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陈念航
编辑 / 王德芙
出品 / 汽车之心
2021 年在汽车产业中有两个最大的公开的秘密:
一个是苹果正在造车。另一个是特斯拉在研发「中国本土化车型」。
目前苹果还未对第一个消息作出任何评价。
而第二个消息,已经迎来实锤。
1 月底 2 月初,特斯拉中国区总裁朱晓彤在一次采 访中表示:
「(特斯拉将)以中国原创的设计、工程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打造出来一款车,代表中国的美学元素,代表中国的工程力量,最后销往全球。」
这一消息的确认,对中国本土市场的影响甚至要远远超过苹果造车的消息。
因为特斯拉的中国本土化车型,将是一款定位在 15 万 到 20 万元级别的车型。
这个区间意味着,特斯拉正杀入国内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燃油车主力销售的区间。
一些人把这款车称为「Model 2 」。
如果说 Model 3 的到来,抢占了国内豪华品牌入门车型以及自主车企高端子品牌的市场份额。
Model 2 将杀入各大车企的老巢。
1、特斯拉的国产化进程
2014 年 4 月 22 日,伊隆·马斯克第一次来到中国并将首批 Model S 交付到李想、曹国伟、俞永福等业界名流受众。
这批交付标志着特斯拉正式入华。
这家始于硅谷、日后将改变全球汽车市场格局的电动车企刚刚开启了在中国市场的掘金故事。
随后几年,以李想等人为代表的首批 Model S、Model X 车主对车辆的吐槽不断。
但无论是特斯拉的高科技、高性能还是马斯克本人的魅力,其在中国市场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用户和狂热粉丝。
2017 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年交付量达到 2 万台级别。
更为重要的是,同年特斯拉在美国开始小批量交付 Model 3。
对特斯拉而言,售价在 3 万美元至 5 万美元之间的 Model 3 是一款至关重要的车型。
这款车型通过平台化的技术,在保持了 Model S/X 高科技与高性能的基础上,定位成一款大众车型/入门级豪华车。
Model 3 是马斯克 Master Plan 的最后一环,这款车将在几年后横扫 BBA 的同级车。
2018 年 7 月,特斯拉在美国本土正处于地狱般的量产爬坡阶段,公司决定在中国上海建设超级工厂以扩大产能。
2019 年 1 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破土动工。不到一年后,中国产 Model 3 开始交付。
整个 2020 年,特斯拉在中国交付了接近 13 万辆中国产 Model 3。
Model 3和 Model Y 的发力,也带动特斯拉股价一飞冲天,其市值最高超过 8000 亿美元。
正是因为中国市场销量的崛起,特斯拉才得以在 2020 年接近完成全球交付 50 万辆的目标。
如果说 Model 3 和 Model Y 的国产化,是特斯拉在中国的黄金增长机遇。
那在中国为中国设计的本土化车型将进一步扛起特斯拉的国产化大旗。
2、中国风 「Model 2」:16 - 20万元?
如朱晓彤所说:一款专为中国消费者设计和生产的特斯拉车型正在酝酿。
这要比「中国制造」特斯拉更进一步,将真正实现本土化设计、研发以及生产制造。
朱晓彤称之为「一个在中国很重要的机遇」。
这款车型最早可以从 1 月曝光的上海超级工厂项目(一期)第二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看出端倪。
环评报告显示,该项目新增纯电动汽车整车冲压、涂装、焊装和总装等生产工艺,项目建成后,将新增 Model 3、Model Y 车型及相关衍生车型生产能力。
其中还特别提到:
特斯拉以往推出新车型时,都是先在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生产,然后引进到中国市场,而对于某某车型(原文被打码)特斯拉采取了新的引进策略,直接中国本地生产。
因此, 本项目配套一个「新车型先期启动项目」,试验内容为:
本项目将在现有厂房内进行新车型启动相关的试验和研究工作,包括对重要设备和生产流程的试验、产品尺寸的验证、零部件功能的匹配等,该项目试验周期约为 6 个月……
事实上,在2020年初国产 Model 3 开启交付后没多久,「特斯拉招聘」官方便发文,向外界征集原创特斯拉车型设计作品,并启动设计人才的招募。
当时,其招募的关键词就是「中国风」,还打出了「让最美的中国艺术融入面向未来的特斯拉」的口号。
特斯拉打造「中国特供车」的做法并不新鲜。
过去合资车企为了在中国抢下更多份额,也推出过专为中国消费者设计和打造的车型,比如当年大众就推出了朗逸。
朗逸是多年霸榜中国轿车销量排行的一代神车,江湖人称:中国特供车鼻祖。
而这一次,特斯拉中国特供车的独特之处,是智能电动车对传统燃油车的革命。
这在 Model 3和 Model Y之后,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动车市场的竞争难度。
与此同期,外媒还报道了特斯拉也在欧洲研发一款比Model 3更小更便宜的本土化车型。
综合来看,特斯拉应该在中国(上海工厂)和欧洲(柏林工厂)两地同时启动了「Model 2」的研发。
这可能是两个独立的本土化项目,也可能是针对一个车型的「赛马」项目。
综合外媒的各路消息:这款车目前已经完成前期开发,将基于 Model 3 平台打造,采用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最快可能在 2021 年于上海超级工厂投产。
