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小米、高通加持,纵目科技科创板IPO顺利推进的背后

小米、高通加持,纵目科技科创板IPO顺利推进的背后

九年磨剑,终于剑成。

一汽吉利长安等之后,再拿下华为主导的问界车型定点,乘着这股量产东风,以自动泊车起家的纵目科技(下称纵目)即将登陆科创板。

2013年成立后,纵目从环视算法研发入局,并在自动泊车领域不断深耕,从一家Tier 2迅速成长为提供智能驾驶系统产品和服务的Tier 1

11月23日,纵目科创板IPO获上交所受理。

纵目拟募资20亿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上海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东阳智能驾驶系统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纵目选择适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上市标准中的“(二)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 15 亿元, 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 2 亿元,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 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 15%”。

招股书(申报稿)显示,纵目最近一轮融资投前估值 80 亿元,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2,745.48 万元,超过 2 亿元;2019 年至 2021 年累计研发投入为 56,059.55 万元, 占累计营业收入比例为 155.31%,超过15%。

这些条件均满足科创板上市相关标准。

1. 小米产业基金、高通控股加持下,持续大力投入研发

纵目在2019 年、2020 年、2021 年及 2022 年 1-3 月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4,966.01 万元、8,383.04 万元、22,745.48 万元和 9,003.48 万元。

报告期内,纵目尚未实现盈利。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5,971.81 万元、-20,914.55 万元、-41,566.43 万元和-15,530.85 万元。

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0.75%、16.43%、13.21%和10.38%,相对较低。毛利率水平主要受产品价格波动、产品结构变化、原材料采购价格波动、市场竞争情况等多方面影响。

芯片成本对纵目的影响相对较大。

纵目采购主要原材料包括芯片、被动器件、电子结构件、结构件、镜头、离散器件等,其中芯片采购额占比较高。报告期各期,公司芯片采购额占物料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 50.86%、61.06%、69.53%和 60.66%。

截至 2022 年 3 月31 日,公司共有员工 835 人, 其中,研发人员 517人,占比61.92%,超过10%。管理人员172人,占比20.6%,生产人员112人,占比13.41%,销售人员规模最少,34人,占比4.07%。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较高且持续增长。2019 年、2020 年、2021 年及 2022 年 1-3 月分别达到 11,950.54 万元、17,196.30 万元、26,912.71 万元和 8,673.74 万 元,占收入比重分别为240.65%、205.13%、118.32%和 96.34%。

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纵目的在研项目主要有:

· 纵目科技CTO王凡、刘丁阳负责的Drop’nGo 系统架构研发项目,整个项目预计投入1.93亿元。

· 纵目科技行车事业部总经理郑博负责的智能行泊一体研发项目,预计投入5127.33万元。郑博还负责行车辅助驾驶系统研发项目,预计投入4695.26万元。

· 基于 nRnV1D 的方案,将行车和泊车功能整合到一 起,提供能够同时实现高速 HWA 和低速 HPP 等智能驾驶功能的全套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的“行泊一体”方案采用的是多块低算力芯片方案,并且仅是将泊车和行车在硬件层面整合到了一个控制单元内,距离 “真正融合的行泊一体(传感器深度复用、 芯片资源共享)”大规模量产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公司行泊一体包含 3 个系列产品,可针对不同场景提供不同的方案。

几轮融资中,纵目获得了小米产业基金、高通控股、电装投资等的投资。

2019年5月,高通控股以28.47元/股,获得228.2948万股,总金额6499.55万元。

2020年4月,电装投资以32.46元/股,获得157.1381万股,总金额5100.7万元。

2021年5月,小米产业基金从原股东德丰嘉润、协同创新、平潭建发贰号共受让348.384万股,以43.45元/股价格,总金额1.51亿元。同月,小米产业基金再以56.48元/股,获得107.3477万股,总金额6062.99万元。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纵目实际控制人为 RUI TANG(唐锐)。RUI TANG 及其一致行动人李晓灵合计控制纵目科技 33.30%股份对应的表决权。

图片

小米产业基金持股数量455.7317万股,持股比例4.73%,高通控股持股数量251.3108万股,持股比例2.61%。电装投资持股数量157.1381万股,持股比例1.63%。

