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资本
  4. 动力电池市场迎高增长期 14家电池企业2015年中报排行榜

动力电池市场迎高增长期 14家电池企业2015年中报排行榜

第一电动李艳娇

近日,江苏国泰、杉杉股份、科力远、多氟多等14家电池企业2015年中报陆续发布。其中,科力远和金瑞科技2015上半年处于亏损状态,其他12家企业的净利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在14家电池企业的中报中,从营业收入来看,江苏国泰营业收入29.11亿元,居首位;科力远营业收入3.62亿元,居末位。从净利润增幅来看,成飞集成净利润增长1156%,远高于其他企业,而科力远净利润下降913.26%,远低于其他企业。杉杉股份净利润达6.11亿元,远高于其他企业。

从14家电池企业的中报可以看出,随着新能源汽车一系列优惠政策的落地,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一路高歌猛进,14家企业的动力电池业务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如江苏国泰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销售量同比增长10.32%;杉杉股份锂电池业务收入15.21亿元,同比增长32.03%;东源电器锂电池业务实现收入7.61亿元,同比增长122.94%。拓邦股份锂电池营收增长33.6%;新宙邦动力电池电解液出货量增长40%。

根据工信部披露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累计完成主营收入同比增长17.4%,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2.8%。锂电池行业利润的快速上升,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放量密切相关。7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04万辆,同比增长2.5倍,今年有望完成20万辆的销售目标。随着各地补贴细则相继落地、充电设施扶持政策出台等因素推动,电动汽车销售将延续高增长态势,并给上游锂电池企业带来实质性订单支撑。

企业

营业收入

净利润

同比增减

动力电池业务

江苏国泰

29.11亿

1.21亿

30.71%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销售量同比增长10.32%,计算可知公司上半年电解液价格下降约13%,降幅基本与行业相当。

欣旺达

26.90 亿

0.97 亿

105.71%

公司自主研发了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系统解决方案、电芯保护机制、电池液冷技术,其中作为新业务的电源管理系统上半年已经实现1.78 亿元收入,且毛利高达38%

南都电源

20.5 亿

0.8亿

43%

上半年储能电池及系统收入达9,667 万元,同比增长30%。南都加快能源管理平台建设加快储能布局,在分布式储能、户用储能等领域各类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逐渐成熟。有望依靠管理平台和铅碳电池技术优势率先实现储能商业化应用。

杉杉股份

18.71亿

6.11亿元

413.79%

锂电池业务收入15.21亿元,同比增长32.03%。公司将形成整车研发制造、动力总成系统集成、新能源汽车专用底盘研发、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三电系统维护等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多氟多

9.9亿

951.05

155.02%

上半年动力锂电池形成年产5000AH产能,产品供不应求,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东源电器

8.92亿

2.21亿

216.69%

公司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实现了由传统输变电行业向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完美转型,动力电池拉动了公司业绩高成长,上半年公司电池业务实现收入7.61亿元,同比增长122.94%

天齐锂业

7.55亿

4097

135%

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等需求的增长,上游锂精矿及碳酸锂供需逐渐达到平衡,产品价格稳步上涨,预计2015年下半年将呈现稳中有升态势。

金瑞科技

6.5亿

-2058

-62.99%

根据今年锂电正极材料市场产品需求结构变化特点,对公司锂电正极材料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减少了竞争日趋激烈的钴酸锂产量,完成了年产3000吨镍钴锰三元材料的建设工作。

成飞集成

6.34亿

2561

1156%

锂电池、电源系统及配套产品收入40122.79万元,同比增长268.51%,主要归功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一系列优惠、补贴政策相继出台,市场需求增加,销售收入额大幅度提升。

亿纬锂能

6.34亿

6169.3

17.91%

公司对动力和储能电池的布局已经开始实施,湖北金泉生产磷酸铁锂电池,用于储能,目前已经有一些通信基站后备电源的订单。

拓邦股份

6.24 亿

3729

59.78%

锂电池营收增长33.6%,动力锂电受益电动汽车翻倍式增长,目前已经满产运行,需求旺盛。

赣锋锂业

5.44亿

5101.8

30.37%

公司金属锂及锂盐系列产品收入4.80亿元,同比增长34.72%,主要来自公司新产能释放。国内三元材料动力电池逐渐增多,对电池级氢氧化锂的需求大幅增长,公司的万吨锂盐项目主要扩产电池级氢氧化锂,成为今明两年主要增长点。

