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的一则表态引发股市震荡。
“目前中国新能源车成本依然偏高。另外,电动车关键部件动力电池面临锂钴镍等矿产资源保障和价格上涨压力,工信部将与相关部门一起加快统筹,提高保障能力。”
这是辛国斌副部长在“第三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1)上的表态。
市场对此反映激烈,当天,华自科技、久吾高科、振华新材、西藏珠峰、融捷股份、天齐锂业、西藏矿业等锂电上下游个股大面积大跌,其中不少跌停。
市场担忧锂价过快上涨会影响下游需求;也有声音认为,锂矿也可能集采。因此,让本就处于高位的锂矿概念情绪一片恐慌,上演了集体跳水的戏码。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锂价上涨的根源是因为电动车已经占到锂需求的60%以上,电动车爆发式增长才是涨价的根本原因,因此锂需求的大势并不会改变。
正是由于新能源汽车进入爆发拐点阶段,各部委领导对供应链保障、发展瓶颈以及发展方向深度关切。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大会并发表致辞时认为,新能源汽车进入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要求加快突破核心技术、瓶颈问题,强调要与新兴行业深度融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表示,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快速提升,特别是在以欧盟、中国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新能源汽车迎来全面市场化突破拐点。万钢副主席认为,跨界协同成为产业发展是必然趋势,“车能融合”“车路协同”“车网互联”的聚合能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赋能。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认为,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新问题、挑战做出总结,强调行业需要协同低碳发展、保障供应链安全,并客观认识自身存在成本高、可靠性、低温适应性、便捷性的短板,同时强调回收利用和产业链安全面临的压力等问题。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相里斌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系统思维、协同推动汽车产业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节能减排;二是大力推动动力电池作主攻方向,并重点支持车网互动、支持研发和示范;三是以燃料电池驱动能源变革,协同开展氢能的全链条技术攻关;四是毫不动摇坚持智能化发展方向,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和安全高效运行。
1
鼓励跨界协同
韩正副总理强调,要坚持跨界融合,协同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网联化、智能化与电动化技术齐头并进,加快汽车产业与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
万钢副主席也认为,跨界协同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车能融合”“车路协同”“车网互联”聚合赋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
相里斌副部长也提出了,要以系统思维、协同方式推动汽车产业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节能减排。在相里斌副部长看来,汽车产业碳中和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能源、工业及交通信息等众多领域,以及开发、使用、回收等多个环节,实现汽车产业碳达峰、碳中和不仅需要本身的技术突破,还需要其他相关技术,如轻量化材料、自主式交通等共同进步。
科技部也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针对智能制造、可再生能源、先进储能与智能电网、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绿色回收和再利用、智能交通等降碳、零碳技术进行了系统部署,协同推进综合集成应用示范,支撑汽车产业碳减排的强大技术合力。
2
电池供应链安全和技术提升
辛国斌副部长强调产业链安全,是疫情冲击对保障产业链安全提出新挑战,如何兼顾安全和效率,优化产业链、供应链成为全行业必须回答的课题。
辛国斌副部长认为,产业自身还存在短板,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依然偏高,安全可靠性、低温适应性、使用便利性仍然有待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渠道不够畅通,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便利性,以及面临锂等矿石资源保障和价格上涨的压力。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
相里斌副部长则从技术方向表达了对动力电池领域的关注。相里斌副部长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未来纯电动汽车的储能潜力将会越来越大,对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带来的波动性,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部历来高度重视动力电池技术的研发,动力电池比能量由2010年的不足100 Wh/kg提升到300Wh/kg。“十四五”期间科技部将全力支撑全固态动力电池的研究和动力电池热扩散安全等瓶颈技术的研发。
3
坚持智能化方向不动摇
相里斌副部长提出,要坚持智能化方向不动摇。智能化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汽车智能化及其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深度融合,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局势,也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
“十四五”期间,科技部将依托相关专项,全面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支持力度,重点突破新型电子电气架构,加强汽车智能化技术开发验证和仿真测试,充分结合实际道路和政策法规的情况,研究制定功能安全标准技术方案,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和安全高效运行。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相里斌
万钢副主席从更具体的角度强调了,“车路协同”“车网互联”的重要性。
万钢副主席希望,能够把车载探头和路上能够提供的信息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为自动驾驶提供超越感知视野的智能认知,把多元化的信息集中到车里,就可以避免单车智能存在的感知局限,避免车和车的行为冲突,实现群体的运动协同,这是人工智能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方向。
万钢副主席认为,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背景下的车路协同,可以在提升自动驾驶安全性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传感器的成本。
4
重视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
万钢副主席认为,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在碳中和背影下,最佳的驱动能源载体将不再是汽油和柴油,而是作为各种能源中间载体的电力和氢能,他们具有来源多样化的特点。
在万钢副主席看来,推动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的低碳发展是一个当前的大格局。汽车材料和零部件供应阶段的碳排放的比例会进一步的上升,随着电力的清洁化、新能源汽车的高效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碳排放将大幅度的降低。
相对来说在制造阶段材料周期的碳排放的占比将提升,为降低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无论是动力电池、电机还是零部件的碳排放也值得我们关注,面向碳中和的低碳发展是贯穿汽车的全生命周期的。通过新能源汽车能源供给的低碳化、材料供应的低碳化、生产过程的低碳化、交通出行的低碳化,推动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
万钢副主席认为,氢能和电力二者是可以互换的,电力可以以一种氢气的方式来补充。
相里斌副部长也强调了氢能和燃料电池的重要作用。相里斌副部长表示,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在交通领域的重要应用载体,大力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对碳减排有重大推动作用。当前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实现了千辆级的应用,未来还将实现万辆级应用。
下一步科技部将针对行业重点,针对大功率、长寿命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突破燃料电池产业化面临的寿命、成本、可靠性等难题,协同开展氢能全链条技术攻关,着力解决绿氢储存和远距离存储的问题。目前科技部已经在有关省份开展了“氢进万家”的试点。
相里斌副部长认为,要以系统思维、协同方式推动汽车产业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节能减排。汽车产业碳中和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能源、工业及交通信息等众多领域,以及开发、使用、回收等多个环节,实现汽车产业碳达峰、碳中和不仅需要本身的技术突破,还需要其他相关技术,如轻量化材料、自主式交通等共同进步。
科技部也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针对智能制造、可再生能源、先进储能与智能电网、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绿色回收和再利用、智能交通等降碳、零碳技术进行了系统部署,协同推进综合集成应用示范,支撑汽车产业碳减排的强大技术合力。
整体来看,产业链的供应安全、技术短板提升、低碳发展和跨界融合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对新能源汽车引导的下一个关注点。
——END——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电动汽车观察家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56614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