与 Model 3 和 Model Y 相比,这款车:
价格更低(16 到 20 万人民币左右);
更适合中国和欧洲消费者;
直接在上海工厂启动生产;
后续将从中国销往海外市场;
……
3、特斯拉中国设计中心,美国以外第一个完整功能设计中心
当外界都对「中国风」的特斯拉车型既充满好奇又满脸疑问的时候,马斯克在 2020 年 7 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言时给出了答案。
他明确表示:特斯拉在中国要进行很多原创性的工程开发,并不是简单地将美国的东西直接照搬到中国,而是就在中国进行原创的设计和原创的工程开发。
钢铁侠一发话,随后的 8 月,「特斯拉招聘」再次发文,明确向外界表明其正在组建「特斯拉中国设计中心」,而且称该中心是「特斯拉美国以外第一个完整功能设计中心」。
与此同时,该中心开启了人才招聘,职位包括:首席设计师、首席创意师以及资深车辆设计师等等。
而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特斯拉一直在中国寻找设计总监,为的就是在上海或者北京开设一个具备完整功能的设计中心,设计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电动汽车。
有意思的是,今年2月初,总部位于北京的理想也宣布将在上海建立一个具备新车完整研发能力的研发中心。
加上百度汽车公司、智己汽车、威马汽车以及原有新老车企的研发中心,上海再次成为智能车时代的兵家必争之地。
汽车之心从相关知情人士了解到,特斯拉的人力资源部门以及合作的猎头公司一直在搜寻合适的人选,特斯拉对负责中国车的设计总监的要求是:懂 「中美双文化」、拥有至少 20 年从业经验,熟悉中国消费者口味,能够弥合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
但迄今为止,这一职位依然空缺。
当然了,设计上的本土化或者「中国风」,仅仅是特斯拉「中国特供车」的一个部分,更重要的还是在整个工程研发上实现本土化的从零开始。
这一点在特斯拉官网发布的在招职位中已有体现,比如特斯拉发布了很多与车辆工程研发相关的职位,集中在上海临港。
据汽车之心了解,特斯拉目前已经从上汽通用、泛亚技术中心等机构挖去了一些研发人才。
4、特斯拉研发本土化进程
特斯拉 2013 年进入中国,在北京设立中国区总部,此后又陆续在北京成立运营中心、结算中心、销售公司。
特斯拉中国区第一任总经理郑顺景开启了特斯拉在中国的第一家门店,建立其销售和售后服务团队,完成了特斯拉在华交付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特斯拉现任大中华区总裁朱晓彤,则在早期负责建设起了第一批特斯拉的充电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车主购车的后顾之忧。
这两拨人马在销售和用车服务两端,为特斯拉在中国卖车铺平了道路。
在2014 年 4 月开始,特斯拉在中国交付首批 Model S。
随着销量增加,车主越来越多,售后服务的需求也日渐增多,这也迫使特斯拉在中国组建起车辆工程团队以更好地服务中国车主。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2015 年 10 月份,特斯拉推送了 7.0 新系统。
该版本最大的特色是提供了包括自动驾驶、自动侧方泊车、自动变更车道在内的自动驾驶功能。
2015 年 11 月,特斯拉亚太区工程总监王文佳在接受电动邦采 访时提到中国技术团队在特斯拉 7.0 新系统的开发当中做了大量的工作。
他介绍,「我们拿到实际工程车放到中国的道路去跑,并记录下数据以及所发现的问题,然后放到系统里边去看,到底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除了有关自动驾驶的功能的相关研发工作之外,还有如导航、路况信息等本土化的适配工作,几个月前我们已经在做这个事情,同样已经测试了很久。」
从王文佳的表述中,我们其实可以看到,从 2015 年起,特斯拉中国就已经建立起了软件技术团队,主要应对车载系统的本土化适配以及相关的 OTA 工作。
要知道,整个 2014 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交付仅有 3500 辆。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除了市场、销售、售后、服务、采购等相关职位外。
自 2016 年 11 月至今,特斯拉中国有两个技术岗位一直在招人:
一个是车载娱乐系统产品支持工程师;
另一个是自动辅助驾驶产品支持工程师。
这两大系统可以说是支撑起特斯拉作为智能电动车的关键。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此前的特斯拉中国一直有意打造本土化技术研发团队,只是并没有像现在这样要组建中国设计和研发中心,并树立起研发中国本土车型的明确目标。
特斯拉真正重视起在中国本土的技术创新是在 2018 年 7 月。
当时,在特斯拉全球副总裁、亚太区总裁任宇翔的推动下,特斯拉计划在北京建立科技创新中心,将逐步扩大规模,到 2020 年研发人员将超过百名。
根据当时的介绍,特斯拉北京科技创新中心业务范围涵盖中国及亚太区的产品运营、生产和研发等,主要包括:
电动汽车及零备件、电池、储能设备、光伏产品技术及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研发成果的转让及许可,技术服务与咨询等。
