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标星电动星球News
每天打卡阅读
更深刻理解汽车产业变革
————————
出品:电动星球 News
作者:胖飞同学
就在前天,吉利汽车集团在位于宁波杭州湾的吉利研究院发布了全新动力品牌「雷神动力」和一项名为「智能吉利 2025」的企业新战略。
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发布会上,我的第一感觉是「震撼」。
为什么说震撼?这种感受来自两个方面:一、吉利这次发布了很多新技术,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叫「全栈自研」;二、吉利立了很多 Flag,2025 年就要实现。技术干货之多、战略远望之宏大,不逊于丰田、大众这样任何一家世界级汽车集团。
是的,这里指的是集团,而非吉利单一品牌。作为拥有 11 个品牌的汽车集团,今天站在时代临界点上的吉利不得不以集团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而它要对比的参考系也必然是屹立世界汽车之巅的豪强集团们。
临界点这个词不是我说的,这是吉利汽车集团 CEO 淦家阅对吉利发展节奏的一个判断。
闲话少叙,我们一起来看看时代临界点上的吉利给未来五年的一个规划:
1、发布雷神动力品牌,这个品牌覆盖当下所有的动力总成,燃油、混动、纯电通通囊括在内,并且供应全球;
2、「一网三体系」的布局,一网指的是智能吉利科技生态网,三体系涵盖智能能源体系、智能制造体系、智能服务体系;
3、九大龙湾行动:5 年投入 1500 亿、自动驾驶全栈自研、5 年 25 款新能源新品、2025 年集团销量破 365 万、2025 年海外销量破 60 万、2025 年碳排减少 25%,2045 年碳中和、2025 年 100% 数字化、2025 年息税前利润超过 8%、3.5 亿股员工股权激励;
三个部分信息量很大,我们挑重点来讨论。
一、雷神动力,叫板日系
雷神动力品牌的发布并不是一次简单的技术官宣,纵观吉利历史几次重大转型你会发现,新动力品牌其实是吉利这次战略转型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点。
2007 年,吉利喊出不打价格战,打技术战、打品牌战、打服务战、打道德战的口号,这可以理解为那个时代吉利「韬光养晦」的一种做法,它帮助吉利扛住了当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2014 年,吉利提出了 3.0 精品车战略,恰逢中国车市井喷,以吉利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开始崛起,国产车的形象开始在消费者心目中改观;
2020 年,在沃尔沃的帮助下,吉利说要进入架构造车时代,CMA、BMA、SPA、浩瀚(SEA)四大模块化架构,模块化的玩法已经让沃尔沃、领克、吉利几大品牌尝尽了甜头;
下一个节点应该怎么走?
目标已经很明确,智能化、电气化。具体怎么实现,各家都有各家的思路。
大众押宝 MEB,作为模块化造车的鼻祖,大众还是希望通过平台的通用性、拓展性开启下一个时代;丰田寄希望于 e-TNGA,想要把之前燃油车的那套精细化的研发生产体系复刻到电动车上,实现降本增效。
反观吉利的做法,有相同也有不同。
吉利继续深度贯彻模块化造车的理念,SEA 平台将身负重任,从电子电气架构的层面为接下来的电动新品打好智能化的底子,这点很类似 MEB。
动力总成是一部车的基本组成部分,雷神动力是吉利给旗下众多品牌的一份「通用型」答案,无论是燃油还是混动或者是 400V/800V 的纯电,无论是 A0 级还是 C 级车,全面通吃,非常适合规模化的生产。
和模块化架构一样,一套灵活的技术去惠及多个品牌,这也是吉利这样集团化作战所必须具备能力。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大象转身艰难的不止是大众、丰田,如今家大业大的吉利同样面对这个挑战,所以你会发现,此次雷神动力的发布侧重点还是混动,代表作为雷神智擎 Hi·X 的混动平台。
发布会上淦家阅直接叫板一向以混动技术闻名的日系:「在关键技术上已经全面超越了日系品牌」。吉利毫不客气,在多项技术上用了「全球第一」、「全球领跑」这样挑战广告法的字眼,包括:
全球第一的发动机热效率 43.32%;
全球领跑的 3 挡混动变速器;
全球领跑的 40% 以上节油率;
全球领跑的混动系统 FOTA;
全球领跑的多车型拓展性;
全球最优的 NVH 舒适性;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质疑,在纯电的大势之下,混动技术的发布算什么「转型节点」?回到前文说的,吉利是一家拥有 11 个汽车品牌的集团,既有纯燃油也有纯电品牌,历史包袱远比那些单一汽车品牌要大得多。
