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政策
  4. 关于印发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关于印发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

《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1月7日

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4—2020年)

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应对能源环境问题,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22号),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4-2020年。

本规划发展对象包括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以及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液化天然气(LNG)汽车等清洁能源汽车。

一、发展环境和发展基础

(一)发展环境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各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共同的战略取向。当前,国际新能源汽车已进入产业化推进阶段,国内新能源汽车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开始加速发展。世界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良好氛围为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营造了适宜的外部环境。

1.国际新能源汽车进入产业化推进阶段。随着传统汽车的大规模应用,全球范围内的能源短缺和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世界主要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普遍达成共识,大力推进汽车行业节能减排,通过制定国家能源战略、提高节能排放标准、实施重大研发工程、推出市场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引导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技术快速提升、成本持续下降、产品稳步增多、市场逐步向好、产销大幅增长的良性态势。截至2013年底,美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达到10万辆,累计销量突破20万辆;欧洲、日本等地区和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壮大。

2.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2010年,我国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国家战略高度予以大力支持。2013年以来,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加速发展。中央扶持政策不断完善,由示范推广城市的车辆购置补贴政策,扩展为全国范围内的车辆购置税减免、政府及公共机构采购、扶持性电价、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等全方位政策体系;地方扶持政策加快落实,资金配套、车辆上牌和使用、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不断出台;产业化能力快速提高,整车技术稳步提升,新产品投放速度明显加快;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性能指标不断提高,成本显著下降;市场销量迅速增加,2013年整车销量超过前4年总销量,2014年上半年销量已超过2013全年总销量;LNG商用车近几年销量的年均增长率持续保持在20%以上,保有量突破10万辆。

(二)发展基础

青岛市工业较为发达,科研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传统汽车生产基础良好,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较大,产业链初步成形,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传统汽车产业基础良好。青岛市拥有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中国重汽集团青岛重工有限公司、青特集团有限公司等20家汽车生产企业,以及青岛海隆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华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青岛三元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188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在黄岛区、城阳区、即墨市、莱西市形成了多个产业集聚区,2013年全市汽车工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

2.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初具雏形。上汽青岛清洁能源客车、比亚迪纯电动汽车、北汽新能源汽车等一批整车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国重汽集团青岛重工有限公司、青岛海誉车辆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正积极开发新能源专用车,一汽解放LNG汽车产品占据较大市场份额。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青岛华冠恒远锂电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威能电动车辆电控有限公司等一批动力电池及材料生产企业已建成投产,青岛奥扬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普天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等LNG汽车零部件企业已形成规模生产,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充电装备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3.基础科研资源丰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数量较多,拥有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10余所高等院校和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等20多个科研机构。科研人才众多,聚集了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一批科研人才。企业研发实力雄厚,青岛威能电动车辆电控有限公司获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支持,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获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逐步推进,青岛锂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青岛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相继成立。

4.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稳步推进。2011年,青岛市正式启动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2013年,青岛市入选首批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城市群)。目前,青岛市在组织体系建设、推广应用政策落实、新能源公交车线路开辟、车辆购置、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等方面正稳步推进。

5.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较大。青岛市经济发达,购买力较强,汽车保有量超过160万辆,千人汽车保有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形成了基数较大的汽车消费群体;城市公交、港口物流、工程用车需求较大,适宜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运行;旅游经济发达,新能源出租车和旅游客车应用前景广阔;传统汽车排放管理措施的加严和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力度的加大,将有力激发新能源汽车市场。

二、发展机遇和面临挑战

(一)发展机遇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释放,优势企业新一轮投资布局启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1.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提升空间巨大。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76万辆,不到当年汽车总销量的0.1%,远低于美国接近1%的占比,更远低于我国规划目标。随着节能减排约束的不断提高,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成为必然趋势。

2.优势企业启动新一轮投资布局。在国家扶持政策陆续出台和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持续释放背景下,国内优势新能源汽车企业正在展开新一轮投资布局。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准入政策的调整落实,将促使更多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布局,同时带动相关零部件企业的跟进。

3.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2012年,青岛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获批,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国际贸易创造了有利条件;2013年,青岛市成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青岛西海岸新区、高新区、蓝色硅谷以及新机场、董家口港区等项目建设,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市场需求;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青岛分中心陆续开展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及产品认证服务,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面临挑战

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尚未形成全面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在各地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形势下,招商引资面临激烈竞争;研发、生产等领域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尚未出台,协调推进机制有待完善。

三、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落实国家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要求,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机遇,切实做好顶层设计,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充分发挥政策和市场双重驱动作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发挥对产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持续完善产业链条,实现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突破;创新服务产品和商业模式,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及新兴业态,占据价值链高端;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扶持政策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拉动相结合。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车市场,依靠市场需求拉动产业发展。

