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八件事看2022智能电动暗潮汹涌 | 电动星球年终特刊(上)

八件事看2022智能电动暗潮汹涌 | 电动星球年终特刊(上)

2021 年的年终特刊,我们写得慷慨激昂。

如果用一个符号形容智能电动汽车的 2021,我们会用叹号「!」。它代表了技术的创新、产品的爆发、渗透率的增长,以及这个产业里所有人的信心。

到了 2022,我们决定用「,」,一个逗号。

逗号代表两句话中间的停顿,这也是我们对智能电动 2022 的印象。锂矿疯涨、车价跟风、自动驾驶进入深水区、新势力洗牌初现端倪...

图片

过去这一年,我们见证了接近 40% 的新能源渗透率新高,但也记录了智能电动发展历程中的挣扎与反复。因此,2022 更像是一个停顿,新老交替未完成,新技术的落地也比想象中慢半拍。

但与此同时,2022 也代表了两个时代的「连接」,比如纯电与纯油之间,是插混过渡产品的崛起;曾经欧美日主宰的汽车工业,如今还要加上一个中国,等等。

图片

那么,我们如何总结过去的一年?

经过编辑部的讨论,最终决定今年的特刊分为三篇发布,分别聊聊 2022 影响智能电动的人、事、物。大家放心,每篇长度绝对足够,不会因为快放假而水文。

年终特刊上集,我们选出了 8 件事,或者说8个视角,让大家全面回忆 2022 年的智能电动汽车。这 8 件事既有象征中国汽车工业进步的时刻,也有技术发展过程中的螺旋式迂回,还有旧日豪强的落寞与不甘。

下面开始。

一、混动的第二波红利

据中汽协统计,2022 年中国新能源车全年销量 688.7 万辆,其中 PHEV 的销量占到了 151.8 万辆。从数据上来看,虽然整个新能源市场依然以纯电为主旋律,但这一年 PHEV 的增速却达到了同比 1.5 倍,是要高于纯电 81.6% 的。

混动,正成为新能源大潮后的第二波红利。

在此大背景下,有两家头部品牌在今年的快速增长成为了整个市场的缩影,一个是代表传统品牌比亚迪,还有一位是新势力阵营的头部力量理想汽车

图片

据两家品牌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比亚迪在 2022 年的插电混动车型销量是 946239 辆,占到了总销量 1852625 辆的五成以上;而专注于增程式电动车的理想汽车的成绩则是 133246 辆,成为了仅次于哪吒汽车的新势力销量第二。

换句话说,今年仅比亚迪和理想两家公司总的混动车销量就占到了整个中国 PHEV 市场的三分之二。当下的中国 PHEV 车市也正体现出比亚迪一家独大,群雄围剿的有趣现象。

是的,车企是趋利的,友商们自然是不愿意让这波 PHEV 的市场红利被比亚迪独享的。

2022 年,你会看到多家自主品牌在 PHEV 领域猛发力。继比亚迪和理想之后,传统品牌比如吉利的雷神、长城的柠檬 DHT...... 新势力中的问界、哪吒、岚图、深蓝以及零跑等等。

图片

其中,与燃油业务更紧密的传统品牌更青睐传统 PHEV 方案,而新势力们则更倾向于技术形式更简单的增程式。殊途同归的是,它们共同瞄向的都是「可油可电」短期用户痛点。

之所以认为是「短期」,是因为我们坚定地认为随着基建设施的初步完善,纯电依旧是不可动摇的未来。至于目前这波市场红利期的到底会持续多久,这个还无法给出具体的判断。

但可以肯定的是,推广 PHEV 较早的城市已经开始进行政策收紧,率先做出动作的就是上海。

2023 年起,上海地区混动车型不再享受免费绿牌,这或许意味着一部分政策导向的用户有可能会被因此流失。但乐观者判断此次政策的转变对混动市场的发展影响很小,他们认为 PHEV 在电动化的大趋势下依然会继续抢占燃油车的存量市场。

图片

不过,率先品尝过市场红利的品牌已经露出了转型的苗头。

2022 年,理想汽车在 Q2 财报会议上透露了「2023 年推出第一款纯电动车」的消息,外界推测这或将是一台搭载 800V 高压平台的纯电 MPV

理想方面曾在 L8 发布会上披露,公司正在积极自研 800V 高压纯电平台的组件,包括功率芯片、功率模块、电控、电机、传动系统,另外还在计划把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搬上车。

可就在这转型的前夕,理想总裁沈亚楠突然宣布套现离职,官方给出的原因是「为投入更多时间处理个人事务」。

作为理想汽车的二号位高管,沈亚楠分管供应团队(供应链、制造、质量)和商业团队(销售、服务、充电网络),他的离职对于从「增程转型纯电」的理想来说无疑增添了不小的未知数。

可以预想的是,在充电基建还未百分百完善的当下,随着诸多厂商齐发力插混,PHEV 的市场红利还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问题来了,如果让你现在做出选择,你会选纯电还是混动?

