录,比如2023年5月,蜂巢能源第一支62Ah的L400磷酸铁锂短刀电芯量产,在两个月之后盐城基地的第一条“飞叠”L400短刀产线就达到了满产状态,日生产1万支,创造了生产爬坡纪录。 

由于新能源车型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车企对电池的产品迭代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从续航里程,到安全性,到4C快充,电池的迭代速度计量单位以年度为单位。响应客户需求成为头部电池企业的重中之重,蜂巢速度甚至以季度为单位:

2022年12月,蜂巢能源发布长续航的电池高安全系统解决方案——龙鳞甲电池。龙鳞甲电池做到了单电芯失控不扩散至相邻电芯,整包不起火,远超国标要求的5分钟不起火的要求。在性能方面,龙鳞甲也非常突出,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续航超过800公里,采用高锰铁镍电池超过900公里,采用三元电池超过1000公里。 

近期,蜂巢开发了L6短刀LFP产品系列,30min快充1.6C标配,涵盖40-80度电主流范围,2023年将量产多款L6电芯,满足60-80度电三元电池转配铁锂电池市场需求。 

蜂巢能源也在向大圆柱电池方向深耕,近日有消息称蔚来汽车也将与蜂巢能源合作研发和生产4680大圆柱电池。 

图:蜂巢能源工厂规划。资料来源:高工锂电,国盛证券研究所 

2、质量为根

除了速度快之外,提供优质的产品,是下游车企“既要又要”的诉求。怎么定义电池好坏,无非是续航长、成本低、充电快、安全性高、寿命长…这对于电池企业的技术要求是相当之高的;而拥有技术领先优势的企业反而将在高要求中游刃有余。 

根据产业链消息,这次蜂巢能源将为宝马欧洲车型提供短刀电芯构成的CTP结构动力电池组。短刀电芯技术是蜂巢能源的核心技术之一,在生产上蜂巢能源使用了比普通叠片更难的飞叠技术,用八个工位同时进行叠片,藉此综合效率做到了0.125S/pcs。而Stellantis集团的要求又有不同,蜂巢能源提供的PACK电池包会采用标准的VDA( 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 )电芯,并在电池包内部模组层级增加了加热膜,位于模组的长边侧面,以提高在欧洲地区低温条件下的充电效率。 

“好”的底气,便来自于技术实力工具包的充裕。除了上文提到的龙鳞甲电池、短刀电池、大圆柱电池,蜂巢的工具包还在不断充盈: 

为降低成本,蜂巢推出高锰铁镍电池,计划2024年量产。由于不含钴,高锰铁镍电池成本可控;同时其能量密度又比磷酸铁锂更高。蜂巢能源预计高锰铁镍电池包重量能量密度为220WH/kg,体积能量密度为503Wh/L,与同体积密度的三元电池包相比,整包成本要降低9.5%。 

纳米网硅负极,是蜂巢能源为高能量密度电池提出的负极技术方案。蜂巢能源为此自主开发筑网束硅技术、硅碳融合技术、双层包覆技术,循环寿命较进口同类产品提升10%。纳米网硅负极搭配高镍正极,将率先在大圆柱电芯上实现应用,实现能量密度≥300Wh/kg。

一边是需要快速补课的欧洲车企,一边是又快又好的国产动力电池。至此,我们心中的疑惑已解,老牌车企和电池新贵的双向奔赴,更像是命中注定的一拍即合。

03不止于欧洲,动力电池企业的出海已成绩斐然

其实,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目标,绝非局限于欧洲。只不过欧洲作为汽车产业的高峰,备受人关注,当下也成为国产动力电池企业出海征途上的里程碑。放眼全球,才是这些企业未来野望的全景图。我们以蜂巢能源的全球化足迹,来还原这一场浩浩汤汤商业故事的时间脉络。 

2018年,与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集团展开合作,2021年7月签署总价值达160亿元的全球合作项目。近期追加近5.48GWh的PACK电池包采购,不过是对蜂巢能源的再度认可。

2020年11月,蜂巢能源选定德国萨尔州建设第一座模组Pack工厂,预计2024年上半年投入使用;2022年9月,蜂巢能源宣布其将在德国勃兰登堡州建设面向欧洲市场的第2家海外工厂。蜂巢能源欧洲负责人Kai Uwe Wollenhaupt表示,公司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欧洲的产能至少达到50GWh,足以为多达10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动力。

在欧洲,蜂巢还拿下了Enersys Caterpillar WAE等矿车、工业储能、牵引车类的客户,还在与多家知名高端车企深入洽谈合作事宜。

2023年7月,蜂巢能源启动建设泰国首家模组PACK工厂,规划HEV模组和PHEV/BEV模组+PACK两条产线,一条采用软包电芯,另一条采用蜂巢能源自主研发的短刀型电芯,预计2023年底完成工厂建设,预计产能为每年6万套。

