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造车,我们只想做最好的汽车科技媒体。
《赛博汽车》编辑部
大家好!我是肖莹(Andy),今天带着一个新内容IP《赛博汽车》和大家见面。
如果说,做记 者是我多年的预谋,那么和汽车产业结缘则有一定缘分。
不敢自诩千里马,但邱锴俊老师确是我职业生涯里的伯乐,这要分两部分来说。
第一部分,他是我进入汽车行业的引路人。
2015年底,朋友推荐我去《第一电动网》面试,当时没有任何新闻报道实战经验的我,战战兢兢地在他的小玻璃房子里聊了一个多小时,也不知道哪一点说服了他,我收到了一张offer。
在《第一电动网》期间,我主要负责产业政策报道,因为涉及到“补贴”等一些敏感话题,当时在小圈子内,也有过一些关注度,甚至还“光荣”的上过财政部黑名单。一位媒体朋友曾跟我说,“你在我的印象里,就是写新能源汽车的记 者”。
后来有机会去《财新周刊》、去《汽车之家》,都得益于第一份工作。后面的两份工作,一份让我见识了中国最具新闻专业主义素养的媒体精神,另一份则让我真正了解到汽车产业之庞大之复杂。
在《汽车之家》的另一个收获,是岗位职责的转变,由编辑到责任编辑(副主编),让我有机会以管理者的视角,更好的塑造自己,但同时也让我渐渐感到职业瓶颈。
复盘自己工作的6年,我明白,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对内容创作的热情,才是我工作的原动力。我希望,有一天,可以像西方媒体的记 者一样,50、60岁还能在站在新闻一线,一头白发、两眼放光,幽默而智慧的对话访谈者。
破茧是必然,但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2020年,是魔幻的一年,疫情让很多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一些人更加彷徨,一些人更加坚定。
2020年也是汽车产业整体觉悟的一年。特斯拉以及造车新势力三驾马车在资本市场的感召力,让太多的人瞠目结舌。同时,也让汽车行业看清楚了一个方向,智能汽车时代已经到来!
作为媒体从业者,敏感的呼吸,让我们的感受更加清晰、疼痛。下半年,我开始思考自己独立做内容的可能性。
媒体人多少都有点“独狼”精神,我最开始的想法,是想从自由撰稿人做起,再慢慢发展队伍。而幸运的是,一开始就有朋友愿意相信我。
涟漪早于我离开《汽车之家》,在等待离职审批的期间,有一次我们一起下班,忘记了在聊什么,她突然说,“肖老师,你创业带我一个。”我有点欣喜,直接脱口而出一个字“好”。
从《第一电动网》到《汽车之家》,我们一直都是亲密战友。
思思是另一个美丽际遇。一个颜值能打的姑娘,一笑起来,两个深深的梨窝。和她结缘是一个偶然的工作机会,但她却成为我离开校园后,最信任的亲密朋友。
2016年,她从英国利兹大学留学归来,进入一家央企工作,先后担任产品经理、研发总监等职位,市场调研、产品开发、新媒体运营、办会做展,她都经手过。几年过来,她渐渐感到疲惫。
说起我们的创业项目,她也表现出极高热情,甚至为了满足我们做视频内容的需求,还专门跑去学了半年视频后期制作,立志要撑起出镜主持和视频化内容产出的工作。
基础的班底,让我对项目成功有60%的信心。邱老师和《电动汽车观察家》团队的背书,让我把做成这件事的信心提高到80%。
这就要说到,故事的第二部分了。
2020年底,在一次企业活动上,遇见邱老师。趁着晚餐当口,我们边吃饭边聊天。他聊到,想做一个智能汽车IP,以及发力视频内容的想法。我也把我们的创业项目雏形讲给他听。
从方向来看,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简直可以揭竿而起。但慢热、深沉的他,遇见同样慢热、深沉的我,又经历了好多、好多次的磨合,我们的故事才有了完美结果。
我们的共识是:《电动汽车观察家》作为战略投资人,在资金、资源、内容指导以及运营经验等层面,给《赛博汽车》全面赋能。《赛博汽车》团队专注于智能汽车方向内容生产。
在我心里,邱老师一直是谦谦君子,从为人到做事,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为了邱老师这份信任,也为了团队的初心,我们将秉持踏实专注、专业中肯的精神,在新的方向上勤勉努力。
