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产品不够,模式来凑

产品不够,模式来凑

最近试驾了下特斯拉Model 3,一如大家所预期的,确实发现很多惊喜。但相较一味的吹捧它,我觉得思考这款车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底层逻辑更有价值。

让我们回归问题的本质:首先,电动汽车是一件商品,而且还是一件有不少技术缺陷的商品。

既然如此,正常情况下,消费者肯定不会为之买单。

既然大家都是新能源车企玩家之一,甚至赌上了身家,那按正常情况下走必死无疑,所以,有价值的思考是:在非正常情况下,怎么让消费者买单?

什么是非正常情况下?有位朋友之前给我说了8个字,我觉得放在这里非常合适:产品不够,模式来凑。

简单来说,相较燃油车,电动车目前几无匹敌之力,但我们能否想出一些方法策略,构建一个模式来,进而让电动车还能够被部分消费者接受呢?

当然可以。

所以,这个模式是什么?

找一个参照物就是特斯拉模式。

早年,大家都在学特斯拉,我觉得没什么不好,毕竟特斯拉在这个跑道上浸淫了17年,大家现在碰到的问题,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都经过了,走到现在,他们是胜利者,向胜利者学习,没什么丢人的。

而所谓特斯拉的模式,我觉得是一个包装电动车的完整逻辑闭环。这个逻辑一旦走通,特斯拉自然会立起来。

那怎么构建这个逻辑闭环?简单来说就是怎么造电动车,然后怎么把电动车卖给消费者。

对于电动车,大家都懂,毛病一箩筐,续航低、充电慢、价格高等等,消费者也不傻,没有人会买有这么多毛病的商品。

所以逻辑的基本点是,消费者最怕什么,就给他们解决什么,或者,所谓的电动车痛点是什么,就将痛点抹掉。

第一个痛点肯定是续航。

解决续航,自然是堆电池;但是堆电池,意味着成本上升;成本上去了,对品牌力要求也更高;要做品牌,需要很强的技巧和成本;成本有限,是一些新创车企的最大劣势;技巧不足,是一些传统车企的天然劣势。

是的,连环逻辑下,这看似一个难解的局。

目前来看,特斯拉算是走通了,而蔚来正在努力,至于其它车企,它们还在纠结补贴多少,产品行不行。

蔚来第一代产品ES8续航并不高,为什么说蔚来?因为它有个环节不一样,它没有往车里堆电池,而是在车外构建用电体系(换电+超充),但效果是一样的,即让消费者没有续航之忧。

没有续航焦虑的电动车,谁不爱呢?

所以特斯拉、蔚来卖得好,不奇怪。

第二个痛点是充电。

续航焦虑是相对的,大家之所以焦虑,除了单车续航数据不够燃油车好看,更重要的是充电速度慢,还有充电桩稀少。

为了解决充电问题,特斯拉创新性推出了超充。

如今,在超充的实地运营上,特斯拉已经耕耘很深,非常值得几大电网去参考学习。

超充的推出,确实解决了特斯拉车主充电困难的烦恼,也为特斯拉走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这里我想说在这套逻辑之外的逻辑。

也就是第三点,降本。

一旦超充网络以点及面,形成规模化,它自己会盈利,自运营完全没问题,不会成为企业的负担,但同时,它也会反过来促进特斯拉造车战略的转变。

对特斯拉来说,高端市场终归是小众市场,企业要想做大,资本要想做大,企业产品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往下做,才能接触到更多消费者。

而产品往下做,意味着成本下放,电池数下调,那么续航也得降低。

续航降低了,消费者是不是不爱了呢?

不是,说续航的时候,我们最重要的参考点始终在充电,一旦充电问题解决了,续航就不再是问题。而特斯拉超充网络布局完了,充电没问题,这是特斯拉可以将续航从五六百做低到三四百的关键。

这就是Model 3的核心产品逻辑。

而事实是,这个逻辑又被特斯拉走通、验证了。

目前的形势是,其它车企电车续航都得往上做才有关注、才有市场,但唯有特斯拉,可以逆势将续航往下做,这一点是特斯拉当前最为恐怖的地方。

为什么四百多续航的Model 3可以完全不惧七百多续航的小鹏P7?为什么同是四百多续航,特斯拉Model 3和奔驰EQC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市场反应?内在逻辑就在这里。

那其它车企为什么不行?核心在于其它车企将充电这个任务交给不太靠谱的社充,严重影响使用体验,模式走不通。

社充包括家充、公共快充,前者不用说,对于一线城市、也是电车潜在需求最大的市场,普通用户装家充简直是一种奢望,有条件的用户也看不上品牌力不够的电车。

所以社充的关键在公共快充,不过它们实际体验有多糟糕,应该不用多说,油车占位、桩坏、收费高等问题,都在将电车车主拒之门外。

私以为,目前这个阶段,新能源厂家将充电环节丢给社充,完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一锤子销售行为,尤其是豪华品牌。

所以卖不出去,怪不了别人。事实是,这种血淋淋的案例太多了。

当然,也有后知后觉的,保时捷大众、天际都在布局“自充”这一块业务,为后续走量做铺垫。

难道一定都要经营自充电体系吗?这应该是大家的疑惑。

当然是不一定,得调研社充实际效果,得看自己的销售目标是什么,充电服务没跟上就想做规模有些天方夜谭。

以目前的社充服务水平,肯定是支撑不了太大销售基盘的,C端市场崛起之缓慢是明证,所以必须得依赖一些有保障的自充。

其实不难判断,自充终究是一个过渡产物,其与社充的发展更迭,需要等待一个零界点。

新基建其中一个核心点是再建一轮充电桩,一旦这些桩落地,同时现有桩的好用率提升,自充完全可以退出历史舞台。

但什么时候才会完成建设,服务水平又什么时候才能跟上?没人能给确切时间点。

所以,现阶段要想卖车走量,必须补强充电环节,怎么办?最为务实的决策是找一个能够提供稳定充电服务的供应商,并建立合作,比如蔚来NIO POWER,还有基数比较低的小鹏超充等之类的。

话说回来,在电动车赛道上,特斯拉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肯定是有其内生力存在的。

对于我们其它企业来说,尤其是新创车企,无论电车的未来多么美好,我们总得熬过现在不是?一味的宣扬美好未来,对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没有丝毫价值。

所以,倒不如从底层逻辑思考,如何在现在电车产品力打不过油车的基本局面下把模式玩好,让消费者用心、用真正需求来选择你的产品。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电动势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17840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35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