新宙邦

3.95亿

0.4亿

39.2%

公司上半年销售策略灵活调整量增价减,电解液价格目前在3.5万元/吨左右,但是动力电池电解液出货量增长40%左右。

科力远

3.62亿

-0.36亿

-913.26%

公司与天津松正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开发深度混合动力大巴,在上海,佛山开始示范运营,公司自此形成了混合动力乘用车和混合动力大巴车多技术路线全面并进的格局。

[page]

杉杉股份:锂电池业务收入15.21亿元

杉杉股份(600884)8月14日公布2015年中报。201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71亿元,同比略降0.09%;实现营业利润7.1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02.7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13.79%;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率8506万元,同比下降28.70%,基本每股收益1.49元。根据其半年报数据显示,锂电池业务贡献营收最多,为15.21亿元,同比增长32.03%。

公司拟定增近34.5亿元,着力扩大负极产能、开拓新能源汽车下游:公司于15年4月启动了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事宜,拟发行股票1.5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为34.455亿元,其中控股股东杉杉控股认购20.673亿元。此次募集资金拟用于3.5万吨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和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向下游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开拓,是此次定增及公司未来业务战略的重点。公司拟投资34.7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包括:1、新能源汽车研发、示范及推广;2、动力总成研发及产业化;3、LIC应用研发及产业化。公司以互联网+工业4.0的全新发展思维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车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逐步形成整车研发制造、动力总成系统集成、新能源汽车专用底盘研发、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三电系统维护等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并整合现有的锂电材料产业及金融支持服务能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发展。

科力远:开发深度混合动力大巴 已示范运营

科力远(600478)8月28日晚间发布中期业绩报告称,上半年净亏损3565.33万元,同比下降913.26%;营业收入为3.6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7.56%;基本每股亏损0.042元,上年同期盈利0.017元。

公司与天津松正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开发深度混合动力大巴,在上海,佛山开始示范运营,公司自此形成了混合动力乘用车和混合动力大巴车多技术路线全面并进的格局;参股公司科力美汽车动力电池有限公司获得商务部批准成立并顺利进入工程建设阶段,将加速丰田的中国化进程,快速推动国内HEV市场的产业化发展。公司与吉利控股合资成立科力远混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我国技术领先的混合动力总成系统平台及系统解决方案,公司从此跨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高端领域,成为国内最先进的HEV总成系统服务商。

成飞集成:锂电池等配套产品收入40122.79万元

成飞集成(002190)8月24日晚间披露半年报,报告期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4亿元,同比增长134%;实现净利润为2561万元,同比增长1156%,主要是锂电池、电源系统及配套产品收入及利润大幅增加所致。锂电池、电源系统及配套产品收入40122.79万元,同比增长268.51%,主要归功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一系列优惠、补贴政策相继出台,市场需求增加,销售收入额大幅度提升。

2015年上半年,国家陆续出台了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优惠政策,为锂电池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子公司中航锂电订单需求迅速增长,产品出现供不应求,公司加快生产线建设,启动产业园三期项目,进一步扩大产能,同时寻求对外投资合作的机会,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赣锋锂业:金属锂及锂盐系列产品收入4.80亿元

8月23日赣锋锂业发布2015年半年报,公司201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44亿元,同比增长33.78%,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5101.8万元,同比增长30.37%,扣非后净利润4516.6万元,同比增长26.74%,基本每股收益0.14元,公司预计1-9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20-50%。

