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经过5年的高速发展,截止2020年4月,全国充电桩保有量已达到128万。在国家明确提出“新基建”之后,国网、南网、特来电等充电设施建设行业头部企业便宣布了新一轮“充电桩新基建”计划:
国家电网计划投资27亿元安排充电桩建设,在18个省开工建设126个充电桩项目,新增充电桩7.8万个。
中国南方电网计划在未来4年内投资251亿元投建充电设施,建成大规模集中充电站150座,充电桩38万个,为现有数量的10倍以上。
除头部企业扩大建设规模外,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也开始积极涌入充电桩行业。继2012年第一批资本扎堆涌入的8年后,"充电桩基建"再一次迎来了风口。
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充电补给的必要基础设施,同时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车(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充电桩将在能源互联网中扮演重要角色。抢占充电桩就是抢占未来能源消费主流群体,已成为行业参与者的共识。
虽然“新基建”为充电桩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但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充电桩行业也不例外。一面是政策利好加上可观的市场前景让资本难以抗拒,另一面则是行业参与者面临重资产投资、盈利单一等现阶段行业发展瓶颈问题。
经过8年的发展,充电桩行业的两级分化早已形成,头部企业靠着母公司的输血或者强大的社会融资能力(特来电依靠母公司特锐德50亿元的输血,星星充电则是靠着母公司万帮集团的扶持,小桔充电背后则是强大的阿里集团),持续扩张充电网络,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中小运营商由于承担亏损的能力及社会融资能力相对较弱,只能维护自己本地的几十或上百个充电桩。无法通过拼扩张的方式,同头部企业抢占市场份额。
西安某充电场站负责人表示,虽然这几年西安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西安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逐年提升,但是相对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来说保有量仍然偏少。充电场站的盈利基本来源于汽车充电所产生的电价差和充电服务费,电价差所赚取的利润十分有限,同时西安政府对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费价格有明确的规定,想提升充电服务费来增加场站盈利是基本不可能的。该负责人无奈的表示,大型运营商的持续扩张,让他们这些中小运营商的处境进一步恶化,“新基建”对他们这些中小运营商来说影响也是极其有限的。
那么在“新基建”的风口下,中小运营商究竟如何才能拥有“一战之力”呢?国电智能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宋宝松表示:“未来围绕充电桩将会有更多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如V2G、V2X等技术的改进。智能联网汽车和智能能源社区是未来生活的主要趋势。随着充电和车辆之间联系的日益紧密以及数据的开放,每个充电行为背后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可以从电池信息、用户车辆信息、充电信息等中挖掘更多的增值数据服务
西安市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以下简称西安e充网)负责人从实操的角度给出了建议。他表示,虽然中小运营商没有大树可以依靠,但是小运营商却也有着头部企业所不具备的本地资源,积极与本地公交、物流、学校等用户建立长期合作,获得稳定的充电大客户充电客源,形成开源。同时,在日常运营管理方面始终追求高效协作、智能化管理,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形成节流。将成为中小运营商活下去的关键。
在交流中,该负责人以西安南郊一充电站举例。该充电站在建立之初便和本地公交公司达成合作,拥有了稳定的大客户充电客源。作为大客户,公交公司的要求也相对严格,公交公司表示希望场站运营商可以提供一个实时查看充电度数、消费金额、自主电卡管理的权限,以方便查账、监管等管理需求。对于场站运营商来说,其自身并不具备相应的功能化产品研发能力,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在经过对比了解市场上相关的运营管理工具产品之后,他们选择了西安e充网的SaaS企业云平台服务,这是因为相较于设备供应方自带的管理工具,这套SaaS企业云平台管理工具功能更加丰富,充分满足运营商日常管理、充电服务提供、品牌打造的需求;相较于其他一些独立产品工具,由于e充网在全国范围内担当多个城市级平台建设运营工作,并服务合作了众多规模不同的充电运营商,产品稳定性、可靠性都更胜一筹。对于公交公司、企业客户这些大客户的需求,也能很好的满足,运营商可以在后台给大客户开设企业账号,并根据客户需求为其配置开放相应权限,在保障其日常充电需求的基础上,双方的财务对账、管理工作也可以在线上高效协作,让合作更加简单高效。在这套管理工具的帮助下,该场站快速熟悉并适应新的业务模式,迅速走入管理运营正轨,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试错成本,运营成本降下来了,场站的盈利自然提升。
“新基建”的到来必然进一步加速充电桩行业的洗牌,中小运营商想要在市场中站住脚跟并不容易,开源节流两手抓就显得很重要了,而高级的节流就是能充分将管理、运营、服务进行高效整合,用技术、工具辅助实现更高效的管理产出,或许这样方可在“新战局”下拥有“一战之力”。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菠萝战宝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16734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和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双方授权,同时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加入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