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在第二十六届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中,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BU CEO余承东登台发言,整场演讲中爆点不断,金句频出。
“现在买燃油车,就像在智能手机时代买功能机。”
此外,在评价传统车企的产品时,他也毫不留情:“我曾体验过一位客户的智能座舱,体验差到内心有一万头羊驼在奔腾,想骂人。”
最后,余承东还不忘推销自家的新车——问界M7,并放话称:“问界M7将完全超越丰田埃尔法、雷克萨斯LM等百万豪车。”
如此激烈的发言,不免让人联想到之前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发表的“燃油车过时论”,而两人看似“魔怔”的行径——实质上却是一场流量巨大的品牌营销。
但华为在大家的印象中,本应是一个IT企业,为何如今却执着于汽车?而在造车这件事上,华为又有几分实力?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造车对于华为的意义
自2019年以来,华为已遭受了美国的多轮制裁,其中包括了IT行业中最为核心的芯片业务及软件业务。而从公司运营的角度分析,这几年华为在现金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总营收方面,相比于2019年的8588亿,2021年总营收为6368亿,下滑了25.8%;而在利润方面,虽然呈现出了反向上升的趋势,但在这背后却是华为不得已压缩业务范围,出售相关部门的现实。
其中变化最为显著的是终端业务(例如智能手机)——2019年华为终端业务营收4673亿人民币,占据总营收的54.4%;而2021年,华为终端业务营收2432亿人民币,较2019年接近腰斩。同时, 2021年终端板块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下降至38.2%。
在市场层面,华为手机的全球年销量也是一路下滑,2021年3500万台的销量成绩,甚至没超过2018年销量24060万台的零头。
而为了争取更多的现金,原先属于华为手机的子品牌——荣耀,在2020年也被华为所出售,但这种“壮士断腕”式的悲壮自救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当下的华为急需一个既能利用自身在数字领域的优势,又能结合自身的营销渠道,以便快速创造大规模现金的业务板块——新能源汽车,显然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华为的造车之路
基于上文的两大优势,如今在华为的造车路径上已衍生出两个分支:
其一,就是HI路线。即华为仅作为供应商,为车企提供全套的智能方案,其中包括智能座舱、辅助驾驶、数据处理等子系统,例如极狐阿尔法S HI版。
其二,就是智选路线。即华为利用自身的成熟的销售渠道,把车子拿到华为的手机店里去销售,例如赛力斯SF5。在华为的帮助下,赛力斯SF5在2021年的销量达到了8196台,尽管这个销量不能与市场中的热门产品相提并论,但与赛力斯汽车2020年的销量成绩相比,可以说是提升巨大。
但华为目前的这两条造车路径,目前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首先是HI路线,虽说在华为对于智能化技术的储备十分深厚,今年4月也公布了高阶辅助驾驶功能的演示视频,但产品的落地及成熟仍需一段时间,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快速走量。例如极狐阿尔法S HI版的上市日期一再延期,且相关的辅助驾驶功能要等到今年第四季度才向用户开放。
其次是智选路线,过低的“含华量”,使得赛力斯SF5的产品力有限。加上品牌力几乎为零,这款产品今后的市场潜力必定也不大,难以实现华为“搞钱”的初心。
于是,问界M5的出现就变得合理了。虽然在辅助驾驶系统方面,问界M5并没有华为的血统,而是采取了博世的单目视觉+3毫米雷达的成熟方案,但却避免了耗时耗力的前期技术测试,也能更快地实现量产。
而从品牌的建立开始,问界就跳出了赛力斯原有的体系,从零部件供应、软件支持、以及市场营销,全流程都由华为来主导,小康汽车实际上沦为了华为的代工厂。而最终,问界M5与赛力斯SF5相比,也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产品表现。
加上余承东等华为高管与对于问界品牌的大力宣传,问界M5目前在网络中也具备较高的讨论度。
虽然目前问界M5的销量成绩,并不足以让其成为同类产品中的市场顶流,但作为华为深度造车的首次尝试,问界M5已经完成了打响品牌名号的任务。
结语
问界M5作为华为在汽车板块的嫡长子,可以实打实地在短期内为华为提供现金盈利,从而改善华为当下的营收状况。未来“含华量”更高的问界M7,也承载着华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向上探索的决心
而作为一只搅动市场的鲶鱼,华为的入局无疑会为市场带来更多活力,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产品选择。从这个角度出发,无论未来华为造车的结局如何,都必将有利于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良性发展。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EV情报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76489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
相关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