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标星电动星球News
每天打卡阅读
更深刻理解汽车产业变革
————————
出品:电动星球 News
作者:胖飞同学
一段动感的音乐声中,马斯克翩翩起舞。
刚刚,随着第一批 30 辆「欧版」Model Y 交付到用户手中,特斯拉位于德国柏林勃兰登堡州的工厂正式开张了。虽然目前它还比较「简陋」但已然具备了整车生产制造的能力。
柏林工厂是特斯拉在海外的第二座超级工厂,也是特斯拉全球的第四座工厂。
如果说上海超级工厂的建立让特斯拉在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站稳了脚跟,那么柏林工厂的投产则更像是特斯拉成功地把新能源的革命旗帜插到了世界汽车工业的腹地。
这对于德国汽车工业来说,是一个转折点。
过去几年里,特斯拉的「鲶鱼效应」搅活了整个中国造车市场,接下来它将在古老而传统的德国市场秀一秀拳脚。
面对这样的「搅局者」,德国政界是欣然接受的。今天柏林工厂开张的会场上,德国总理奥拉夫·舒尔茨、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都来给马斯克捧场。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疑似德国本土车企的「暗地使绊」,在当地环保组织反复「搞事」下,柏林工厂的建立可谓一波三折,新工厂历时两年半才得以投产,速度远不及当年的上海。
但俗话说「好饭不怕晚」,柏林工厂终究还是来到了......它将会对欧洲的电动市场带来哪些深远的意义?它又是否会给中国车企出海作出启示?
柏林工厂的一些基本面
特斯拉柏林工厂占地 300 公顷,计划投资 40 亿欧元,装配年产能可达 50 万辆,与之配套的 4680 电池工厂的年产能则可达 50GkWh,两间工厂加起来预计可为当地解决1.2 万个就业岗位。
有意思的是,这是特斯拉在欧洲第一家同时生产电池和整车的工厂,但遗憾的是,电池工厂何时投产还是未知,有说法是在今年的 Q3、Q4。更有意思的是,特斯拉在柏林的工厂与宁德时代的德国电池工厂只相距 300 公里。
不过后者暂时还没有供应特斯拉的计划,只明确了宝马、大众、戴姆勒、捷豹路虎、PSA 等车企。
初期,柏林工厂只会生产交付黑色和白色的 Model Y Performance,随着产能的爬坡,其他颜色也会逐步加入。
前六个月,特斯拉计划产能为 3 万辆,目前的节拍是每天 100 辆,预计 4 月底提升至每周 1000 台。至于何时开启其他版本 Model Y 的生产,特斯拉目前还没有给出一个准确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柏林工厂先期生产的 Model Y 仍将搭载 2170 电池,而大家期待的 4680 电池据传会在今年 Q3 或者 Q4 才能上线。
不过就在下个月正式投产的德州工厂,我们有望见到 4680 版本的 Model Y。
2022 年, 150 万台!
2021 年,欧洲纯电车的注册量是 120.5387 万辆,而特斯拉一家就贡献了 16.7549 万台,市场占比 13%。
可在如此大的市场需求之下,特斯拉在欧洲销售的新车基本都是全进口,需要面对昂贵的关税和物流成本。
可想而知,柏林工厂之于欧洲市场的意义不亚于上海工厂之于中国。随着更便宜的欧版特斯拉上市,消费者的购车欲望将进一步被激发。
2021 年,特斯拉在全球卖出了 93.6 万台新车,是当之无愧的全球新能源销冠。按照马斯克今年 2 月份的设想,特斯拉要在本年度交付量增长 50% 以上,也就是说今年特斯拉的全球销量有望去到 140 万台,甚至突破 150 万台也是有可能的。
特斯拉的底气何来?柏林工厂自然是马斯克心中的重要砝码。另外,位于美国德州的奥斯汀工厂也即将准备就绪,这座年产能可达 50 万台的新工厂同样活力满满。
特斯拉一贯以来都是「不愁卖」的,基本都是产多少卖多少,所以我们不妨简单粗暴地算这样一笔「产能账」。
2021 年,上海工厂交出了 45 万台新车,今年年初 1 月份近 6 万辆的交付数据透露出它目前的年产能甚至已经能够去到了 60-70 万台。
据路透社报道,随着今年工厂的扩建,上海工厂今年的产能可以拉到 110 万台,这个数据是惊人的。
加上美国加州工厂的年产能 60 万台,特斯拉的全球总产能就能去到 50+50+110+60 就是 270 万台。
当然,这只是一种火力全开的理想情况,产能爬坡、供应链供给、人员配备等等都是限制因素,欧美的工作文化不比中国,想要把工厂的设计产能完全拉满很难、很难......
