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齐四张王牌,滴滴、广汽要联手打造「全无人」自动驾驶汽车。
5 月 17 日,滴滴宣布与广汽埃安达成战略合作。
这次合作的看点,是双方将全新定义并开发一款专门针对出行市场,可投入规模化应用的「全无人」自动驾驶汽车。
本次签约,也得到了双方高管的重视:
一家是行业内遥遥领先的出行服务巨头,一家是脱胎于传统车企的造车势力。
战略合作下的滴滴与广汽埃安,究竟会打造一款什么样的「全无人」自动驾驶汽车呢?
1、为什么说滴滴,是量产路径最清晰的自动驾驶公司
自动驾驶公司参与造车,滴滴并非第一家。
2020 年 1 月,通用汽车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 Cruise 在旧金山发布了号称是「全球第一款」从零开始为自动驾驶设计的量产车型 Cruise Origin。
这款车型由 Cruise 团队历时 3 年打造,开发过程中联合了通用、本田两大全球车企。
作为一款无人驾驶共享出租车,Cruise Origin 没有方向盘、没有油门、没有刹车,甚至没有后视镜。
Cruise Origin 在整车开发上最重要的亮点是完全模块化。车辆的内饰,传感器和计算单元等模块都是可以进行替换。
2020 年 11 月,被亚马逊收购的自动驾驶公司 Zoox 也发布了一款针对无人驾驶设计的全新车型。
据说,这款还未命名的无人车是 Zoox 耗时 7 年研发打造的。
在 Zoox 创立之初,这辆车就已经被定义成要打破常规:双向驾驶、四轮转向、纯电动,去掉方向盘刹车和油门、只做无人驾驶共享出行。
Zoox 让人印象深刻的设计,是在业界首推双向行驶的自动驾驶汽车,再加上四轮转向,可以帮助无人车更好地在狭小的城市道路中行驶。
比如,一般车辆在窄路上掉头至少需要打 3 把方向盘,而 Zoox 可以直接往回开。这大大提高了车辆在城市的运营效率。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从零打造一款全无人的自动驾驶汽车?
这就牵扯到 Robotaxi 原型车并不能满足未来自动驾驶落地的需求。
比如,关键零部件无法过车规,全冗余的底盘执行器件成本也十分高昂。
当前的 Robotaxi 原型车一般是这样搭建出来的:
首先,由车厂提供量产车型,经过一定的改装和优化,成为自动驾驶平台车;
其次,由自动驾驶公司添加传感器、运算硬件和算法软件,最终完成一辆 L4 自动驾驶汽车的开发。
但这种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
主要原因有三【1】:
1.后装改造,成本高企。原车售价加上接近原车价格的改车费用,让 Robotaxi 的规模化应用难上加难;
2.后装改造,改装部分没有经过车规安全认证,产品的质量与稳定性无法保证;
3.并不是专为自动驾驶设计的。
更深一步看,Robotaxi 能够大规模运营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自动驾驶汽车必须前装量产。
去年,滴滴自动驾驶 COO 孟醒对当前的 Robotaxi 有一个明确的分类:「今天的车」、「明天的车」和「后天的车」:
已经试运营的 Robotaxi 是自动驾驶「今天的车」。
与车企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与合作伙伴在车辆的量产平台上进行改造。这种介于前装与后装之间的自动驾驶汽车,称之为「明天的车」。
不需要车内安全员、不需要设计方向盘和刹车,有单独的生产线设,则称之为「后天的车」。
那么,滴滴和联手广汽埃安打造的,究竟是「明天的车」还是「后天的车」?
从目前双方合作释放的信息看,主要在三方面:
(1)全速推进规模化生产;
(2)双方会从线控底盘、自动驾驶传感器与系统集成等基础维度,开始设计;
(3)双方的合作并非基于一款成熟车型进行改装,而是全新定义并开发一款可投入规模化应用的全无人驾驶新能源车型。
这意味着,滴滴将全程参与定义「全无人」自动驾驶汽车。
从这个角度看,滴滴可能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量产路径最为清晰的自动驾驶公司之一。
而滴滴参与造车,并非第一次。
2020 年 11 月,滴滴发布了号称是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
这款车型就融入了滴滴对网约车痛点的诸多思考。
比如去掉了传统汽车的仪表盘,增加了专为网约车司机定制的智能车机,以及为司机定制了让长期驾驶更舒适的按摩座椅。
再比如,在 D1 的设计过程中,滴滴出行汽车创新中心集合汽车工程/设计/技术团队,还参与了包括整车工程 Package、人机工程布置、内外饰造型、整车配置、座椅原型、车联网软件架构等的设计。
此次与广汽的合作,双方称将共同从线控底盘、自动驾驶传感器与系统集成等基础维度,全新定义并开发一款可投入规模化应用的无人驾驶新能源车型,并全速推进量产。
有知情人士向汽车之心透露,这次广汽与滴滴的合作,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双方将共同设计开发无人驾驶领域的 D1,但是是完全按照无人驾驶的标准来设计。
这也意味着研发过程会比 D1 的合作性质更加深入,也更具技术挑战。
2、滴滴自动驾驶的四张王牌
最近两年,自动驾驶行业上演了不少兼并、合资与结盟的案例:
更多的则是行业兼并,比如:
Cruise 收购 Voyage
Aurora 在买下 Uber 自动驾驶公司 Uber UTG 后,估值已经达到 100 亿美金
无人递送公司 Nuro 也拿下了自动驾驶卡车公司 Ike
就在前段时间,Lyft 忍痛割爱,作价 5.5 亿美金将自家自动驾驶部门 L5 卖给了丰田。
可以预见的是,那些没有充足核心竞争力的自动驾驶公司,将会逐渐被淘汰出局。
自动驾驶公司要生存下去,并最终实现商业落地,需要具备哪些核心能力?