公司金属锂及锂盐系列产品收入4.80亿元,同比增长34.72%,主要来自公司新产能释放。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3倍,动力电池供不应求,对电池级的氢氧化锂和碳酸锂产品需求旺盛,预计国内15年对碳酸锂等锂产品的总体需求量增长在20%以上,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增速会更快。15年以来,国内三元材料动力电池逐渐增多,对电池级氢氧化锂的需求大幅增长,公司的万吨锂盐项目主要扩产电池级氢氧化锂,成为今明两年主要增长点。

江苏国泰: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销售量同比增长10.32%

8月4日江苏国泰发布2015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29.11亿元,同比增长4.5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30.71%,扣非后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增长29.91%,基本每股收益0.33元。公司预计1-9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0-30%。

上半年华荣化工收入为22,951.59万元,同比下降3.61%,净利润为4,406.90万元,同比下降19.66%,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销售量同比增长10.32%,计算可知公司上半年电解液价格下降约13%,降幅基本与行业相当。在价格下降的影响下,公司上半年电解液毛利率也下降了4.15个百分点至34.15%,但仍高于行业水平。上半年在动力电池带动下,我们预计电解液行业的销量增长在20%以上,华荣化工销量增长低于行业,主要还是因为华荣电解液定位高端消费电子,价格较高所致。由于价格较高,公司在动力电池客户的开拓方面不如预期,未能成为国内主流动力电池客户的主力供应商。不过我们仍然看好LG化学在华扩产带来的机会,公司是直接受益者。

亿纬锂能:动力和储能电池的布局已开始实施

8月24日亿纬锂能发布2015年半年报,公司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6.34亿元,同比增长25.9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169.3万元,同比增长17.91%,扣非后净利润6284.4万元,同比增长28.79%,基本每股收益0.155元。

公司对动力和储能电池的布局已经开始实施,湖北金泉生产磷酸铁锂电池,用于储能,目前已经有一些通信基站后备电源的订单。公司本次定增用于生产三元材料动力电池,目前进口设备等各项工作已经完成,有望于明年初进行生产。公司在锂电池领域深耕多年,相信公司在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的开拓不会有太多困难,这将是未来公司增长的主要动力。

天齐锂业:上游锂精矿及碳酸锂供需逐渐达到平衡

天齐锂业(002466)8月23日晚间披露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5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净利润4097万元,同比增长135%。

天齐锂业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设备对锂电池需求逐步放量,加上传统锂电池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锂电池上游的电池材料行业将持续快速发展,从而带动锂精矿和锂化工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报告期内,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等需求的增长,上游锂精矿及碳酸锂供需逐渐达到平衡,产品价格稳步上涨,预计2015年下半年将呈现稳中有升态势。

金瑞科技:完成年产3000吨镍钴锰三元材料的建设

金瑞科技发布2015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受公司电解锰行业产品价格下降亏损加大,电池正极材料行业上、下游双重挤压,产品毛利率不高和金驰材料新线调试、前期费用较高等因素影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6.4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058万元,同比下降62.99%;基本每股收益-0.0527元。

报告期内,公司加快了电池正极材料投资项目建设力度,重点项目金驰材料“年产10,000吨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工程上半年如期调试成功投产,新线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销量增长迅速,产能逐步释放,项目二期工程建设也正在有序推进之中;同时根据今年锂电正极材料市场产品需求结构变化特点,对公司锂电正极材料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减少了竞争日趋激烈的钴酸锂产量,完成了年产3000吨镍钴锰三元材料的建设工作,大大缓解了镍钴锰三元材料产能不足的局面,三元材料销售同比大幅增长。

[page]

多氟多:动力锂电池形成年产5000万AH产能

报告期内,公司总体经营状况良好,实现营业总收入9.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1.0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较多。

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晶体六氟磷酸锂生产供应商,产能达2200吨,规模效应明显。实现向韩国、日本等客户批量供货,全球市场份额居于前列。上半年动力锂电池形成年产5000万AH产能,产品供不应求,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巩固新大洋、时空、少林等老客户的同时,开拓一些新能源汽车客户。不断优化动力锂电池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公司努力扩大生产规模,七月底已形成1亿AH产能,争取2015年底达到3亿AH产能,以适应供不应求的动力锂电池市场需求。