纵目的核心技术人员中,唐锐、王凡、吴子章、张笑东,唐锐任董事长、总经理,王凡任软件算法研发负责人、监事会主席,吴子章担任感知算法经理,张笑东担任算法经理。

王凡、吴子章自2016年加入纵目,分别持有纵目公司股份比例为0.54%、0.13%。张笑东自2013年加入纵目科技,持有纵目科技公司股份比例为1.79%。

薪酬方面,2021年度,纵目为王凡开出年薪242.2万元的薪资,超过了唐锐的209.88万元,吴子章和张笑东的年薪分别为161.33万元、103.38万元。

作为一家强研发投入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纵目对一起成长的核心技术人员给出了不错的回报。

2. 从环视算法到行泊一体,拿下问界、一汽等主机厂

纵目从低速泊车切入,一路拿下车企定点并完成量产,现在正向行泊一体扩张,成为一家Tier 1。

成立之初,纵目主要从事环视算法及基于环视影像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研究开发工作。

随后,纵目以360°环视 ADAS 为切入点,聚焦泊车场景,推出基于高清环视摄像头并融合超声波传感器的全自动泊车技术。

2017 年 4 月,纵目发布第一代APA 系统产品。目前已经在一汽红旗 H9/E-HS9、 岚图 Free/梦想家、长安 UNI-T/UNI-V、AITO 问界 M5/M7 等十多款车型上实现量产,并且取得一汽红旗 HS3/HS6 等十多个车型的定点。

图片

2017 年 11 月,公司发布行业首款低成本、高性能、可量产的低速 L4 级智能驾驶系统产品——自主泊车 AVP 1.0 系统。次年 12 月,公司 AVP 系统取得一汽红旗定点合同,2021 年上半年实现量产。

2019 年 11 月,公司对外发布了包含毫米波雷达的自主泊车 AVP2.0系统,在适用场景和泊车性能上进一步提升,并取得了长安汽车的定点合同。

除低速泊车领域之外,公司同时布局中高速行车辅助智能驾驶系统、适应高低速的行泊一体智能驾驶系统。

目前公司的行车辅助智能驾驶系统产品已取得江汽集团的定点合同。

在高低速融合行泊一体领域,公司已经取得了长安汽车的定点合同,行车最高可支持 L2+级别高速 NOA 功能,低速泊车最高可支持 L4 级别 AVP 功能。

最后,纵目还致力于L3+级别以上的智能驾驶系统研发,结合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算法围绕停车场景向更高级别智能驾驶衍进。

此外,为了支持自主泊车商业闭环,建立智慧出行生态链,公司先后成立后装、无线充电和智慧城市事业部。

整体上,报告期内,纵目以智能驾驶系统产品销售为主。

纵目提供的智能驾驶系统具体功能包括三大类:全景式监控影像功能、自动泊车辅助功能和自主泊车功能。

对应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 智能驾驶控制单元

目前,纵目研发的支持L0级别的SVU系列,已经在上汽集团、吉利汽车威马汽车理想汽车等客户上进行量产或定点;

支持L2级别自动泊车辅助功能的PAU系列,已经在一汽集团、北汽集团、岚图汽车、长安汽车、赛力斯汽车等客户上进行量产或定点。

支持L3+级自主泊车功能及高速交通拥堵领航功能的LDU系列,已经获得长安汽车、一汽集团定点。

LDU系列支持4路摄像头、12路超声波传感器、5路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接入,能在较小硬件资源上实现高等级自主泊车功能,适应墙角车位、极限车位等更多泊车场景,以及交通拥堵情况下的自主跟车。

· 传感器

纵目还自研了智能驾驶相关的硬件传感器,先后自建了高清摄像头、智能驾驶控制单元、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传感器等产线。

纵目的环视摄像头已在长安汽车、一汽集团、赛力斯汽车、岚图汽车、江汽集团、 上汽集团、威马汽车、理想汽车等多个车型上实现量产,并取得长安汽车定点合同;舱内 DMS 摄像头、OMS 摄像头已取得华人运通汽车的定点合同。

超声波传感器已于江汽集团、岚图汽车、长安汽车、赛力斯汽车等多款车型上实现量产。

4D毫米波雷达包括前雷达和角雷达两类,其中,角雷达已于 AITO 问界 M5 等车型上实现量产。

· 研究开发服务

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针对量产车型的智能驾驶系统产品研究开发服务。另一类是向客户提供智能驾驶系统相关的车辆改装及演示服务。