二、智能驾驶的「停滞」

2021 年,我们怀抱着热切期望,2022 将会迎来城市领航辅助驾驶的爆发。然而这个期望直到 2022 年底,才初步实现。

图片

2021 大家见证了可能是前无古人的智能化堆料狂潮,几乎每个季度都在刷新智能驾驶的硬件天花板,算力没有三位数甚至不好意思上台。

顺理成章地,我们在 2022 把除了特斯拉 FSD 以外的所有城市领航辅助功能都试了个遍——华为系的极狐 NCA、小鹏 CNGP、长城系的 NOH,等等——但有一点,就是它们「测试版」的前缀顶得太久了

截止到第四季度,我们才迎来了广州、深圳部分开放高精地图的消息。而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主干道全面开图,已经是 2023 下半年的事情了。

但并非意味着智能驾驶的停滞——或者更应该说,智能驾驶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阶段,需要法规、社会的共同配合。

而回到技术、产品层面,2022 年的智能驾驶依然有不少大新闻。

英伟达在 GTC 2022 上发布了下一代智能驾驶计算芯片「Thor」,单芯片算力甚至超过了 2000TOPS,双芯联合下,算力达到了 Orin 时代四芯片方案的 4 倍。

图片

与此同时,英伟达的智能驾驶「公版」生意愈加炉火纯青,舱驾一体、DRIVE SIM 驾驶仿真系统、Hyperion 智能驾驶硬件打包方案...大有「一入英伟达深似海,从此全栈成路人」之势。

另一方面,高通也推出了舱驾一体的骁龙 DRIVE FLEX 方案——移动互联领域和消费级 GPU 领域两大垄断级巨头,终于在智能汽车时代狭路相逢,试图决出谁才是 T0 供应商。

图片

聊到智能驾驶自然绕不开特斯拉,2022 年 FSD 依然没有入华,入欧也只是 3 月份马斯克提了一嘴。但这并不影响北美地区 FSD 用户的加速扩张,

11 月 24 日,特斯拉正式向北美所有购买了 FSD 的用户,推送 FSD Beta 功能。虽然 FSD 的价格已经涨到了 1.5 万美元,而且还有「beta」后缀,但它依然是全球第一个大范围推送的城市领航功能

图片

2023 年,我们能迎来城市领航,乃至于智能驾驶的更大规模普及吗?

三、豪华车企的中场战事

2022 是纯电产品的又一个产品大年——覆盖更多价位段、更多形态,还包括传统豪华品牌的全线入局。和 2019 年相比,2022 年的豪华车企准备得更充分,它们推出了全新的纯电平台,智能化也都各展所长。

想回顾 2022 年的激战正酣,首先要看传统豪华三强。

继旗舰 EQS 之后,奔驰 2022 年推出了 EVA 平台的中高端产品——EQE 和 EQE SUV。我们首发测试了 EQE 轿车,它依然保留了 EVA 平台所有优点:被动安全、长续航、低能耗,以及奔驰一如既往拿捏的豪华氛围。

图片

EQS SUV 进场之后,EVA 平台已经完成了中高端-高端的布局,奔驰也成为 BBA 三强中第一位完成高端纯电布局的选手。

但两位老对手手里依然有牌。

宝马 2022 年带来了纯电旗舰 i7,向来追求驾驶的慕尼黑人这次玩起了「花活」,在纯电旗舰里面塞进了 5 块屏幕——数量不算多,但却包括了一块 31 英寸的 8K 后排巨幕,以及两块后排控制液晶屏。

图片

奔驰拥有同级最大的前排液晶屏,宝马则在后排胜出,有趣地相得益彰。

在推出两款中端车型 i3、i4,以及高端 SUV iX 之后,宝马集团的纯电家族也终于突破到了高端甚至奢华领域:劳斯莱斯也带来了第一款纯电车型 SPECTRE 闪灵。