通过并购河北红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进军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红星汽车具有卡车、改装车、SUVMPV、面包车、微型面包车等类型汽车制造资质。目前,公司基本完成对红星汽车的并购交易程序,计划2015年生产不低于1000辆,2016年生产14000辆,并适时启动新项目基地建设。

欣旺达:电源管理系统上半年收入1.78 亿元

8月13日晚间,欣旺达发布2015 年半年度报告,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6.90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9%;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0.97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5.71%;EPS 为0.15 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0.91%。

公司自主研发了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系统解决方案、电芯保护机制、电池液冷技术,其中作为新业务的电源管理系统上半年已经实现1.78 亿元收入,且毛利高达38%。公司参与编制多项国家和地方标准,推动了行业发展。公司与奇瑞设立了合资公司,共同研发新能源车用电池及电源管理技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步放量,未来有望进入多家国内车厂供应链,业绩弹性巨大。

新宙邦:动力电池电解液出货量增长40%左右

新宙邦上半年营业收入3.95亿元,同比增长9.1%,归属净利0.4亿元,同比下降39.2%,合每股收益0.24元,低于我们之前预期。

公司上半年销售策略灵活调整量增价减,电解液价格目前在3.5万元/吨左右,但是动力电池电解液出货量增长40%左右。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带动公司上半年电解液出货量大幅增长,下半年预计增长趋势能够持续,根据法国Avicenne Energy咨询统计,2014年公司电解液市场占有率约为15%,位列全球第一,看好公司今年电解液出货再创新高。

南都电源:储能电池及系统收入达9667 万元

南都电源201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5 亿同比增长 18.65 %;归母净利润8 千万,扣除会计政策调整对14年的2000 万影响同比增长43%。考虑南都储能加速落地效益渐显、其他一般电池销售迎来重大机遇。

南都上半年储能电池及系统收入达9,667 万元,同比增长30%。我国新能源产业、电力体制改革政策渐渐明晰,储能的战略地位快速提升。南都加快能源管理平台建设加快储能布局,在分布式储能、户用储能等领域各类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逐渐成熟。有望依靠管理平台和铅碳电池技术优势率先实现储能商业化应用。

拓邦股份:动力锂电满产运行 需求旺盛

拓邦股份2015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24 亿元,同比增长23.50%;其中国外营收增长33.07%,国内营收增长13.1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29 万元,同比增长59.78%,扣非后净利润3509 万元,同比增长48.13%;分业务看,智能控制器营收增长32.7%,锂电池营收增长33.6%,高效电机营收增长虽只为1.14%,但营业成本降低10.1%。共同推动公司业绩稳步成长。且中报预计,公司1-9 月净利润增长20%-50%,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动力锂电受益电动汽车翻倍式增长,目前已经满产运行,需求旺盛。

东源电器:电池业务实现收入7.61亿元

东源电器于8月28日发布2015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92亿元,同比增长152.99%;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长216.69%。

公司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实现了由传统输变电行业向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完美转型,动力电池拉动了公司业绩高成长,上半年公司电池业务实现收入7.61亿元,同比增长122.94%,收入占比达85%,毛利率达51.55%,同比增长3.06%。

[page]

各券商对电池企业2015半年报点评:

赣锋锂业2015年半年报点评:锂产品需求向好,业绩高成长

事件:8月23日赣锋锂业发布2015年半年报,公司201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44亿元,同比增长33.78%,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5101.8万元,同比增长30.37%,扣非后净利润4516.6万元,同比增长26.74%,基本每股收益0.14元,公司预计1-9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20-50%。

点评:

半年度业绩符合预期,产业链布局更进一步。上半年公司产能进一步释放,收入和净利润保持了高速增长,尽享行业景气周期向上的红利。产业方面,公司全产业链布局战略更进一步,在未来行业前景更加明确的条件下,公司积极收购资源,国内收购江西锂业,国外同澳大利亚Neometals 和PMI 公司签署股权合作协议,为公司长期的资源供应打下了坚实基础。公司收购美拜电子已经完成资产过户,消费电子锂电池的布局完成,未来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拓展仍然值得期待。