2023年10月,蜂巢能源与国际能源巨头万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蜂巢能源在泰国市场布局以及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双方将在车载动力电池、2-3轮车电池、储能、回收等多个关键领域进行全方位合作。

2023年11月,宝马欧洲90GWh招标全部花落蜂巢。

蜂巢非洲业务正在稳步拓展中。

图:蜂巢能源的全球产能布局。资料来源:蜂巢能源官网 

除了产品和产能的输出外,蜂巢还在海外建立全面的产研布局:在美国、日本建立先进材料研发中国心,在韩国进行中试及应用研发,在印度进行BMS软件研发。 

国内电池产业的出海,绝对不是简单看看多少GWh这么简单,而是全方位的“造船出海”,从产品、产能,到技术、售后。得益于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努力,我们正在将最高效、最优质的产品,走向全球;在这一轮新能源车浪潮中,将科技平权的锂电池,赋能千家万户。 

04结语:哪些企业会是出海的舵手?

最后,我们想探讨下市场关心的问题,对于这一轮出海潮,国产电池企业,从投资的视角,怎么押注未来的胜者? 

在《重回1970s:日本汽车是如何全球崛起的?》报告中,我们曾复盘日本汽车成功的历史:在内部,日本汽车一方面不断寻求技术突破,死磕产品可靠性和燃油经济性;另一方面持续降本增效,创造出了革命性的精益生产方式。在外部,日本车企坚定海外建厂和本地化战略,不断投放海外产能。 

日本汽车产业历史的成功给了我们宝贵的借鉴经验,但动力电池的出海,将是一个比当年日本汽车出海更加复杂的时代课题。对于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一体两翼”的分析框架,为了满足对动力电池“又快又好”的要求,我们认为具备“一体两翼”的企业才能跟上时代潮流。 

其中一体指的是以技术为体,脱离产品力,其他都是空谈;两翼则分别是领先的战略眼光,以及优秀团队的执行能力,只有强力的执行,才能把握高速迭代的市场。在这个框架下,电池新贵蜂巢能源,成为一家不容忽视的企业。 

先看技术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动车辆工程技术主要开拓者之一孙逢春曾经评价:“蜂巢能源在创新驱动上舍得投入,是一家技术创新型公司。”蜂巢能源2020-2022年研发费用分为3.8亿元、7.2亿元及11.4亿元,累计研发投入金额累计超2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3.90%。 

高研发投入的成果正在涌现。蜂巢能源已经申请了超过5000多项专利,授权发明专利500多项。公司重点研发的无钴电池、高速叠片电池、长薄短刀电池、CTP无模组电池包等技术和产品,走在行业前列,满足主流客户需求的同时,受到车企和储能客户的青睐,都体现了未来全球行业的创新方向。 

正是由于极强的技术基座,蜂巢能源在从长城体系内独立之后,迅速开拓了众多国内外逐季厂客户,而今年要求严苛的欧洲车企的大单,便是对其技术实力最好的佐证。 

2023年6月份,工信部发布了2023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指数,在企业指数方面,蜂巢能源凭借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持续创新和取得的突破成就,成功上榜行业TOP10,并且在企业创新能力表现方面排名第一。 

图:蜂巢能源核心技术。来源:蜂巢能源招股说明书,光大证券 

如果仅仅单押技术,也不免陷入“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尤其是对于新能源车这一飞速发展的行业而言。能够洞察客户核心诉求、前瞻布局潜力市场,并且迅速落地,才成为这波出海浪潮中的排头兵和最后的胜者。 

正是基于这个判断,我们认为出海的“两翼”便是:全球化的眼光及优秀的管理团队。蜂巢能源的两翼,给了本体足够强的助力。 

从公司的管理团队来看,其具备本土+全球,技术+管理的矩阵式优势。2018年之前,蜂巢能源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三线选手,但就是这样一家从车企内部成长起来的电池企业,仅用3年时间,2021年,从国内十名开外挺进全球前十,蜂巢装机市场份额占比超过2%。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2022年,蜂巢能源营业收入分别为17.36亿元、44.74亿元和99.7亿元,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39.62%。 

2023年,蜂巢能源再上层楼,拿下全球头部汽车品牌的大单。5年时间,蜂巢能源实现二级跨越,靠的便是这“两翼”提供的强大升力。 

图:蜂巢能源部分高管简介。来源:国盛证券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汽车这个国家支柱性行业终于迎来奇点时刻。从品牌,到零部件,再到动力电池,我们有幸看到全产业链从实现国产替代到成为全球优势产业。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不需要再复盘日本汽车的全球化征程,因为新的历史,已经在我们眼前,真实发生着。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锦缎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212218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13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