根据招股书,在2019年,智能驾驶控制单元的业务收入占比早期高达63.38%,传感器业务收入只有25.42%。进入2022年,传感器业务收入增加到41.5%。

纵目的竞品公司有:德赛西威、经纬恒润、百度、Momenta、维宁尔、安波福、博世、法雷奥等。

德赛西威2021年度营业收入95.6943亿元,净利润8.21亿元。其中,智能驾驶业务收入13.82亿元,大概相当于五个纵目。

当然,这也反过来说明,纵目的成长空间还非常巨大。

近三年内,纵目拿下了吉利、长安、问界等车企客户。

2019年,纵目的客户主要是威马和吉利,销售中占比分别为38.39%、35.06%。2020年,一汽集团成为纵目的第一大客户,销售占比35.57%。2021年,又新增了长安汽车、岚图汽车。进入2022年,赛力斯在今年1-3月中占比高达39.5%。

截至招股书披露日,纵目已量产或取得定点的客户包括赛力斯汽车、长安汽车、岚图汽车、吉利汽车、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北汽集团、江铃集团、江汽集团、理想汽车、威马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汽车、蔚来汽车合众新能源汽车、华人运通汽车、牛创汽车等。

同时,纵目也在为广汽集团福特汽车、奔驰汽车、沃尔沃汽车等提供研究开发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累计实现了将近二十个车型的量产出货,累计出货量超过 40 万套。其中,自动泊车辅助功能在将近二十款车型上实现量产,年出货量超过 10万套,在国内自主品牌融合泊车市场占有率超过 10%

如今,纵目形成了从算法软件到系统硬件,从智能驾驶控制单元到多种智能驾驶传感器的完整的产品布局,未来收入增长主要取决于智能驾驶系统渗透率的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新车型项目的持续量产落地时间以及下游整车厂商订单的增长等因素。

3. 纵目IPO,奔赴规模量产和行泊一体大战

图片

纵目此次IPO,一是为加大研发投入,二是为扩大产能,形成规模效应。规模效应是基本,有序推进即可,难点在于通过研发投入顺利进入新的战场。

实际上,自动泊车是自动驾驶最早的一波红利。

回看纵目和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会发现这是一家吃下“自动泊车功能上车”红利的公司。

说是红利,其实也是一片从红海中冲杀出来的。

战火由造车新势力挑起。当时,小鹏、蔚来、威马的首款车主打自动泊车,吉利、一汽、长安等传统主机厂很快跟进。纵目所处的这片战场中,除了自研派,还站着德赛西威、经纬恒润、百度、追势科技等众多猎手。

你会看到,进入2022年,大家仍在激烈争夺主机厂量产项目定点。

在自动泊车功能大战中,活下来的自然是技术、产品扎实,定点、量产规模上车最快的玩家。纵目能杀出来,才成就了今天的纵目。

但也要看到,纵目接下来的压力并不小。

因为,自动泊车之后,车企争夺的战场逐步转移到了高速领航辅助、城市领航辅助。

蔚小理展开自动驾驶军备竞赛,迅速推动了大算力芯片公司地平线、黑芝麻,激光雷达公司禾赛、速腾等自动驾驶软硬件供应商的崛起。

传统车企一侧,出现了毫末智行、华为、大疆、MAXIEYE、Minieye、福瑞泰克等一批智能驾驶方案供应商。本土公司的崛起,甚至让Mobileye、博世国际大厂在这一轮竞争中显得颇为被动。

除了自研的蔚小理,供应商要向车企提供一套行泊一体方案。

于是我们看到,纵目在守住泊车基本盘之外,正在开发行车领域的智驾方案。

这里面有着更大的挑战。

一方面,车企逐渐意识到,必须将自动驾驶的核心算法开发掌握在自己手中,部分车企对于打包方案持排斥态度,这就让有意愿采用供应商方案的车型大幅减少,所以竞争会更激烈。

另一方面,早期从AEB等常规L2功能研发中提早抽身,迅速投入智驾方案研发的公司,如今已经获得部分车型的定点,占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纵目的行泊一体方案,要和造车新势力、本土智驾方案供应商同时比拼,压力不小。

总体上,汽车行业剧烈转型的近十多年,尤其在许多L4公司面临寒冬的当下,纵目用近十年的聚焦,换来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已经非常难得。接下来,我们就看它能否在智驾领域拿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产品。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HiEV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90009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2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