万吨锂盐产能释放,增长确定。公司金属锂及锂盐系列产品收入4.80亿元,同比增长34.72%,主要来自公司新产能释放。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3倍,动力电池供不应求,对电池级的氢氧化锂和碳酸锂产品需求旺盛,我们预计国内15年对碳酸锂等锂产品的总体需求量增长在20%以上,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增速会更快。15年以来,国内三元材料动力电池逐渐增多,对电池级氢氧化锂的需求大幅增长,公司的万吨锂盐项目主要扩产电池级氢氧化锂,成为今明两年主要增长点。

锂产品价格仍将继续上行,公司毛利率还有提升空间。上半年赣锋碳酸锂产品对外报价逐步提升,同比提高13%左右。由于锂资源寡头垄断,未来随着需求的增长,产品价格还将进一步提升。

上半年公司金属锂及锂盐产品综合毛利率20.14%,同比下降1.35个百分点,由于公司产品涨价存在一定的滞后期,因此毛利率可能还未体现出公司提价后的水平,未来会有回升的空间。

维持“推荐”评级。考虑美拜电子并表,预计全面摊薄后15-17年EPS 分别为0.35、0.49、0.60元,市盈率分别为60倍、44倍、36倍,公司估值水平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建议积极关注,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新能源汽车推广不达预期;2、锂产品涨价不及预期;3、原料供应受到影响。(国联证券)

天齐锂业:借新能源汽车发展爆发期实现跨越式发展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于2015年8月24日对外发布半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6亿元,同比增长16.8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97.67万元,同比增加135.24%;基本每股收益为0.1584元/股,同比增长101.53%。

两大产品毛利率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对天齐锂业国际的收购,2015 年5-6 月天齐锂业江苏基本处于停产检修状态,导致天齐锂业江苏2015年5-6 月的亏损2214.86 万元,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大。尽管如此201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6 亿元,同比增长16.82%;主要是由于锂化工产品销量与单价提高所致。公司实现毛利3.58 亿,同比增长125.84 个百分点。分产品来看:锂精矿实现营业收入4.18 亿元,同比增加0.92%,毛利率为56.95%,同比增长19.99 个百分点;锂化工及其他产品实现营业收入3.29亿元,同比增长45.25%,毛利率达到34.04%,同比增长34.16 个百分点。

三费增加符合预期。三费均有所增加,其中财务费用为3955.87 万元,同比增长24.48%,主要由于公司增加合并报表主体天齐锂业江苏,其银行借款较大,导致公司利息支出增加。同时公司完成天齐锂业国际的收购增加借款,利息支出增加;销售费用1151.98 万元,同比增加33.91%,主要由于运杂费随销售量增加而相应增加;管理费用8251.08 万元,同比增加86.97%,主要是由于完成收购相关的咨询费增加,以及天齐锂业江苏停工损失的原因。

股票激励促业绩增长。公司8 月10 日对外发布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股票激励对象为公司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董事吴薇、邹军和葛伟3 人、副总经理李波、赵本常和郭维3 人、核心技术(业务)骨干67 人,涉及的标的股票占本激励计划签署时公司股本总额2.59 亿股的1.16%。

加强收购,进一步完善产业链。2015 年4 月,公司向银河资源及其全资子公司银河锂业澳洲支付了收购银河锂业国际100%股权的交易价款2751.50 万美元。至此股权过户登记手续等事宜都已完成。公司于2015 年4 月底完成了对天齐锂业江苏的收购,为公司增加了碳酸锂产能。

维持“买入”的投资评级。公司是国内电池级碳酸锂产品最重要的供应商,公司目前已经具有优质锂矿资源以及锂产品精深加工的规模优势。同时,公司借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爆发期实现跨越式发展。考虑到公司在锂矿资源方面的优势以及特殊性,给予公司较高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15-2017年 EPS 分别为0.78 元、1.37 元和2.97 元,我们目标价101.40 元,对应2015年130 倍PE,维持“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因素。政策风险;项目达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业务整合风险。(海通证券)