从集团的战略层面去看待这件事,全面推行混动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这种渐进式的电气化进程对单个汽车品牌来说确实保守,但对于大集团作战来讲符合情理。
况且,吉利已经有极氪这样的纯电品牌冲锋在前,原 CEO 安聪慧担纲极氪 CEO,李书福亲任新品牌董事长,电气化的决心已经可见一斑了。
二、核心技术全栈自研,财大气粗
全栈自研是近年来汽车圈的一个热词,同样它也出现在了吉利的战略转型发布会上,它指明了吉利在智能化方面的走向。
电气化和智能化虽然不能相互绑定,但两者就像是人的两条腿,智能电动车缺一不可。
在转型这条路上,吉利对于智能化的态度和大众、丰田是截然不同的。吉利这次「一网三体系」战略的关键一点在于核心技术的「全栈自研」。
首先是芯片。
明年,吉利旗下的芯擎科技将会量产一枚 7nm 制成的车规级 SOC 芯片,代号 SE1000,该芯片将应用于座舱领域,面积 83 平方毫米,集成了 87 层电路,88 亿颗晶体管。
2024 年开始推出 5nm 的高算力自动驾驶芯片,算力 256Tops,应用于自动驾驶。
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芯擎以及地平线这样的国内芯片公司只具备芯片设计的能力,并不具备高制成芯片的制造能力。
关于自动驾驶还要补充一句,吉利立的 Flag 是到 2025 年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并完全掌握 L5 级自动驾驶。
再者是操作系统。
吉利汽车研究院会搭建电子电气架构,整车基础软件,智能座舱软件,自动驾驶软件的全栈自研体系,并和亿咖通、Zenseact 等生态企业一起,完成整车操作系统以及核心软件算法的自研。
基于芯片和操作系统组成的软硬件体系,依托海量用户的实时数据,吉利承诺会在到 2025 年每个季度实现至少 1-2 次整车 OTA 升级。
另外还有高精地图。
吉利自建了一套低轨卫星高精度导航系统,目前已完成 305 座高精时空基准站的部署,吉利将在今年年底完成国内主要城市的高精地图采集,并在 2023 年覆盖全国。
最后是三电和补能。
三电关键的几项包括 800V,碳化硅、高效油冷电机全部自研,2023 年将会自产碳化硅芯片;
让很多用户喜闻乐见的是换电。淦家阅说吉利会推出全新的「换电出行品牌」。吉利的模块化换电站能够实现每车 60 秒 的换电,每天单站可服务 1000 车次。2025 年会部署 5000 座这样的换电站,覆盖 100 个核心城市。
那么全栈自研需要多大的投入呢?吉利的估算是5 年 1500 亿元,所能得到的销量回报是2025 年度实现集团总销量 365 万辆,其中极氪会占到 65 万辆。(有意思的一个细节,吉利和百度合资的集度并没有在计划内。)
三、一场 1500 亿的豪赌
看完吉利全栈自研和研发投入的计划,给人第一感觉是「财大气粗」,但又蒙着一层迷雾。
芯片设计、操作系统、高精地图、三电、换电,吉利决心要把智能电动车的核心技术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但问题随之而来,这 1500 亿和内部资源如何分配?吉利研究院在集团内部的地位究竟如何?从局外我们很难看清全貌,而这些却是决定「智能吉利 2025」战略能否最终成功落地的重要因子。
供应链人士往往会用「术业专攻」的话术回应车企的自研热潮,车企对核心技术的热衷也从未停止,但在旧时代里两者一向是泾渭分明。
燃油车时代,发动机技术是核心,技术壁垒也薄,自主品牌的后起之秀们也都掌握得七七八八了。变速器是很多车企一直无法踏足的技术禁地,99% 的车厂都依赖采购。到了新时代,电动车的技术壁垒似乎开始变得模糊不清,除了电芯之外,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走向自研之路,今日之吉利当属典型了。
尤其是自动驾驶技术,依靠供应链很难打出差异化的焦虑弥漫在造车人的心中,无论是芯片还是算法,这种焦虑无处不在。自特斯拉 FSD 之后,越来越多的车厂传出了自研芯片的消息,自研究竟是不是唯一出路?众说纷纭。
有人说车厂费钱不讨好,最后一地鸡毛;有人说很关键,核心硬件和核心算法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长久之计。
吉利的全栈自研颇有着大包大揽的意味,座舱芯片、自动驾驶芯片究竟算不算通用型硬件,可以采购的零部件究竟有没有必要亲自操刀?高精地图数据自采究竟是不是刚需?这些是否是自动驾驶决胜的关键?我们很难下定论。
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一家年销量百万级的巨头来说,自研成功确实可以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大大的降本增效。
1500 亿,更像是吉利的一场豪赌。这场赌局的输赢很快会在 2025 年揭晓。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