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axi 共享无人车,作为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变现的一大重要渠道,被全球众多科技公司和投资者们寄予了厚望。
像百度 Apollo、Waymo 这样的国内外科技公司是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坚定的 Robotaxi 支持者,正大手笔投入真金白银推动这一商业模式的落地。
但是,因为目前自动驾驶技术的稳定性和普适性仍然不够,对于部分极端场景的处理不够鲁棒,很多自动驾驶公司还无法完全去掉安全员。
此外就是车辆本身因为加装了昂贵的传感器套件以及自动驾驶算法系统,整车成本居高不下,动辄超百万人民币级别的造价。
在技术和成本这两座大山的重压下,Robotaxi 商业化举步维艰,甚至不乏唱衰者。
他们认为无法拿掉安全员的 Robotaxi 和有人出租车、有人网约车并无二致。而且,高昂的改装成本,也让 Robotaxi 沦为烧钱的游戏。
国内自动驾驶的领头羊,百度 Apollo 终于动手了,一举将压在 Robotaxi 商业化身上的两座大山给掀翻了。
6 月 17 日,在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日子里,百度 Apollo 重磅推出了联合北汽极狐共同打造的新一代共享无人车 Apollo Moon。
这代无人车对整车传感器进行重新规划,采用了更轻量化的方案。
而且,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百度 Apollo 对车身传感器进行减负,整车成本相比于上一代车型缩减了一半,杀入 50 万人民币以内,48 万即可拿下。
这一举措对于全球 Robotaxi 行业来说,是一次重大技术突破,为大规模商业化部署打下坚实基础。
百度 Apollo 此次与极狐联手,一方面是因为此前与北汽的合作渊源和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极狐阿尔法 T 这款车型的整车平台以及电子电气架构设计非常适合于自动驾驶。
百度 Apollo 的规划是,未来 3 年,在中国的 30 座城市,投放3000 台无人车,服务300 万用户。
Apollo Moon 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产品化载体。
1、如何实现成本减半?
按照百度 Apollo 给出的数据,Apollo Moon 的造价为 48 万人民币,比前一代车型约缩减一半,相较于市面上 Robotaxi 的平均造价压缩了近三分之二。
怎么做到的?
最重要的当然是压缩自动驾驶传感器套件的成本,通过减少激光雷达的使用,采用轻量化的传感器融合方案。
传感器方面,Apollo Moon 搭载的第五代套件采用了 1 颗主激光雷达,13 颗摄像头和 5 颗毫米波雷达的多冗余传感器组合。
在车顶上,是百度 Apollo 和禾赛科技一起定制的一款激光雷达,不仅显著提升了感知能力和可靠性,成本还大幅降低。
而为了保证整套系统的冗余,Apollo Moon 车型在车辆前部加装了一颗成本很低的前向激光雷达,将在系统失效情况下用于冗余系统。
成本的极致压缩,对于 Robotaxi 的运营来说,是极大的利好。
市面上的 Roboatxi 车型动辄上百万,完全不是一个可规模化投放的产品,这也是很多这个领域的公司正在想方设法解决的问题。
而 Apollo Moon 则将成本压缩至与消费级量产车差不多的水准,且后续还有进一步的成本压缩空间,未来可期。
Apollo Moon 的诞生,将会加速 Robotaxi 的商业化落地。
简单来算一笔账:
Apollo Moon 整车可保障 5 年以上运营周期,那它每年的营收就是:2 万/月营收*60 月运营周期-48 万车辆成本=72 万;
作为对比,传统网约车的营收为:2 万/月营收*60 月运营周期-15 万车辆成本-司机成本(1.1 万*60 月)=39 万;
二者 5 年周期的年营收相差约 33 万。
当然,在这个计算模式下,车队补能、维保、保险等软性运营成本并没有考虑进去,这一块的成本对于共享无人车以及传统网约车来说差距不会太大。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Apollo 这代车已经追上网约车专车的水平,下一代车必然会对现有的出行市场带来冲击,很有可能改变共享出行的市场格局,共享出行要往无人化方向进发了。
当然,这笔账能够算下来的一个必要前提是:Apollo Moon 能真正把安全员拿掉。这也是所有共享无人车诞生的最大的使命。
百度 Apollo 已经在这条路上进行了布局。
今年 4 月 29 日,百度 Apollo 在北京开放完全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常态化运营:
5 月 2 日起,北京市民通过 Apollo Go App 即可在首钢园区和亦庄的 Apollo Park 体验到完全无人驾驶——「既没有司机,也没有安全员」的真无人车了。
这次开放的 Robotaxi,驾驶位没有司机,也没有安全员,并且是向乘客收费的——这一动作可以说是打响了中国全无人驾驶 Robotaxi 商业付费运营的第一枪。
为了更彻底的拿掉安全员,Apollo Moon 又是怎么做的?
