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已经投入了超过 60 亿欧元(约合 460 亿元)研发纯电动平台 MEB。
3 月 15 日,在大众集团举办的「Power Day」上,其进一步公布了电动化转型的新计划:
在 2030 年,建成年产 240GWh 的动力电池产能;
在 2025 年,大众会将欧洲的超充网络在 2020 年的基础上扩建至 5 倍;
通过自研电芯、统一电芯规格等手段,大众要将入门级车型上的电池成本降低 50%;
通过湿式冶金技术,实现 95% 的电池原材料回收再利用。
从 MEB 研发到电池工厂、超充网络、电池回收,大众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的投入,是其他传统车企未有过的大手笔。
有人称 3 月 15 日的 Power Day 类似特斯拉的 Battery Day,是大众的电池日。
当然,虽然有仿效特斯拉举办「Battery Day」的意味,但大众的「Power Day」所谈及的内容远远不止电池。
「Power Day」更像是展示了一张大众通往全面电动化的路线图,其涵盖的内容包括电池技术突破、动力电池大规模生产、超充网络、电池二次利用及回收、储能体系等等。
大众认为,在电动化的时代,电池和充电网络将成为商业化的核心竞争力。
1
电动化的第一步
从电芯开始,大幅降低动力电池成本
大众的电动化的路线图是从电池开始说起的。
大众展示了一款全新设计的电芯「Unified Cell」,这可以理解为,电芯的统一化或者标准化。
我们姑且称之为「标准化电芯」。
当前,在大众 ID.3、奥迪 etron、保时捷 Taycan 等子品牌的电动车型上,采用的是不同规格的电芯。
下一步,大众要统一旗下各个产品线的电芯规格。
「标准化电芯」的大规模制造,并在大众各品牌车型上的应用,是降低电池成本的第一步。
在「标准化电芯」统一的规格下,大众将推出:
入门车型版动力电池,如磷酸铁锂电池,预计成本会比当前下降约 50%;
主流车型版动力电池,如镍钴锰电池,预计成本比当前下降约 30%;
高性能车型动力电池,可能是固态电池,预计电池成本会有所上升,但车辆性能也将大幅上升。
那入门车型动力电池降本 50%,如何做到呢?
大众对这个目标的分解是:
15% 通过电芯设计改善实现
10% 通过电池制造工艺改善
20% 通过正负极材料的改进
5% 通过电池包设计改进
大众计划在 2023 年将标准化电芯量产,这个时间可能暗合了下一代MEB 平台车型的上市时间。
大众要实现在动力电池上如此大程度的降本,也意味着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将全面进入自研电芯的阶段。
前有特斯拉自研 4680 电芯,现有大众自研标准化电芯,这意味着在接下来几年内,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格局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2
扩建动力电池产能至 240GWh
年销 300 万台电动车不是梦?
第一步,降低电池成本。
第二步,扩大电池产能。
按照计划,到 2030 年,大众所生产的电动车中 80%,都将搭载「标准化电芯」。
为此,大众将大规模建设标准化电芯的产能。
截至目前,大众汽车集团与LG、三星 SDI、SK Innovation 和宁德时代等电池制造商达成采购合作。
同时,大众也通过入股等方式与瑞典电池企业Northvolt、中国电池企业国轩高科及位于美国的固态锂电池新创企业QuantumScape 建立合作。
不过,以现有的合作方式可能很难满足大众汽车对未来的动力电池需求。
在这次的 Power Day 上,大众汽车集团技术委员会成员 Thomas Schmall 透露:
大众将在 2030 年前与合作伙伴一起建成6 座 40GWh年产能的动力电池工厂,实现每年度总产能达240GWh,从而保证供应的稳定且安全。
如果按照 2030 年单车搭载 80kWh 的电池包计算,这六家工厂每年生产出来的电池可供 300 万台纯电车型使用。
这个数字意味着大众极度重视新能源车时代的到来,它的野心仍然是成为全球顶流的「街车」。
2030 年实现 300 万台纯电动车的销量,大约是特斯拉 2020 年销量的 6 倍,大众集团 2020 年 931 万台总销量的不到 1/3。
总体来说,这个目标虽大,但不算太激进,绝非天方夜谭。
根据大众中国在 2020 年初公布的目标数据:
在 2029 年之前,大众将推出 75 款纯电动产品,其预估届时全球累计销量将达到 2600 万辆,其中 MEB 平台 2000 万辆,PPE 平台高端电动车型 600 万辆。
大众规划中的 240GWh 产能,并不是以其一己之力来建设,而是像当初特斯拉与松下一样合作建设。
大众选择的是一家总部位于瑞典的电池公司Northvolt。
根据 Northvolt 在本周一发出的公告,其已经获得大众一份价值超过 140 亿美元的订单。
此前,大众已经投资 Northvolt,前者持股比例达到 20%。
双方合作的第一座工厂是位于瑞典谢莱夫特奥(Skellefteå)的超级工厂「Northvolt Ett」。
Ett 工厂接下来在 2023 年切换至生产高端版本的标准化电芯(Unified Cell Premium),并扩大产能至 40 GWh。
第二座工厂位于德国萨尔茨吉特(salzgitter),这座工厂将生产平价版的标准化电芯(Unified Cell Volume)。
这两个工厂的推进时间,也意味着大众的新电芯最早会搭载在高端车型上。
目前,大众正在考虑其余 4 座工厂的潜在选址及合作伙伴事宜。
3
大干快上,快充/超充全面追击特斯拉
电动车的成本降低了,产能也上来了,关键还看车能不能卖出去。
大众在周密调研后发现:车能不能卖得动,主要还和充电网络有关。
根据大众公布的数据,中国的公共充电网络目前有几大缺陷:
81% 的桩都是交流慢桩;
30% 的桩可能被燃油车占位;
30% 的桩因为缺乏维护无法使用。
因此充电条件成为劝退用户购买电动车的前三大原因之一。
在充电桩建设方面,大众将重点布局欧洲、中国和北美三大市场。
与特斯拉自建充电桩的策略不同,大众在几大区域都选择了与第三方进行合作。
在欧洲,因为涉及到在多国境内建设,大众建桩的合作伙伴选择了 bp 英国石油公司、enel、Ionity、IBERDROLA 等多家同步进行;
其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则是 CAMS 开迈斯,后者由大众中国、一汽、万帮、江淮在 19 年合资成立.