图片

相比之下,奥迪 2022 的纯电攻势慢了半拍。即将在匈牙利杰尔和我国长春同时生产的 PPE 平台,以及对应的车型——A6 E-Tron 等,我们要等到 2023 下半年。

图片

不过凭借着大众集团的平台化实力,2022 年奥迪基于 MEB 平台发布了 Q4/Q5 E-Tron,进入 30-40 万市场的角逐——用 MEB 平台直面造车新势力「内卷」最严重的价位。

以 BBA 为代表,豪华品牌在这一年进入了智能纯电的「中场」——全面进攻、全新产品。

也正因如此,我们不仅第一次在 2022 年见证了豪华品牌正面对标新造车,也迎来了第一波百万级高端纯电产品热潮,甚至可能是新时代下,豪华阵营再一次「洗牌」的前兆。

宣布转型纯电车企的沃尔沃,则带来了 XC90 的继承者,基于全新 SPA2 平台的 EX90,并且旗下高端品牌极星也发布了同平台的极星 3;

图片

同样转型纯电的路特斯,则带来了号称「赛道级智能」的 Eletre;

图片

梅赛德斯 AMG 也发布了一连串的 EVA 平台新品,横跨 EQE 和 EQS。

图片

截止到 2022,豪华品牌们似乎已经完成了「巨轮转向」,从 30 万到 500 万均有对应产品。

然而,代表变革的新势力依然在高歌猛进。甚至在豪华车企最擅长的中高端市场,也有新造车以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之名,挑战曾经 BBA 们烂熟于心的「仪式感」。

中场还代表着竞争正在走向白热化,而且双方已经是旗鼓相当,豪华车企能否守住曾经固若金汤的市场?我们下个回合见。

四、日系的落寞

上一节我们聊到了豪华,但没有聊到日系豪华——或者说,整个 2022,日系依然「半缺席」了智能纯电赛道。

之所以说「半」缺席,是因为产品没有缺席。日系三驾马车也在2022年推出了自己的纯电平台新车:丰田 bZ4X、日产 AYIRA,以及本田 e:N 系列。

而之所以说「半」缺席,是因为你很少听到舆论场里有它们的声音:产品在售,但热度不在线。

图片

声名不显的本质,在于能力不足。

有人喜欢续航够长的电动车,有人需要够快的充电速度,也有人希望车子越智能越好——而日系纯电的 2022,以上所有都做得不够极致。

bZ4X 曾经带着全世界对丰田的期待而发布,却错过了 2022 电动世界的所有热点;e:N 依然在宣传本田的驾控传承,但参数在同价位来看并不出挑;日产 AYIRA 是这三者里面智能化水平、三电能力相对更「2022」的,但它尚未在国内上市。

图片

能力不足的背后,则是踌躇不定。

打开丰田官网,丰田章男最新的一次活动,是 1 月 13 号的发布会上他宣布把一辆 86 改成了氢能源,然后为一台 LEVIN 改装了电机和电池,但是依然保留了手动挡。

图片

2022 年 8 月份,丰田北美副总裁 Hollis 甚至表示:「电动市场还没有准备好,消费者并不是那么需要纯电汽车」

日系对纯电不专注有很多原因,混动市场厚厚的功劳簿、能源安全等等。但 2022 市场最终呈现的,只有踌躇不定带来的声名不显。

图片

日本拥有雄厚的汽车工业底蕴,即使在智能时代,瑞萨、索尼也依然是全球顶尖的车规级芯片、CMOS 供应商。但在整车领域,两田一产,乃至三菱马自达斯巴鲁等日系选手,能否一扫 2022 年的颓势,再度反攻?

五、换电与快充之战

2022 年 12 月 1 日,特斯拉正式交付 SEMI 卡车。

图片

同一场活动上,特斯拉正式宣布 2017 年发布的「Megacharger」就是最新的 V4 超充,峰值功率可以达到 1000kW,同时新的设计让线材体积与 V3 持平。

图片

特斯拉并不是唯一一家在 2022 年推出新一代超快充的车企。

8 月 15 日,小鹏汽车第一座 S4 快充桩上线,支持最大 480kW 的充电功率,单桩最大电流 670A;8 月 30 日,广汽埃安发布了「超倍速」电池技术,搭配旗下 A480 充电桩,同样实现了 480kW 的最大功率。

图片

到了年末,这场超快充大战变得更复杂。

12 月 24 日,蔚来 2022 NIO Day 上,李斌发布了蔚来新一代超充桩,峰值功率达到了 500kW。400V 车型充电从 10% 到 80% 需 20 分钟,800V 车型只需12 分钟——且同时向所有电动汽车开放。