按照规划,特斯拉科技创新中心将分批建设并拓展业务领域,主要包括:
软硬件、流程及技术开发,本地化应用接入与开发,中国及亚太区数据分析,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支持多元化的本地化运营、生产及研发等。
特斯拉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可以视作是特斯拉在中国的研发中心。
2018 年 7 月 12 日,科创中心筹建的时候,马斯克还专门来京与北京市长陈吉宁会面商讨相关事宜。
巧的是,在这之前 3 天,特斯拉与上海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共同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也就是后来的上海超级工厂项目。
一手是上海的制造工厂,另一手则是北京的本土化科创中心,研发与制造,马斯克对特斯拉中国的要求是两手都要抓。
在 2019 上海车展上,特斯拉全球副总裁任宇翔再次针对中国本土化研发发声,他表示,「特斯拉的本土化将会涉及整车的全生命周期。」
其言下之意已经很明确:特斯拉的国产化绝不仅仅是制造的国产化。
就在任宇翔发声后不久,特斯拉在 2019 年 9 月发布招聘公告,招募工厂固件研发团队(Factory Firmware Team),工作地点为上海临港。
所谓固件(Firmware):车上的很多传感器、驱动器、电机等等大大小小的各形各色的需要电子控制的元器件,背后需要有一套程序去控制它们,而这一套程序就叫固件。
固件掌握了空调/低压/高压/驱动系统背后的控制策略,它是特斯拉的「智慧大脑」。
通过对固件进行升级,能够修正元件潜在的故障隐患,或是增加和完善一些新的功能,就像对智能手机进行系统更新一样。
例如,特斯拉 2019 年 8 月发布的 V10 版本固件中,就为升级后的汽车新增了车载视频播放等功能。
此次在中国招聘的固件研发团队,包括固件集成工程师、固件集成技师两个岗位,主要任务包括汽车固件部署、应用程序开发、提供问题解决方案以及与美国总部沟通等。
在中国建立固件研发团队,意味着特斯拉进一步让完善的研发技术实现本土化。
而且,在车辆软件层,特斯拉也在大力招揽软件工程师,囊括信息娱乐系统、地图导航、移动 App 等等领域。
为了给中国设计和研发中心招兵买马,特斯拉还专门让几位资深员工出来现身说法,招揽人才。
在特斯拉招聘发布的《走进特斯拉中国车辆软件团队》一文中,我们了解到了特斯拉中国车辆软件团队的一些情况。
在特斯拉已经工作了 11 年的 Evan Small 是特斯拉首席软件工程师,特斯拉信息娱乐软件团队的首席开发。
Evan 的工作重心是信息娱乐软件,基本上包括了所有在车辆显示屏以及在服务器上运行的软件,它们被用来支持车载流媒体、音乐、导航和语音识别,还包括一系列游戏。
他表示,「历史上特斯拉的大部分软件开发都是在美国进行的,但因为中国是特斯拉非常重要的市场,在中国也有非常多优秀的工程师,所以我们决定在这里建立一支本地团队,我们计划开发汽车的所有软件。」
这也意味着,未来国产特斯拉车型上,将会是本土化团队研发所有软件。
而特斯拉 Mobile APP 研发团队的工程师林曦则表示:
其团队负责的车主 APP 是用户和车辆沟通的桥梁,通过这个 APP,用户可以把手机设为车辆的钥匙,控制车辆的行为,查看车辆的状态信息,规划预约服务,甚至可以通过召唤把车辆带到车主身边。目前整个团队大部分成员都在北美,而中国研发中心刚刚开始组建。
在特斯拉亚太区服务工程团队工程经理栾超的介绍中,他提到,其团队职责就是给整个北美的工程研发团队提供一些本地的需求,包括一些本地的市场反馈、一些新产品的落地。
从这些员工透露的信息可以看出,特斯拉中国研发团队已经囊括起了工厂固件、车辆软件、工程服务等等团队,为此后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国本土研发中心打下基础。
5、特斯拉本土研发的忧和喜
从生产本土化,再到设计、研发的本土化,特斯拉正构建起完整的能力闭环,以此来支持「中国特供车」的打造。
如今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经实现了 100% 的零配件国产化率,而且上海的超级充电桩生产工厂也已经投产。
不远的将来,特斯拉中国很有可能成长为像特斯拉北美总部一般的存在。
过去的工业发展史告诉我们:汽车市场几乎一定是本土化的。
比如中欧日美韩分别培养了各自所在地域的汽车巨头。
只有懂得当地消费者、打造适合当地消费者的产品,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对中国的消费者来说,特斯拉的Model 2 可能是一款更有诚意的特供车。
对中国的供应链而言,帮助特斯拉将智能电动车的价格杀到 15 至 20 万元区间,无疑将带来更大的成本和技术上的考验。
一旦进入特斯拉的新车供应链,也意味着产多少卖多少的订单量。
而对中国的自主品牌而言,接下来都要对燃油车的智能化和智能电动车加大研发投入。
毕竟国家引进特斯拉这条「鲶鱼」的目的,就是要倒逼自主品牌求新求变,以推动初具规模的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做大做强。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之心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38200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