2、成本降低,性能反升,百度 Apollo 独门秘籍
要让去掉安全员的完全无人驾驶在更广泛的场景运营,且有高鲁棒性,还能给乘客最大的安全感,一定是要不断提升 AI 司机的技术能力。
据称,Apollo Moon 这一代系统的性能在成本下降的基础上反而提升了 10 倍。
这个 10 倍提升从何而来?
首先是系统感知能力的提升。
虽然减少了激光雷达的使用,但 Apollo Moon 增加了摄像头的个数,同时还大幅度提升了图像分辨率和帧率,视觉感知能力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车端传感器有智能自检能力,并配备了自清洁系统,可以支持恶劣的天气和各种工况。
其次是计算单元的优化。
Apollo 采用的计算平台提供的算力超过800TOPS,用了更多车规级的器件,为无人化实现了主计算系统和备份安全系统的一体化设计,采用水冷散热设计,不仅体积减小,结构简化,整体噪音也极低,车内非常静谧。
此外,为了能确保无人驾驶的安全,Apollo Moon 通过车路协同,在红绿灯识别,盲区检测,超远视距方面借力 V2X 技术,可以将安全性再提升 1-2 个数量级。
在车辆遇困的时候,可以远程求助 5G 云代驾。
综上,10 倍性能提升由此而来。
目前,百度 Apollo 的安全测试总里程已达 1200 万公里,每日达到 4 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圈。
另据官方数据,Apollo 无人车在复杂城市道路送达成功率高达99.99%,无人化驾驶水平媲美人类司机。而且,这一代车的可靠性达到了 2 万小时无硬件失效。
还有一点非常值得一提,那就是百度 Apollo 的自动驾驶技术,既应用于共享无人车,也通过 ANP、AVP 等智驾产品帮助车企加速实现汽车智能化。
这两个业务有着非常强的战略协同性,两者的关系是:
技术降维和数据反哺。将无人车的技术降维应用到量产车上,同时量产车还能提供海量的数据用于技术的提升。
这是一个协同效应极强的正循环。这将是后续 Apollo 自动驾驶技术不断进化的技术利器。
Apollo Moon 就将在这个正循环中不断提升 AI 驾驶水平。
所有的技术进步和整体性能的提升,都是为了减少人为接管次数,甚至在更大规模上将安全员剔除,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无人车运营。
彻底拿掉安全员的Apollo Moon,就是那辆最适合共享出行的无人车。
3、为共享出行而生
Apollo Moon 的首款车型,是与北汽极狐合作。纯电动车低碳环保,车身轴距超过 2 米 9,后排空间乘坐宽敞舒适;NEDC 续航 650 公里,为持续运营提供支撑。
Apollo Moon 的设计和 Apollo 前几代无人车也非常不一样,车顶上除了一个与用户交互的接驾屏和一个定制的激光雷达以外,其他设备都集成在车身以内,前装量产程度非常高。
为了更加适合共享出行的运营,保障乘客的车座体验,Apollo Moon 还在无人化运营交互上实现多项创新,包括四门锁独立控制,上下车动态身份认证,后排乘客状态检测等相关功能。
在车外人机交互上,车顶外屏显示车辆状态,便利人车互认。
在乘客便利性上,强化乘客智能交互,提供后排乘客安全带提醒、语音交互、APP 控制空调车窗、智能车门等功能。
不夸张的说,Apollo moon 瞄准的是「专车」级体验,让无人化共享出行也更有温度。
4、百度 Apollo Robotaxi 加速扩张,商业化才是王道
在发布会现场,百度与极狐签署全新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国内多个城市开展真正无人驾驶的规模测试和示范运营,共同组建拥有 1000 台车辆的全球最大规模测试车队。
