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路高歌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引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最近一周,萦绕在氢云链耳边最多的就是哪里新能源汽车又自燃了……
7月29日,安阳市高新区华强新天地广场一辆厦门金龙金威EV纯电动厢式货车在充电期间发生自燃。
8月2日晚,湖北省武汉市一辆408路公交车行驶到保华街黄石路公交站点时,车辆尾部突然开始冒烟起火。
8月3日凌晨2时许,大连市金家街市场附近的东方路,一辆新能源网约车突然自燃。
虽然此次自燃的车型多为运营车辆,不像去年特斯拉、蔚来、比亚迪等知名汽车品牌自燃起火事件吸引众多吃瓜群众的关注,但是氢云链看到车辆被大火吞噬的画面不禁在想,解决新能源车安全问题是不是要“紧一紧”了?
其实,面对愈发频发的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最新的强制性法规,严查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
5月,工信部正式制定并发布了《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三项强标是我国电动汽车领域首批强制性国家标准,综合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成果与经验总结,与国际标准法规进行了充分协调,对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保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月,工信部装备中心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该通知特别点名了对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事故的情况调查,要求企业应承担新能源汽车安全第一责任,对发生火灾事故的,企业应及时上报地方新能源汽车工作联席会议牵头部门和装备中心,并主动开展事故调查,生产企业应在24小时内(如造成人员死亡或重大社会影响的,应在12小时内)将事故的基本信息上报。
而氢云链认为,眼下要查找新能源汽车自燃问题根源,帮助消费者恢复消费信心,这也是当下摆在新能源汽车业界面前的头等大事。当然,从概率学的角度来看,电池本身确实存在着一定自燃比例。
为此,氢云链咨询了一位资深锂电池行业工程师来看一下锂电自燃危险来源又那些~
据氢云链统计,目前,锂电池汽车着火通常发生在以下四种情况:1)充电过程中燃烧;2)电池行驶或放置过程中发生的燃烧;3)汽车事故引发的燃烧;4)涉水引发的燃烧。这四种场景中,充电过程中的燃烧是最为常见的。
而锂电池汽车着火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类:
(1)机械电气问题,如碰撞、穿刺、浸水、引燃等。碰撞会导致锂电池内部结构损坏或外壳破损,严重情况下会导致锂电池的电极暴露在空气中;穿刺会导致隔膜破损,导致内部短路;浸水后若水进入电池,会与锂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2)电化学和产品质量问题,比如过充过放、过热、内部短路。过充过放容易造成膨胀鼓包、电极析锂刺破隔膜等;过热可能由于热管理失效引起,短时间内电池释放大量热量导致热失控;内部短路则是由于内部结构破损引起。
(3)厂商和消费者的问题,如厂商为了减少成本,降低生产安全要求,偷工减料,防护措施不到位,或是为了追求补贴,缩短电池产品测试验证时间,技术验证周期偏短导致了技术验证不足、工程解决方案不成熟。而消费者私自改装,使用和保养不当,也会增加电池着火风险。
如何锂电池汽车的着火问题?
氢云链认为,以目前技术要解决锂电池自燃起火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高安全性的固态电池技术:固态电池最大优点是电解质为固体,没有漏液、挥发、膨胀的风险,其高机械强度能够阻止锂枝晶穿透造成内部短路,并且可以将负极的锂与空气隔绝,可以大幅提高安全性能,从而解决锂电自燃问题。
(2)提高BMS,热管理系统水平:通过持续性提高BMS水平可以解决电池过充过放问题,改进热管理系统可以解决电池过热问题,从而解决锂电自燃问题。例如增加电池的监控传感器,空冷系统改为水冷等。
(3)加强产品监管和追责力度:加强电池产品、汽车产品出厂安全检测,提高事故追责力度可以大幅降低厂商生产方面的问题。尽可能杜绝锂电自燃问题。
综上所述,未来锂电池技术能否解决当前电池着火的问题,要取决于技术水平、厂家品控、监管力度等各方面因素。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氢云链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21934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和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双方授权,同时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加入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