在滴滴自动驾驶 CEO 张博看来,自动驾驶要想实现技术落地,必须集齐四张牌。
第一张牌是共享出行网络。
张博认为,未来 10 年,L4(高度自动驾驶)和 L5(完全自动驾驶)技术最好的商业化场景,是借助网约车出行网络,提供人类和机器人「混合派单」的模式。
这意味着什么?
Robotaxi 有着很高的冷启动成本。但像滴滴这样的共享出行公司,却天然拥有一个庞大的由人类司机驾驶的车辆群体。他们在各个城市保持了足够的运营车辆密度,初步满足了用户打车的需求。
在后续的运营中,滴滴只需要持续将 Robotaxi 的比例不断提高,就能实现商业模式上持续的降本和智能化。
从这个角度,滴滴在进行 Robotaxi 技术研发和商业变现的时候,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冷启动成本几乎为零。
第二张牌是无人驾驶技术。
4 月 8 日,滴滴发布了全球首个 5 小时连续无接管路测视频。
这段路测视频历经白天、黄昏以及夜晚,测试车辆途经范围包括人流密集的上海嘉定嘉亭荟商业区,工厂区,办公区和住宅区等。
从画面中可以看出,公开道路上测试场景丰富,在路测过程中有穿梭的行人、自行车、摩托车,以及大型车辆等。
5 小时的测试过程中,滴滴路测车辆在环境感知、行为决策、运动规划与控制等各方面表现平稳。
就连「谷歌无人车之父」的 Sebastian Thrun,对视频中车辆的表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称视频中的画面展现了全球自动驾驶技术领先水平。
在硬件平台方面,滴滴推出了新一代自动驾驶车辆硬件平台:「滴滴双子星」。
这也是目前国内自动驾驶车辆目前自研的性能最好的硬件平台:50 个传感器,算力超过 700TOPS,每秒超千万级点云成像。
这套方案在性能大幅提升的同时,也保持整体造价不变。
另外,这个硬件平台实现极高的车规化程度:
主要零部件达到车规级、供电系统采用直流高压技术、深度耦合原车液冷系统,冷却效率极大提升,高效散热的同时,达到安静零噪声等等。
无论是 5 小时连续无接管路测视频,还是推出的双子星硬件平台,这都让外界看到了滴滴自动驾驶在软件和硬件上的实力。想必未来的量产车会带着双子星的思路,进化成一个更适合量产的体系。
而滴滴拥有的庞大的数据和运营网络,则可以帮助滴滴的自动驾驶技术持续演进,形成商业闭环。
第三张牌是足够的资本支持。
2020 年 5 月,滴滴自动驾驶获软银超 5 亿美元融资,这是当时国内自动驾驶公司获得的单笔最大融资。
2021 年 1 月,滴滴自动驾驶完成 3 亿美金融资,由 IDG 资本领投,CPE、Paulson、中俄投资基金、国泰君安国际、建银国际等投资机构跟投。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滴滴自动驾驶公司累计完成超过 8 亿美金的外部融资,这也是目前国内同领域吸金最快的独角兽。
第四张牌是汽车厂商和 Tier1(汽车行业一级供应商)的支持。
无论滴滴出行还是滴滴自动驾驶公司,都坚持与汽车上下游企业开展紧密合作,以推动自动驾驶软硬件技术发展。
2018 年,滴滴出行联合 31 家汽车上下游企业成立「洪流联盟」。
2020 年 11 月,通过与比亚迪的合作,滴滴发布了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 D1。
到了今年,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达成深度合作。
双方的目标是从线控底盘、自动驾驶传感器与系统集成等维度出发,全新定义并开发一款可投入规模化应用的全无人驾驶新能源车型。
随着滴滴与广汽埃安的签约合作,这也意味着滴滴自动驾驶正式集齐了四张王牌。
此前,张博曾表示,滴滴自动驾驶未来的商业模式,是与车企合作,生产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汽车,让自动驾驶汽车在滴滴网络承接订单。
这就是说,滴滴会将网约车领域的运营经验应用到自动驾驶运营之中,Robotaxi 将会扮演网约车补充运力的角色。
这一次,滴滴与广汽埃安合同共同打造「全无人」自动驾驶汽车,将是滴滴自动驾驶向商业化迈出的第一步。
参考资料:
【1】滴滴杀入自动驾驶有哪些优势?未来的Robotaxi需要什么样的平台车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之心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47165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