图片

同一场发布会上,蔚来的第三代换电站正式发布,可以储存 21 块电池,单日服务能力提升到了 408 次。另外,三代换电站的边缘计算芯片用上了双 Orin,结合双激光雷达,蔚来甚至推出了「领航换电」的智能驾驶场景。

图片

换句话说,蔚来同时卷了充电和换电两条路。

800V 甚至更高电压的平台,有人认为相当于「智能汽车的 5G」,让电动汽车补能速度更接近汽油车;从 2022 开始,高压充电平台也正式开始了普及进程。

但高压充电还有必须回答的问题:SOC 80% 之后速率降低,但车主需要充满,人性与效率如何处理?多个超快充需要的电容量如何解决?超大电容量闲时算不算浪费?

两条路一起走的蔚来,也需要回答以上这些问题,即使它坐拥1300多座储能设备。

500kW 甚至以上的高电压超快充和换电,你们又会怎么选?

六、恒大汽车的落寞

恒大造车的故事,很多人应该并不陌生。2022 年是恒大汽车「交作业」的第一年,但这一年对于恒大来说并不值得喜悦。

随着宝能汽车的逐渐消亡,恒大汽车已沦为中国房地产造车为数不多的剩余力量。可作为幸存者,恒大汽车的近况并没有比其他玩家好到哪里去。

2022 年 10 月底,恒大汽车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开启交付,可截止到 12 月,其首款车型恒驰 5 也只不过交付了 100 辆,惨淡的销量和当年品牌出世的高举高打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图片

关注恒大的朋友应该还记得,2018 年,恒大掌门人许家印「冒天下之大不韪」豪掷 67.46 亿港币入主了当时奄奄一息的 FF 汽车(法拉第未来),以此为契机正式切入汽车行业。

随后的半年里,恒大在与 FF 上演分手闹剧之后突然宣布亲自下场造车,彼时的许家印可谓意气风发。

2019 年的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上,许家印宣布世界前 60 大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重金收购多家企业之后还提出了「三年投资 450 亿、同步研发 15 款车型、2021 年陆续量产」的宏大口号。

图片

产品端,恒大汽车一口气发布了从恒驰 1 到恒驰 6 六款车型,初次上阵便力求覆盖轿车、SUV、MPV全品类。

在生产制造方面,许家印更是放出豪言壮语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建立十大整车生产基地,每个基地规划产能 50 万辆,计划 2 年至 3 年内年产规模超过 100 万辆,10 到 15 年内年产规模要超过 500 万辆

似乎在当时的许家印看来,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但这种「有钱」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

时间来到 2021 年,恒大汽车计划中的量产并没有来到,六款车型也只有恒驰 5 被提上日程。而此时汽车业务背靠的恒大集团已经千疮百孔,负债累累,债墙高达两万亿。

如此内忧之下,恒大汽车艰难步入 2022,汽车业务甚至一度被寄希望于恒大系翻身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一边是恒驰 5 走向交付后被曝出各种产品问题:中控文字重叠、UI 界面混乱、续航虚标、刹车异响、自动辅助驾驶功能无法使用;

一边是公司层面绯闻不断:内部员工停工欠薪留职、工厂裁员,更有消息说恒大汽车总部解散,更有各种甚嚣尘上的传闻。

对于层出不穷的负面消息甚至是谣言,官方虽然一度辟谣,但恒大汽车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已难以遮掩。

带着这些质疑,恒大汽车步履蹒跚地走进了 2023,但接下来的一年,恒大汽车究竟会步入何方?它的前景并不令人乐观。

恒大汽车的「退烧」甚至是接下来可能发生的退场再一次印证了「地产造车」的魔咒,在造车这件事情上,有钱真的不一定能为所欲为。

七、品牌向上

品牌向上对于中国汽车圈来说从来不是一个陌生词,燃油车时代,自主品牌谋求向上的案例就不胜枚举。

从最早的观致,到后来的领克、魏派等等,国产车企试图通过推出高端品牌、高端产品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形象,拔高产品的议价能力。芸芸玩家中,有倒下的、也有坚持到现在的。

