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入夏,新能源汽车“自燃起火”的新闻,就接踵而至。
不久前,国家应急管理部便公布了 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火灾数据:共计 640 起,比去年同期上升 32%,高于交通工具火灾平均(8.8%)增幅。平均每日超 7 例火灾。
的确,在新能源车快速发展、越来越吸引消费者目光的今天,这种新闻“热度很高”。
也正是一波接一波的“新能源车自燃”新闻,让不少准备购买的用户开始担忧:“新能源车,真的容易自燃吗?现在买,到底是不是一个购买新能源的好时机?”
今天,我们便来刨根究底,看看新能源车是不是天生就有“自燃BUFF”加持?新能源车是不是就一定会比传统燃油车更容易出现燃烧事故?
新能源车真的比燃油车更容易自燃吗?
其实,从汽车诞生起,自燃、火灾就一直伴随始终了。而且,在普通人群中,也出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对新品类不信任”。
比如,在自吸动力向涡轮动力过渡时,大家普遍认为涡轮车比自吸车更易自燃。
在涡轮动力向新能源动力过渡时,大家又普遍认为新能源车更容易自燃。
其实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媒体们“偏向性报道”和大家“选择性失明”。
科学的统计,往往更具说服力。
根据美国网站AutoinsuranceEZ收集的数据:2020年,美国纯电动汽车火灾数量为52起;混动车火灾数为16,051起;燃油车则达到了199,533起火灾。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燃油车基数更大,火灾数更高自然也不足为奇。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其他机构统计的起火比例。
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的数据,在2019年,新能源汽车起火概率是万分之0.49,到了2020年更低,为万分之0.26。而传统燃油车的火灾概率,为万分之1左右。
而且,根据上海消防研究所显示,2013年至2017年间,机动车燃烧数量在年均3万辆上下,总共烧掉了15.02万辆车。由此可见,在目前各大种类的车型中,纯电动车型的燃烧概率是最低的,纯燃油车次之,燃烧概率最高的是混动车型。
由此可见,“纯电动车更容易自燃”这个说法,基本上可定义为是人们“戴有色眼镜”看问题的一个表现。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一方面,大家关注新能源车,不少媒体释放新能源车“燃烧”、“自燃”的新闻,会博得较高关注度;另一方面,大家的定势思维认为纯电车型容易自燃,在看到有意而为的新闻之后,自然而然地,也会有偏向性地去选择相信。
拨开表象看本质:车辆自燃的原因都有哪些?
从数据来看,不管是新能源车,还是传统燃油车,它们自燃、火灾的概率其实都不算高。
但是,我们也无法忽略这些车辆自燃的问题,毕竟,这关注到我们大部分人的用车安全。
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车辆自燃的各种原因。
首先,我们先来聊聊燃油车自燃的原因。
导致燃油车自燃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点:油路系统(燃油、滑油、液压油)起火燃烧、电路系统起火燃烧。
其中,油路系统遇到泄露接触到电火花,或者接触到高温部件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起火燃烧的问题。其中,除了燃油管路泄露外,还有可能是遇到挤压的问题。例如在曾经,某款涡轮车型就因为设计不合理,在发生碰撞后,燃油管道泄露出的汽油,很容易接触到高温的涡轮系统,从而被点燃,发生起火事故。
针对油路的问题,其实按照柴油与汽油的性质来看,柴油不易被点燃,因此从理论角度来讲,相比于汽油车型,柴油车型是不那么容易发生起火事故。
而电路系统遇到绝缘胶布老化、私自改装、短路等问题的时候,也可能出现电火花,导致周围易燃物品燃烧,进而引发整车的火灾事故。
除了这两点之外,燃油车其实还有个大家容易忽视,但却很容易导致火灾的问题。
因为车辆排气系统的工作温度很高,而排气管、三元催化器为了散热,基本上都是裸露在底盘下方的。
如果在开车后,把车辆停放在易燃物上方,如稻草堆、棉絮、塑料袋等物品上,高温的排气管很容易引发火灾。
电动车的起火事故,相对来说原因就比较单一了,大部分都是由于电芯或者电池系统在外部因素或者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的。
这其中,外部因素包括过充、短路、挤压、高温、针刺等等导致电池发生短路,而内部因素又包括正极材料纯度低、电解液分布不均匀、极片毛刺、负极析锂、隔膜表面有杂质等内部缺陷导致短路。
上面讲的可能有点不易理解,我们再结合具体的场景来举例聊聊。
比如,在车辆受到激烈碰撞之后,电池包可能会受到挤压,从而导致结构遭到破坏,就有可能出现短路,从而造成剧烈燃烧。
再比如,在充电或者高强度充放电的时候,电池会出现发热的问题,此时,如果BMS系统不给力,散热能力跟不上,就可能会因为热量堆积,产生自燃风险。