欣旺达2015年半年报点评:中报业绩优秀 动力与储能电池支撑长期成长逻辑

事件描述

8月13 日晚间,欣旺达发布2015 年半年度报告,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6.90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9%;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0.97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5.71%;EPS 为0.15 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0.91%。

事件评论

3C 业务扩张迅速。公司已成为苹果、华为、小米、联想、魅族等国内外知名手机厂商的主要供应商,同时公司还为联想笔电以及大疆无人机提供电池模组,因此3C 业务同比暴增125%。根据3C 产品的季节性特征,下半年产能还会继续释放。随着产能逐渐向大陆转移,未来3C 高速增长还会继续维持,公司份额有望进入全球前三甚至前二。

积极切入新能源汽车电池业务。公司自主研发了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系统解决方案、电芯保护机制、电池液冷技术,其中作为新业务的电源管理系统上半年已经实现1.78 亿元收入,且毛利高达38%。公司参与编制多项国家和地方标准,推动了行业发展。公司与奇瑞设立了合资公司,共同研发新能源车用电池及电源管理技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步放量,未来有望进入多家国内车厂供应链,业绩弹性巨大。

积极开拓储能电池业务。储能系统可用于光伏电站、智能电网、商用及家用储能、ESS 集装箱、数据中心UPS。公司已基于上述应用研发出四大系统平台,采用主动均衡电池管理系统,提供可靠的储能系统。目前家用储能在欧洲和日本已经有较多应用,而电网储能系统在美国已经大面积招标,家用储能、商业储能、电网储能系统主要用于调节峰谷电量,有助于降低电网负担、降低用电成本。储能市场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将成为公司的另一个重要增长点。

自动化产线改造效果佳。目前公司自主研发团队接近400 人,自动化率超过40%,年产值1.8 亿元。公司通过自动化改造提高了产能、稳定了品质、降低了成本,可以看到公司2015 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已由去年同期的12.42%提升到13.93%,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公司的2015PE 为45 倍,基于公司目前的高速成长态势、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池的广阔前景,我们维持“推荐”评级,2015~2017 年预计EPS 为0.58、0.97、1.43 元。(长江证券)

杉杉股份2015年半年报点评:投资收益增厚业绩 维持中性评级

业绩符合预期

公司上半年收入18.7 亿元,同比减少0.09%,归属净利6.1 亿元,同比增长414%,扣非后净利0.85 亿元,合每股收益1.49 元,符合我们预期。

净利大幅增长主要是上半年资本市场出售宁波银行股份,获得投资收益5.2 亿元。服装业务14 年出售针织业务导致收入同比减少55.26%至3.02 亿元,毛利率41%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锂离子电池材料增长迅速收入15.21 亿元,同比增长32%,毛利率16%,其中正极材料销售8,068 吨和负极材料7,197 吨,同比分别上升49%和31%。

发展趋势

公司打造新能源汽车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形成从电池材料、动力总成到整车制造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全方位布局。目前公司正极、负极和电解液材料优势地位明显,下半年宁乡一期1.5 万吨项目计划全部投产,宁波负极3.5 万吨项目积极推进。根据工信部统计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7.85 万辆,同比增长3 倍,在电池材料产业优势基础上,公司积极向下游延伸形成产业链协同优势,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

服装业务上,公司继续对多品牌及自有品牌业务进行整体规划和调整。多品牌主要是出售股权和剥离盈利能力较低的品牌,自有品牌通过O2O 线上线下联营加盟将会进一步企稳。公司金融业务综合考虑市场形势和资产配臵情况进行管理,目前仍持有宁波银行4%的股权,以及浙江稠州银行2.47 亿股。

盈利预测调整考虑到公司上半年在二级市场出售宁波银行股权获取5.2 亿元税后收益以及正负极新建项目进度,上调公司15/16 盈利预测至1.38/1.14 元,上调幅度为53%/12%,目前股价对应15/16年P/E 分别为22/27 倍。

估值与建议

维持公司中性评级,目标价33.79 元不变。

风险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服装业务恢复不及预期。(中金公司

[page]

新能源汽车迎增长 电池厂满负荷运转供不应求

(文|证券日报 谢若琳)进入2015年,新能源汽车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期,然而国内主流整车企业并没有做好准备,不少企业纷纷表示由于动力电池储备不足,均出现产能跟不上的局面。与之相反,中汽协透露“为了掩饰新能源推广不利的状况,部分车企虚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为此,作者试图通过调查涵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整车企业、电池供应商、电池原材料供应商等,揭示现阶段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的真相。整车企业为什么倾向于采购国外动力电池呢?我国锂矿企业都将原料卖给谁了?

