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度发布会上的概念车引发了好多人的关注,这里面很有意思的是集度 JET的EE架构——这套系统围绕着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整车控制和动力总成四块,通过高带宽的千兆以太网环路,链接全车传感器、高性能计算平台。
现在已经到新玩家都开始玩跨域融合和高算力计算平台的时代了。
▲图1. 集度的JET EE架构
Part 1
目前展示的内容
目前新势力,从蔚来、理想到小鹏,都是围绕英伟达和高通两个基本的SoC芯片平台来展开的,这次集度也不例外。
自动辅助驾驶使用的是英伟达双Orin X芯片和座舱采用的是高通8295芯片。智舱域控制器CDC采用高通的芯片,在去年集度、百度和高通三方宣布达成合作的动作。
▲图2. 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
智能座舱这块,比较新的特征,主要包括离线语音、3D人机地图、车内外交互,还包括视觉感知(人员监控)、声纹识别、唇语捕捉等,更多的还是集中在交互层面。当然这个8295里面的很大一块,是需要驱动这块贯穿的屏幕,加上把一些识别人员的算法加进去,更多的还是创造一个系统接入的接口。
我这里有一个疑问,就是所谓的车外语音识别功能,是不是就是在车身外面设置多个采集声音的传感器,然后通过统一的采集交给8295处理,等于类似做个音箱一样,然后在配置外部的灯光来做交互(官方的说法是"人-车-环境"自然沟通)。
▲图3. 座舱控制
目前几乎所有的新势力汽车企业采用了英伟达的Orin芯片以后,都采用了“视觉+激光雷达”自动辅助驾驶方案,基于功能安全和训练的需求,两颗Orin独立双系统互为备份、互为冗余。智驾域控制器ACU这个也不意外。
备注:这个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当然这里为了考虑激光雷达的维护,采用了机盖升降式双激光雷达,在之前的说明上面,这个设计比较有特点。根据亮道智能前段时间的布置解读,目前集度方案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实现功能和ARCFOX极狐前方左中右的方案大致相同,对防污的要求较小。前引擎盖受太阳直射,温度较高,在散热、防水、碰撞维修成本等问题上会面临考验。传统的引擎盖是活动部件,使用和标定造成风险,需要严格的在线动态标定,确保激光雷达硬件的可靠性。安装在引擎盖上,影响激光雷达的盲区大小的几个因素构成:垂直FOV主要包括LiDAR的安装高度(Height1),LiDAR所能调整的向下倾斜俯仰角,以及引擎盖遮挡的限制。
▲图4. 激光雷达的配置
由于和吉利的平台合作,动力系统和车身系统大概率倒是吉利沃尔沃系统出来的,这个没太多宣传,大致可以参考下面这个,把座舱和智能驾驶分开就是了。
▲图5. VIU的架构
Part 2
千兆以太网和TSN
在这套系统里面,其实是把Volvo挺早之前系统一定程度上提早实现,Volvo后面要把整个智能驾驶、座舱和整车控制做成一个大的VCU,然后和VIU进行连接。
▲图6. VIU的架构
●VIU类似一个区域性的网关,下面的节点都是机电一体化Rim节点;
●机电一体化 Rim 节点,开始呈现出非常专业化的智能控制,甚至出现了单芯片化,类似之前驱动厂家发布的带控制的LIN一整套方案;
●VCU这个就是集度想做的顶层的逻辑单元,通过SOA的办法来控制下层网络,提供整车层级的控制行为(车辆动力控制、空调控制、外部照明、内部照明);
我们可以理解,为啥集度能这么快的切入集中式的架构,确实是建立在整车的下层网络已经在共性的平台上进行SOA的工作,通过以太网给你连接好。然后你关注于自动辅助驾驶和座舱两个主要的软件单元就可以了。
▲图7. 系统的架构
小结:我个人觉得这次集度的案例,这使得大部分整车企业都在2023年跑步进入SOA和集中式架构,随着下层的网关大量导入,这种你想做软件就做软件,整体的架构去均摊费用的模式确实是走走看看。大家拼的还是整套软件的体验,这个时间点在2022年底-2023年就正式开打了。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朱玉龙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77056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