《赛博汽车》将专注于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赛道,关注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及商业文明发展,为行业贡献优质的图文、视频及产业报告等内容。
汽车产业风云际会,疾风知劲草,未来十年,让我们一起做中国汽车产业变革的见证者。希望大家多关注我们,多为我们提宝贵意见。
赛博汽车创始人:
肖莹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学院 硕士
2015-2017年 《第一电动网》 记 者
2017-2018年 《财新周刊》 记 者
2018-2021年 《汽车之家》 行业频道副主编
Δ 肖莹
联合创始人:
章涟漪 刘思杭
Δ 章涟漪
Δ 刘思杭
邱锴俊寄语《赛博汽车》:
《电动汽车观察家》联合肖莹(Andy)、章涟漪、刘思杭(思思),发起了一个新的媒体:《赛博汽车》。
《赛博汽车》发起的过程、使命和定位,肖莹的文章做了充分说明。
我借此机会聊聊媒体的传承、组织和未来。
1
尊重传统,坚定创新
自博客时代开始,传播门槛一下子降低,作为信息中介的媒体,作用不断被消解。
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自媒体大行其道,个人自媒体层出不穷。其中,有极少数不仅流量大,而且口碑好。但绝大多数,流于自嗨,没有什么价值。
人同此心,我们扪心自问,我们需要怎样的信息?
答案可以脱口而出:准确的、有价值的、好读的。
要采集、呈现这样的信息,必须遵从媒体工作的专业传统。很多人戏言:新闻无学。但是,仅就如何做到“准确”,就有很多理念和操作上的要求,应该被尊重、传承下去。
当然,媒介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传播学思想家马歇尔·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媒介的重要性,甚至强过内容本身。传统新闻媒体的消亡,往往是因为他们跟不上新传播媒介的进化。
因此,我们需要坚定创新。《赛博汽车》将探索的网络视频产品,就是其中之一。
麦克卢汉虽然强调媒介更重要,但是我个人相信,无论什么媒介,好内容永远稀缺。我们要在内容生产原则上尊重传统专业要求,在形式上坚定创新,给用户带来最好的内容获取体验。
2
从同仁到合伙人
要说尊重传统,我希望我们越过历史的高原,汲取五四前中国第一批报人的精神遗产。
那个时候媒体精英聚在一起,号称同人(即同仁)。他们秉持共同的理念,比如《大公报》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但那个时候的组织形式,就是雇佣制。明星记 者编辑收入不菲,但是无从分享媒体的总体收益。
适应当下的媒体组织形式,我觉得至少对于骨干而言,应该是同仁+合伙人:既有相同的价值观,同时利益绑定,同舟共济。
《赛博汽车》天生合伙,我觉得很好。《电动汽车观察家》如果还能持续发展,我会继续遴选合伙人,或者继续成立合伙制的子媒体。
3
对《赛博汽车》的托付
《电动汽车观察家》成立已经三年半,也有遗憾。
捡两个大的遗憾说。一是,媒体工作者的利益伦理要求有所妥协,在特别商业化的汽车媒体生态里,应该如何自律自处,我们做得不好。
遗憾二是,汽车媒体的商业模式没有突破,《电动汽车观察家》和其他汽车媒体类似,并没有探索出既能保持内容独立性,又商业上可持续的路径。
我希望《赛博汽车》能较《电动汽车观察家》更进一步。不过,既然是合伙,我一个人说了不算。而且从股比看,肖莹、涟漪和思思,他们是大老板。《赛博汽车》,会是不一样的烟火,绝不会成为《电动汽车观察家》的附庸。
不知为何,我对《赛博汽车》信心满满,胜过我发起《电动汽车观察家》当初。智能大潮,浩浩荡荡。乘风破浪,何其壮哉。
祝福肖莹、涟漪和思思,祝福《赛博汽车》。
《电动汽车观察家》创始人、总编辑
邱锴俊
-END-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电动汽车观察家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43563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