其在美国的合作伙伴为 Electrify America。
在充电桩发展规划上,大众公布了一组很有意思的数据,到 2025 年,大众计划:
在欧洲完成新建18000 根快速充电桩
在中国设立17000 根快速充电桩
在美国设立 3500 根快速充电桩
这意味着:欧洲将是大本营,中国是仅次于欧洲的第二战场,北美排到了第三位。
当前,特斯拉的主销市场依序是:北美、中国和欧洲。
因此,在未来 5 到 10 年内,大众和特斯拉不会在北美市场首先交锋,而是在中国市场上正面对抗。
两家在中国市场的正面对决,肯定会大幅加速中国的充电网络建设。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互联网行业也有一句老话:
老大和老二打架,结果_________。
大众今年将通过开迈斯在中国 8 个重点城市,布设 500 个充电站、6000 个充电桩。
对比下特斯拉的数据:
据特斯拉在 3 月初公布的数据,特斯拉在国内共建成开放超过 760 座超级充电站、超过 700 座目的地充电站,覆盖超过 300 座城市。
3 月,特斯拉超级充电桩在中国大陆数量正式突破 6000 个。
超充网络和快充技术,是特斯拉补能体系关键的两个支点。
特斯拉的二代超充桩最大功率 120kW,三代超充桩最大功率 250kW。
大众在中国的 17000 根快充桩,充电功率也将以 120kW 起步,向上覆盖到 300kW。
大众集团认为,固态电池将是动力电池的终极状态。
这是因为,动力电池不再使用锰元素,也不再有电解液,其电池重量将下降,充电时间也将进一步缩短。
未来,固态电池隔膜将从多孔隙隔膜变为陶瓷隔膜,不使用电解液,负极从石墨变为锂金属,正极从三元材料变为正极金属材料,以此降低电池重量。
随着车端固态电池和超快充技术的突破,大众希望:
在 2025 年实现 17 分钟完成 77 度电池 0 - 80% 加电
2025 年以后进一步压缩到 12 分钟的水平
除了电池技术研发、充电设施建设,大众也分享了它对电池全生命周期利用的思考,包括二次利用(储能)、材料再回收等等。
为了更大幅度降低成本,大众汽车在今年 1 月正式开设了第一家电池回收厂。
这家电池回收厂可对锂、镍、锰、钴、铝、铜和塑料等有价值的电池原材料进行工业化回收。
大众将与供应商合作使用湿式冶金工艺,目标是回收 95% 的贵金属原材料。
未来,大众计划利用回收的原材料支持新电池的生产制造。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能源管理以及储能系统等方式,大众的愿景和目标是,有朝一日,让车主实现「充电自由」。
4
决战中国市场
总的来说,在大众第一场充满科技公司意味的发布会上,大众虽然没有祭出炸裂的动力电池技术,但已经充分阐述了其电动化的目标和方法论。
作为传统车企的老大哥,大众在谈电池时更加注重成本,谈充电时又更加注重效率和服务范围。
接下来,随着电动化战略的推进,大众将在中国市场与特斯拉正面相遇。
大众在 2017 年 Roadmap E 中就提出:
2025 年要实现新能源车在华年销量 150 万辆。目前 ID.4 即将在华上市,ID.3 正在引进的路上。基于 PPE 平台的奥迪新能源高端项目也已经落户长春。
2025 年之前,大众要在华建设 17000 根快充桩。
另一方面,特斯拉的 Model 3 已经实现月销破 2 万,Model Y 正在飞速增长。
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桩工厂在 2 月已正式投产。为中国市场设计和研发的 Model 2 也正在路上。
在两强相遇的中国战场,本土新能源车企的道路也增加了几分冒险和不确定性。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之心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42187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