2015年一度被称之为“新能源汽车元年”,多家车企产销激增,供不应求。据了解,动力电池产能不足使得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量无法得以保障。

与此同时,多家整车企业纷纷募集巨额资金,投产新能源项目,据作者粗略统计,今年5月份-7月份,两个月的时间内,包括力帆股份、比亚迪长城汽车、江淮汽车在内的四家车企共计募集资金不超过415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项目。

另一方面,能源企业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电池生产技术,也纷纷扛起“造车”大旗,近日,杉杉股份、五龙电动车、山东泰汽、比克电池、西部资源、亿纬锂能、天能集团、多氟多等八家电池企业通过并购、募资等方式进入造车领域。

热钱涌入与产能不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能源汽车电池从初期投产、生产线的建设到产品投放一系列工序起码得花费2年时间。也就是说,现在投产的产品线,起码要2年之后才能发挥产能。”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林程在接受作者采访时表示,除了技术壁垒之外,监管不完善,地方保护过度等问题也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发展。

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陈全世表示,“可以预见的是,如果诸多技术问题无法解决,新能源汽车明年产销可能会双双跳水。“

销量激增

电池供应不足掣肘

2015年以来,在汽车销量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蓄势已久的新能源汽车正式爆发,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93万辆,销售1.6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倍和3.3倍。

与此同时,今年1月份-7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9.55万辆,销售8.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倍和2.6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03万辆和5.5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倍和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2万辆和3.44万辆,同比增长2.2倍和2.1倍。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增长的同时,产能不足的现状仍然存在。

8月11日,比亚迪曾在全景网互动平台表示,比亚迪混合动力唐和无法按时交货,是由于目前公司的新能源汽车仍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公司的电池产能有限。

无独有偶,江淮汽车配套动力电池的产量也出现缺口。江淮汽车董秘冯梁森告诉作者,“今年受到电池供应限制导致新能源汽车供不应求,预计四季度到明年初会逐渐缓解。”

同时,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北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新能源)也同样面临这样的困惑,今年1月份-7月份,北汽新能源累计销量约7500辆,同比增长1481%,而其订单数却早已过万辆。北汽新能源公关部李琦向作者证实了这一点,“由于今年市场需求激增,虽然电池厂也是满负荷运转,但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供应依然很紧张。”

事实上,动力电池供应不足已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瓶颈。“现在新能源汽车还是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尤其是包括比亚迪秦、北汽新能源系列等车型,只要动力电池能造出来,销售的问题并不大。”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向作者表示。

“外引内联”

北汽新能源电池靠并购

另一方面,在电动汽车异军突起之时,动力电池在整个产业链中否认地位也变得举足轻重。甚至可以说,谁拥有电池技术,谁就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摘得头筹。在这样的背景下,老牌电力能源企业的优势自然是得天独厚。

继比亚迪成功突围后,能源企业也纷纷扛起“造车”大旗,作者粗略统计发现,近日,杉杉股份、五龙电动车、山东泰汽、比克电池、西部资源、亿纬锂能、天能集团、多氟多等八家电池企业通过并购、募资等方式进入造车领域。

“相比互联网企业,能源企业造车可能更加 靠谱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告诉作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池是核心技术,一方面整车企业并不愿意让核心技术掌握在能源企业的手中;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尚属初始阶段,掌握核心技术的能源企业并不甘心只做产业链的一个下游,他们也希望能分得一块蛋糕。

那么,整车企业的电池从何而来呢?