但曾经的这一波品牌向上很难说得上成功。

当然,决定一个品牌能否做成的因素有很多,我们无法一一去作具体分析。不过,2022 年身边的例子告诉我们,自主品牌或者说国产汽车是可以扛下高端这面大旗的。

你可以理解这是一种「时势造英雄」,因为它们所借的东风正是这波势不可挡的电动化大潮。

图片

其中的标杆必须还是蔚来,作为曾经国产电动车的价格「天花板」,蔚来在 2022 年共计交付了 122486 辆,虽然它的排名落到了新势力第三,但蔚来的单价一直都是头部车企里最高的。对比同级的 BBA 车型,它们 2022 年新能源车的销量总和也只有 11.4 万辆。

也就是说,仅蔚来一家的销量就超过了 BBA 三家。

不过,希望瓜分 BBA 市场的并不止蔚来。

比如理想的 L9,它第一次把理想的单品价格打到了 40 万以上的高度,而且实现了单月破万的成绩;

图片

还有小鹏的 G9,它是小鹏家族定位最高的产品,全系价格去到了 30 万级,高配车型更是卖到了 40 万以上。G9 的推出是小鹏触摸高端的一次决心展现,其上市过程虽然有些磕绊,但在交付的第三个月里也拿出了不错的成绩。

图片

类似理想 L9、小鹏G9 这些「向上」的产品还有很多,比如正在交付的阿维塔11、极氪第二部车型定位 MPV 的 009、同为 MPV 的岚图梦想家和腾势 D9等等,他们的价格上限都摸到了以前国产汽车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不乏买家。

图片

由此可见,自主品牌汽车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推动下正在快速提升自己的产品力和品牌形象,与之呼应的是愈发强劲的议价能力,这是国产高端电动车的崛起。

八、出海潮

「内卷」大势之下,2022 我们见证了新一轮中国汽车出海潮——这一轮出海,关键词应该是「超越」,超越曾经国产汽车的形象,甚至超越同级别国际品牌的产品力。

曾经有业内朋友跟我们开玩笑:「你看看 2021 年欧洲卖得最好的电动车都是什么,我们卖过去没有理由输啊」。

一分玩笑,九分认真——认真的原因,首先是产品力

图片

2022 年的中国纯电堪称「卷」到极致,几乎每个季度我们都能看到全球首发的硬件、屡创新高的续航、上不封顶的性能。和同期欧美车企相比,我们能理解那句「没有理由输」。

而产品力驱动的趋势,则是我们即将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国。

2021 年是我国汽车出口首次突破 200 万辆大关,而 2022 年继续狂飙 60%,达到了 332.1 万辆。我们前面的,唯日本而已,而且四季度我国汽车出口量已经超越了日本。

另外,根据中汽协数据,奇瑞名爵、吉利、长城这四家自主车企,汽车出口量就已经占出口总量的超过一半。

中国汽车攻占全球的时代已经来了,智能纯电则是攻城利器。

图片

2022 年 9 月 8 日,比亚迪与 WHA 伟华集团签署土地认购、建厂相关协议。比亚迪全资投建的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在泰国落地,预计 2024 开始运营,年产能约 15 万辆,生产的汽车将投放泰国,同时辐射周边东盟国家及其他地区。

这是继美国、巴西、伊拉克、埃及、苏丹和埃塞俄比亚之后,比亚迪的又一家海外工厂。

而除了攻占全球的生产网络,中国造车还有更多创新,希望与世界分享。

2022 年 10 月 8 日,蔚来在德国柏林举办了 NIO Berlin 2022 发布会。

图片

伦敦全球发布会足足 6 年之后,李斌再一次站上欧洲演讲台,公布了蔚来全体系进军欧洲市场的计划——包括 2023 年在欧洲建成 120 座换电站、10 座牛屋,等等。

「体系出海」,在蔚来柏林发布会后,成为另一个中国车期出海的模式。

李斌则将这种体系,总结为「真正迎合趋势,按照移动社交时代,从研发、从供应链、从服务到社区,完全构建全新的体系,新的商业模式」。

来自中国的新故事,如何征服世界?我们今年会看得更清楚。

九、暗潮涌动,大势所趋

这八件事不是 2022 年,这颗电动星球上发生的全部,但它们各自代表着一种趋势。趋势之下,有技术的新老更替,有巨头的瞬间倾覆,也有新王的势如破竹。

我们把电动汽车的 2022 形容为顿号,是因为相比 2021,一些殷切期盼的时刻没有到来,短期波动影响了本该出现的喷薄而出。

但略显黯淡的表面之下,依然有强大的暗潮涌动,电动汽车产业向前的步伐不会停止,迂回前进也是事物发展的常态。

2023,我们继续狂奔。

(完)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电动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94237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43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