又比如,在低温环境中或者在大倍率循环使用时,锂电池可能会出现析锂的现象,不断生长的锂枝晶会刺穿电解质隔膜造成蓄电池单体内部短路,从而引发火灾。
车辆起火,真的都是质量问题吗?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引发起火事故的原因可谓是多种多样。乍一看,好像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出现自燃的问题。
但实际上,车企的工程师们永远比我们普通人想得更多、做得也更全面。
在燃油车中,工程师想尽办法去优化设计,消除BUG。例如各种隔热瓦、阻燃材料的应用,让今天大部分车型都比较安全。至于引发燃烧起火的原因,不乏“私拉乱接”、“不按要求维护”等因素。
而在新能源汽车中,工程师同样下了很大的功夫。
例如,针对车辆的三元锂离子电池化学性质活泼等特点,车企和电池供应链企业,也在不断优化配方,比如采用磷酸铁锂电池进行优化等等。
除了这些之外,工程师们还针对不同的地方,进行更加全面的优化。
比如,为了避免碰撞时起火燃烧,很多新能源车都会采用专门的结构来打造,说得直白一点也就是新能源专用平台。针对电池位置的结构,工程师还在力学、材料学多方面考虑,给电池包的严严实实。即便是发生了剧烈碰撞,电池也可以安然无恙。
而在电气化控制系统中,工程师们也下足了功夫。
例如优化BMS电池管理系统,避免出现电池热失控而导致起火事故的发生;例如在碰撞后,迅速切断高压电路系统,以此来避免短路的问题发生。
其实,如果我们深度分析电动车起火燃烧事故的话,其实不难发现,这些事故与车辆自身的质量并无关系。
例如在不久前,网上盛传某品牌汽车“还在运输阶段,就出现了新车自燃事件”。而事实上,这是因为运输货车的挂车由于刹车鼓温度太高,引燃了轮胎,从而引燃了上面的新能源乘用车。
再比如,前两年发生的“某新势力品牌增程式混动车在行驶中自燃”事件,同样也是因为操作不当引起的。在维修人员保养车辆的时候,由于未按照规章制度,将保养时的防护垫遗留在车内,发动机缸盖的高温引燃了防护垫,从而导致了车辆起火燃烧事故……
其实,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完善,不管是纯燃油车,还是纯电动车,它们虽然都会出现起火燃烧的事故。但是,这些事故大多数都与车辆的质量问题并无太多关联。
新能源车起火,应当如何预防与自救?
看到这里,相信许多人心中应该也比较明白:不管是哪一类车型,只要是合规的产品,只要是合理的使用,其发生燃烧起火的概率都非常低。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重视我们的人身安全问题。
而且,在极端情况下,纯电动车如果起火,由于电池的特性,其燃烧速度远远快于纯燃油车。从冒烟到完全燃烧,留给车内人员的时间,可能就那么几分钟!
那么,在日常使用中,我们如何预防车辆起火,又如何在起火后自救呢?
首先,给大家的第一个建议,就是不要去私自改动电路系统,也不要去没有资质的地方维修。
不要私改电路系统的原因很简单,现在很多路边摊甚至是洗车店,都能给你改电路系统,但是操作人员可能存在不熟悉车辆、使用不合规产品的问题,在改动电路后,容易出现短路问题。
其次,不要在没有资质的地方维修,这背后,是因为现在很多新能源车的技术路线都不同。新能源车的维修不像燃油车“一通百通”,维修人员不可能全面掌握不同品牌的维修技术。因此,在车辆维保的时候,尽量去自己品牌的4S店操作。
此外,在车辆充电的时候,尽量不要在车内等待。
根据相关数据不难发现,不少新能源车自燃都发生在充电过程中,其原因是热量堆积,导致热失控。
因此,在充电的时候,大家尽量不要在车上等待,找个地方吹吹空调,不是更香吗?
另外,在公共充电桩充电,尽量离那些老款新能源车远一点,尤其是看上去“老态龙钟”的新能源汽车。不是因为歧视,而是因为这些新能源车的使用工况恶劣,有一定概率出现车辆燃烧而殃及池鱼的问题。
说完预防,我们再来说说设若起火的话,我们该如何自救。
其一,在车辆内部出现异味,尤其是出现烟雾的时候,不要犹豫,迅速把车辆停下,车内乘员迅速逃离车辆。注意在逃离车辆的时候,驾驶者如果有时间的话,应该进行断电操作以减小损失,车内乘员不要再去抢救车内财产,生命第一!
其二,在撤离车辆并且确定发生冒烟或者起火事故之后,迅速拨打消防电话,千万不要自己去用灭火器灭火。因为新能源车在发生燃烧的时候,电池燃烧速度很快,而且容易出现爆炸风险。在此时,普通人根本没有能力去进行灭火操作,只能远离并等待专业人员。
结束语:
其实,通过分析来看,现在网络上新能源车发生火灾的新闻虽然很多,但在实际生活中,新能源车起火的概率还是要低于燃油车的,或者说,新能源车的安全性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差,甚至其还要好于燃油车。而之所以新能源车自燃更容易受到关注,主要还是因为其“新事物”的身份。
其实,针对我们普通消费者,该买新能源车,还是得买。当然,在用车生活中,不管是燃油车,还是混动车,亦或者是纯电动车,我们都需要注重车辆的正确使用并且掌握一定的应急求生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二师兄玩车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79022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