“整车企业的电池也是以采购为主,但有实力的公司往往会兼并相对规模较小的能源企业,或者与知名电池公司合资设立子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表示,以北汽新能源为例,“外引内联”是其重要战略之一。虽然国内大多车企都宣称拥有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北汽也不例外,但北汽部分电池、电机技术还是利用外包策略。

在电池方面,据公开资料显示,北汽新能源电池供应商分别为:北京电控爱思开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思开)、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莱德),以及北京光宇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光宇)三个公司。

其中,爱思开是2013年由北汽集团、北京电控公司、SK集团三方共同成立的,其中,北京电控占41%的股份、韩国SK占股40%,北汽占股19%,而其成立的目前则是专为北汽新能源汽车生产动力电池。据公开数据显示,爱思开使用SK的软包单体,生产三元锂电池,2015年以来合计生产1600台。

普莱德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新能源电池系统方案供应商,由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和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公开资料显示,普莱德使用ATL的硬壳单体,2015年以来为北汽新能源累计生产5600台。

光宇集团的子公司北京光宇作为备用供应商生产,也为北汽新能源提供了部分启动电池和动力锂电池。

在电机方面,北汽新能源于2011年与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洋电机)合资成立了北京汽车大洋电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大洋机电),其中,北汽新能源出资2060万,占股51%。北汽大洋机电为北汽新能源开发、生产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机及控制系统,此外,还提供了永磁同步控制器。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北汽新能源还通过校正软件设置,电动汽车可以兼容比亚迪常用的磷酸铁锂电池和特斯拉常用的三元锂电池,“这可能会为后期的维护造成一定的难度,但其兼容体系对新能源市场的先期占领效果也不可小窥。” 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林程在接受作者采访时表示。

热钱涌入

明年产量或大幅跳水

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窥探已久,从国际科技巨头苹果、谷歌涉足,到国内互联网BAT(百度、阿里、腾讯)初步布局,以及高调造车的乐视网都着眼这一领域。

另一方面,多方压力之下,整车企业也坐不住了,纷纷募集资金加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5月25日,力帆股份宣布拟募集资金不超过52亿元,用于智能新能源汽车能源站等产业链项目;6月3日,比亚迪宣布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50亿元,用于投资铁动力锂离子电池扩产项目、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7月10日,长城汽车宣布拟募集资金不超过168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等5个项目;7月22日,江淮汽车宣布拟募集资金不超过45亿元,用于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等三个项目。

“虽然很多资金投放进去,但是新能源汽车电池产品线的周期很长,从初期投产、生产线的建设到产品投放一系列工序起码得花费2年时间。也就是说,现在投产的产品线,起码要2年之后才能发挥产能。”林程认为,由于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激增,企业不断扩充电池生产领域,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此外,生产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门槛并不高,“虽然国家有专门的监测机构对电池进行测试,但主要是针对电池的基本性能和安全性进行测试,并未涉及电池的可靠性和长期使用性。”林程对作者表示,我国电池行业的特点是:企业众多且分散,水平参差不齐,产能低下。全国电池厂家有几百家还不如韩国一家电池企业的产能。

此外,在采访过程中,林程还向作者透露,我国新能源电池领域还存在过度的地方保护,“有些地方为了扶持自己的企业,在我们这个地方生产的汽车,只能用我们这里的电池,即使没有有能力做电池的企业,也要扶持出一个龙头企业,这就从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全世也对上述观点表示认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并不能掩盖关键技术的缺失,目前我国在整车集成、轻量化、电池、电机、电控领域存在的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可以预见的是,如果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第一批用户的满意度下降,可能会导致明年新能源汽车产量、销量双双陷入低谷。”

Navigant Research日前发布车用锂离子电池研究报告称,2015年,全球车用锂离子电池需求约7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8亿元)。随着汽车市场,尤其是电动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和普及,预计到2024年,车用锂离子电池需求将超过3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54.3亿元)。报告中指出,未来10年,车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是不容置疑的。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汽车制造商对车用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将集中在安全、成本和储能能力这三个方面。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李艳娇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ziben/39905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58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