2.坚持有序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研究产业发展路径,科学确定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以点带面,逐步突破,推进产业全面发展。

3.坚持内部培育与外部引进相结合。创造有利条件,努力培育本地企业,促进优势企业快速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企业投资建厂。

4.坚持产业发展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发展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与扩大产品推广应用并举。结合重点推广应用领域及各地推广应用规划,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

到2017年,初步建成生产规模较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整车产品在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对外销售;骨干企业基本具备自主研发能力,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初步显现;整车、零部件形成完整生产配套链条,相关服务业同步发展,新兴业态初具雏形;体制机制建设基本完善。

到2020年,建成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整车生产规模居于国内前列;骨干企业和产品具备国内市场竞争力,龙头企业和产品具备国际影响力;产业链持续完善,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生产性服务业、新兴业态等相关环节共同构成良好的产业生态,产业链具备强大的内生动力。

2.具体发展目标。

(1)总量目标。

到2017年,新能源汽车年产能5万辆。其中,乘用车2.6万辆,客车0.7万辆,专用车0.1万辆,LNG商用车1.6万辆。动力电池年产能6亿安时。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产值300亿元。

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产能12万辆。其中,乘用车7.5万辆,客车1.1万辆,专用车0.7万辆,LNG商用车2.7万辆。动力电池年产能17亿安时,驱动电机年产能9万套。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产值850亿元。

(2)产业链培育目标。

到2017年,培育2至3家大型新能源整车企业,2至3家较大型关键零部件企业,其中产值过50亿元企业2家。动力电池企业具备自主研发能力。产业链基本完善,涵盖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生产等主要环节,初步培育一批第三方服务型企业。

到2020年,培育3至4家大型新能源整车企业,3至4家大型关键零部件企业,其中产值过100亿元企业2家。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具备自主研发能力。产业链完善,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充电加气基础装备生产和第三方研发、租赁服务、充电服务等新兴业态。

四、发展重点和重点推进工程

(一)发展重点

1.依靠重点生产企业,打造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积极培育整车龙头企业。依托上汽青岛清洁能源客车、比亚迪纯电动汽车、北汽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项目,着力打造新能源整车龙头企业。支持青博公司与国内外知名车企的战略合作,加快推进新能源乘用车发展。

大力发展新能源专用车。扩充新能源汽车产品类型,提高新能源专用车生产能力,支持新能源专用车企业申报新能源汽车产品公告,支持非新能源专用车企业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推进LNG商用车生产。加大对一汽解放、上汽青岛清洁能源客车等LNG商用车生产企业支持力度,引导LNG整车生产和市场需求良性互动,鼓励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跟踪研发燃料电池汽车。加强对燃料电池汽车等先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前瞻性研究,紧盯技术和产业发展动态,鼓励企业投入研发应用,积极抢占新能源汽车技术制高点。

2.培育与引进并举,实现关键零部件环节突破。

打造动力电池领军企业。引导动力电池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推进本地配套和产业联动,扩大生产规模;支持动力电池企业与国际机构开展交流合作,提高动力电池企业竞争力,打造行业领军企业。

突破关键零部件薄弱环节。积极培育本地企业,提升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整车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电池材料企业的实力;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完善产业链条。积极发展LNG储罐、汽化器、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

做强配套产业链条。促进整车企业与关键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和生产配套,强化关键零部件企业与轨道交通、临港工业等行业的产业联动,积极探索电池、电机等产品在有线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光伏发电、通讯基站等领域的应用,激励和引导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不断提升实力,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3.创新服务产品和商业模式,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培育和强化技术研发服务。积极搭建公共平台,逐步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研发服务机制。大力发展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支撑产业发展,逐步实现向外辐射。

探索发展电池梯度利用和回收业务。支持引导企业研发电池梯度利用和回收技术,开展梯度利用和回收业务,逐步实现电池梯度利用和回收服务的市场化。

积极发展充电服务业。探索发展固定场所充电、移动充电、无线充电等多种形式的充电服务模式;在推动建立立体化充电网络布局和服务体系基础上,大力发展充电服务业。

创新发展租赁业务。研究租赁业务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行性,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租赁业务。探索新能源汽车车联网业务创新模式,推进租赁业务与现代信息平台融合。开放租赁业务市场,加快新能源汽车租赁业务发展。

(二)重点推进工程

1.推进整车制造项目。

上汽青岛清洁能源客车项目。以上汽青岛清洁能源客车落户青岛为契机,发展新能源客车。落实保障和服务,确保一期规划5000辆客车项目顺利竣工投产。加强引导,支持LNG客车规模化发展。

比亚迪纯电动汽车项目。加快比亚迪纯电动汽车项目建设,制定相应支持措施,积极推进比亚迪山东总部、纯电动客车出口基地和研发中心建设,确保实现5000辆新能源客车项目计划目标。