近些日子,特斯拉第五工厂落地中国的消息颇为热闹,有说沈阳、有传广州、也有说会继续落户上海临港,国内诸多城市都向特斯拉抛出了橄榄枝。
如果再有一座工厂落地中国,特斯拉的产能有望再上一个台阶。
冲突依然还在继续
就在柏林工厂载歌载舞的同时,那些反对特斯拉的「激进分子」们在场外搞事,他们通过涂抹工厂附近的路牌来表示对马斯克和特斯拉的抗议。
事实上,自柏林工厂建设以来,特斯拉的反对者就不绝如缕。各种环保问题、各种审批......柏林工厂的投产节奏一拖再拖。
2020 年年初工厂破土动工之时,有环保主义者便在柏林高举横幅抗议其建设,原因是特斯拉砍伐了大量的树林,影响了当地狼、蝙蝠、蛇以及蜥蜴的冬眠;
2021 年年初,柏林工厂的建设因为环保问题再度面临停摆,特斯拉不得不向德国的环保部门交纳了 1 亿欧元的保证金才得以继续施工;
2021 年 6 月,眼看着工厂投产在即,德国当地的自然保护协会和勃兰登堡绿色联盟两个协会又把特斯拉告上了法庭,他们希望特斯拉停止在柏林工厂的生产测试,理由是不能确保工厂的安全性,比如有无化学品泄露的风险;
今年年初,环保组织认为当地的水资源储备吃不消特斯拉柏林工厂这么大的用水单位,工厂投产再度被推迟。
更让马斯克头疼的是招不到人。
即便如今柏林工厂已经投产成功,但人员配备依然是不充足的,预计近万人的岗位如今只有 2000 多人上岗。虽然说产能前期不需要那么多工人,可人员到岗缓慢的速度势必会拖滞产能的爬升。
为了招聘,特斯拉甚至在工厂附近买下铁路线来吸引远距离外的应聘者,并为其搭建福利满满的薪酬体系。
但问题的症结依然还是欧美的工作文化差异。
在德国,工会拥有极高的地位,德国劳动法更是对工人偏爱有加,一句话概括就是让工人可以「佛系工作」,这显然特斯拉的企业文化是冲突的。
特斯拉希望员工能够承受高压、愿意接受加班,这对于德国的本土工人来说几乎就是「炼狱」。
柏林工厂给了中国车企出海什么启示?
今年可以说是中国车企出海的元年,在前两年的「小打小闹」试水之后,中国的汽车企业们也开始看到了欧洲市场的巨大前景。
小鹏、蔚来、比亚迪等等品牌纷纷进军挪威等欧洲国家,小鹏 G9 更是完全基于国标和欧标双重标准打造,中国电动车出海欧洲是认真的。
那么问题来了,假设中国品牌在欧洲大卖特卖,那必然会遇到像今天特斯拉一样的生产问题。
欧洲的制造业不接纳特斯拉,那会接纳中国企业吗?中欧文化之差异甚至要比欧美之间更为强烈。
过去的百年里,欧洲一直是汽车制造皇冠上那颗最闪亮的珍珠。它是高傲的,也有资本高傲。在机械生产制造领域,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企业依然是世界上的排头兵。
特斯拉一直为人诟病做工差、精度低,虽然极为严谨的德国消费者已经开始接受这样的产品,但这在专业制造者面前依然是难登大雅之堂。
柏林工厂通过吸收欧洲人才能否「学好」还是未知,但我们相信它肯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某种意义上来说,马斯克征服了欧洲市场,但并未让本土企业输得心服口服。强如马斯克亦这般艰难,中国车企究竟应该拿什么去拼?去得到汽车霸主的认同?
是智能化?是用户体验?
我今天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也问了一些人,但始终没能找到答案。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电动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70856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