Apollo Moon 的投入运营将助力百度 Apollo 在 3 年内覆盖一线、新一线、准一线城市实现区域内可循环的商业化目标。
近期,百度 Apollo 将在北京(新增通州区域)、上海、广州、重庆等城市开展共享无人车落地运营。
而以 Apollo Moon 为主,百度将在未来 3 年在 30 个城市投放 3000 辆共享无人车,预计到今年底新增的运营车数将达到 500 台级别。
随着规模庞大的车队落地,行之有效的运营体系尤为重要,而这将交由网约车专家魏东来操刀。
前不久,魏东加入百度,担任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副总裁、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首席安全运营官,后续将牵头共享无人车的商业运营。
魏东曾是神州租车的副总裁。
2015 年,由首汽集团打造的高端网约车平台首汽约车上线,而魏东在此前一年加入首汽集团。
随后几年内,他推动首汽约车从 2015 年初期的 500 辆车,扩张至 2019 年 80 万辆车的规模。在高端的专车市场,一度是首汽约车、神州专车和礼橙专车(原滴滴专车)三分天下的局面。
一句话,魏东是首汽约车从百台级发展到百万台级别运营规模的推动者,由他来操刀百度 Apollo 的共享无人车运营,将在商业上创造出更多可能性。
5、百度 Apollo正超越Waymo
随着 Apollo Moon 的推出,同时依托于车路协同技术、5G 云代驾技术以及后续通过自动驾驶量产车的数据反哺。
在技术层面,百度 Apollo 的协同创新已经对全球自动驾驶领头羊 Waymo 的单车智能形成超越。
而在商业化节奏上,百度 Apollo 相比于 Waymo 也跑得更快速。
Waymo 研发无人车的商业路径是一步到位,直奔 L4 完全无人化。难度更大,需要的决心和投入也更大。
从结果上来看,Waymo 目前似乎已经在这条路径上遇到了一些问题。
就在 4 月份,原 Waymo CEO John Krafcik 宣布离职,原 Waymo 的 CTO 和 COO 接任联席 CEO,而且团队高管也是密集离职。所以 Waymo 也得继续对外融资来补充粮草。
而百度 Apollo 的路径是「攀登珠峰,沿途下蛋」,这两年在无人车的商业化上越走越快。
从去年开始,百度 Apollo Robotaxi 服务已陆续在长沙、沧州、北京、广州等多地开放和试运营,百度无人化车辆目前正在北京、长沙和沧州等多个城市进行测试。
此外,百度 Apollo 技术的前装量产也开始落地了。百度 AVP 已经在威马 W6 上实现了搭载,百度的高阶智能驾驶方案 ANP 已经发布。
在未来 3 - 5 年内,百度 AVP + ANP 要实现百万台级别的前装量产。
随着 Apollo Moon 的推出,百度 Apollo 的共享无人车将加快落地。
3000 台级别 Robotaxi 的规模化部署,相对更为低廉的成本,真正的共享无人车将逐渐被消费者接受和使用,并对出行格局形成巨大的冲击。
接下来,就看百度 Apollo 能不能把「未来 3 年,在中国的 30 座城市,投放 3000 台无人车,服务 300 万用户」的目标贯彻到底。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之心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49391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