北汽新能源汽车项目。推进北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发展新能源乘用车。制定和落实保障措施,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实现1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产能目标。

一汽-大众汽车项目。制定落实保障措施,加强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强化项目推进机制,确保一汽-大众项目顺利达产。积极支持一汽-大众发展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专用车项目。加快新能源专用车发展,鼓励中国重汽集团青岛重工有限公司、青岛海誉车辆机械有限公司发展新能源专用车;推进青岛五菱专用车、欧莱德专用车、中集环保设备、海隆机械等企业新能源专用车开发生产。

2.做强关键零部件环节。

提高动力电池竞争力。推进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青岛华冠恒远锂电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力神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动力电池系统和动力电池材料等方面的研发生产,优化产品性能,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夯实电机及控制系统制造基础。鼓励青岛威能电动车辆电控有限公司做强电机及控制系统、整车控制器;对口引进有实力的电机及控制系统企业,扩大本地生产规模,壮大电机及控制系统板块。

加快LNG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支持青岛奥扬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普天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和青岛瑞丰气体有限公司等LNG关键零部件企业发展;引进优势LNG汽化器、控制器等配套企业,壮大LNG关键零部件环节。

3.加快基础装备产业发展。

壮大充电基础装备产业。依托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发挥其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技术优势,不断扩大智能充电终端生产规模,支持和引导本地智能充电设施建设,鼓励发展智能充电服务;积极引进有实力、有信誉的充电网络运营商,发展充电服务业,促进充电基础装备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加气基础装备。支持青岛奥扬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瑞丰气体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加气基础装备,鼓励其参加加气基础设施建设并实现向外辐射;引进国内外知名加气基础装备企业和优质配套企业,加快加气基础装备产业发展。

五、空间布局

(一)布局原则

按照“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框架,立足青岛现有产业基础,实现产业空间布局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融合。依托黄岛、城阳、即墨、胶州、平度、莱西、青岛高新区现有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形成整车研发制造、关键零部件配套及充电加气装备生产互为依托的空间布局,促进产业相对集聚、链式发展。

(二)布局内容

1.黄岛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依托上汽青岛清洁能源客车项目和青博公司与国内外知名车企的战略合作项目,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发挥港口资源和贸易平台资源优势,发展新能源汽车国际贸易,打造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2.即墨高端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依托一汽-大众重点项目和传统汽车产业基础,充分利用国际知名企业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技术优势,借鉴国际一流汽车生产基地建设理念,建设涵盖整车及零部件高端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3.城阳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基地。依托比亚迪、青特集团等重点汽车生产企业,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充分发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平台作用,打造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基地。

4.莱西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依托北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大力发展新能源乘用车,发挥机械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功能,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配套基础。

5.依托中国重汽集团青岛重工有限公司和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打造青岛高新区新能源专用车及充电装备制造基地;依托青岛奥扬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欧莱德机械制造公司等企业,打造胶州新能源专用车及LNG装备制造基地;依托青岛同辉汽车技术有限公司、青岛金力福工贸有限公司、青岛雅凯汽车工贸有限公司、青岛雅能都化成有限公司等企业,打造平度新能源专用车及电池材料生产制造基地。

六、支撑保障

(一)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发挥青岛市汽车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协调机制,建立部门分工负责、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协调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2.强化行业指导。充分发挥汽车行业协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行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推进服务机制。

(二)政策保障

1.完善扶持政策体系。研究出台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各项已出台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国家在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发展资金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2.保障产业发展用地。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用地政策,将新能源汽车项目纳入全市年度重点项目库,统筹安排新能源汽车产业用地,保障用地需求。

(三)资金保障

1.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设立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以市场化方式重点支持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企业发展,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兴业态。积极组织相关机构和企业申报国家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等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2.建立社会资本投资机制。建立以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为核心、商业银行融资为支撑的社会资本投资机制。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方向。鼓励商业银行融资社会资本,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

3.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引导专业担保公司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提供担保,扩大担保资金总量;引导商业银行调整优化信贷结构,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扶持,鼓励政策性信贷资金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倾斜。

(四)人才保障

1.大力引进对口人才。建立新能源汽车对口人才引进机制,在政策、待遇、科研立项等方面给予支持,协助解决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依托国家重大项目和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积极引进海内外领军人才到青岛就业创业;支持企业通过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项目开发人才引进等方式吸引和招聘海内外高端人才,扩大新能源汽车高端人才队伍。

2.培育专业人才梯队。以重点项目、创新联盟、研发基地等为依托,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新能源汽车专家和学术带头人。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各类人才联合培养机制。鼓励企业选派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出国学习培训,参与国际科技合作。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zhengce/36997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1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