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福特T型车流水线建立完成的那一刻开始,汽车行业的大规模工业化的目的就只剩下了一个:增效降本。
而这个定律即便是在汽车行业开始有切入电驱动时代苗头的109年之后,也不会发生任何根本性质上的转变。
毕竟,汽车不会脱离商品的根本属性,相同产品比价格,是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会做的选择题。
那么一个问题就接踵而来了:当代的新能源成本和燃油车到底相差几何?新能源还有降价的空间吗?
主要成本占比,是讨论基础
如题,在讨论燃油和新能源成本有如何差别之前,两方整车BOM中较大占比的项目还是要理理清楚的,当然,如车身、悬挂、转向、座椅以及电子附件等共同拥有的项目要先排除在外。
在传统燃油车上,占到最大成本支出的项目,显然是发动机及变速箱及其控制和附属配件。
不过,在这两大系统经过近百年的迭代之后,其成本已经相当经济化,一台1.5T发动机大多数时候要落在1-2万的成本区间,变速箱则更低,即便是爱信8AT,大批量采购价格也只在9000元上下浮动,总成成本占比并不高。
而新能源这边也相当简单,除去共同部件之后,就剩下电驱动系统价格占主导。
其中电池成本是主要大头,要占到整车成本的40%左右,夸张点的占比可能要达到一半以上。
剩下的电机+控制器和小三电附件则要便宜很多,全加起来,可能也只会在3-5万的范围内徘徊,相较于电池,还是便宜很多的。
现在的新能源,确实在高位
那么看完所有的成本占比之后,对新能源未来的成本走向也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首先第一个结论是,新能源动力系统的成本绝对还有下探的空间,比如今年位居高位的锂矿资源显然不是那么地合理。
虽说达到燃油车动力总成那种程度的成本有些太过难为工程师们,但显然电驱动成本已经让整车的BOM看上去不是那么地平衡,甚至说畸形也没什么问题。
另外,考虑到当前大多数的OEM只是充当了集成整合的身份,电池、电驱、充电机等核心部件仍然是以供应模式为主,显然中间有着一定成本降额空间。
如果未来OEM完成了对技术和产业链的整合,自主生产电驱动关键部件之后成本显然还能再度下探,当然,这点现在仅仅是苗头,实现起来并不简单,现在也就只有BYD一家做到了这点而已。
技术是第一推动器
除了从产业链和供应链上想办法降低成本之外,逐渐迭代升级的技术一样是推动新能源成本压缩最重要的关键。
电池部分,显然成本更低的钠离子电池开始有掀翻锂离子电池霸占市场的苗头,足以让当前高居不下的电池成本有一定幅度的降低。
另外,伴随着高压功率系统的进一步集成化,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也能有一定程度地降低。
比如复用电驱动系统的IGBT实现充电的功能,高压SiC的应用为热管理系统和线束成本带来更好的降低,这些都是技术在降低成本上的魅力。
结束语
与当年内燃机的技术和成本迭代相当相似,现在的新能源仍然处在高速发展的进程之中。因此,在这段时间内,很多价格成本波动交杂在一起,比如热门的锂矿,比如仍然没有缓过劲来的芯片危机等。而伴随着整个行业的成熟化,新能源的成本显然还有很大下探的空间,性价比超过燃油车,显然是可期的。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二师兄玩车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89131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