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政策
  4. 江西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

江西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

江西省政府

  前 言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是体现国家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基于驱动技术的重大升级和转型,是汽车产业应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是推动世界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兴产业之一。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国,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汽车产销量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预计到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按当前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估计,车用燃油年消耗量将突破4亿吨,由此带来的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既是有效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实现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把握战略机遇,缩短与先进国家差距,实现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也明确指出:以环湖中心城市为重点,重点开发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以及小型高速柴油机、汽油发动机、变速器、柴油车超低排放后处理装置。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节能减排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江西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实施意见》等相关精神,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发展现状和现实基础

  (一)基本概况

  汽车工业作为江西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到目前为止,全行业从业人数6万人,汽车、专用汽车(民用改装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200多家。全省汽车行业主要整车生产企业有:江铃汽车集团公司(江铃控股有限公司、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江铃集团晶马汽车有限公司、江西江铃汽车集团改装车有限公司、江西江铃专用车辆厂、南昌江铃新动力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消防车辆制造有限公司、安源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江西博能上饶客车有限公司、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等。 ”十一五”期间,我省汽车工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达420亿元,新产品开发2000余项;2010年全行业已完成主营收入515亿元,工业增加值139亿元,利税55亿元,同比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2.2%、29%和23.7%,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发展目标。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

  江铃汽车集团公司、昌河汽车公司、安源客车公司、百路佳客车公司、上饶客车公司等汽车生产企业和南昌大学先后都开始了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南昌大学和江铃汽车集团公司联合组建”江西省汽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推动汽车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产业化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2010年1月,南昌市成立了”南昌市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产业联盟”。

  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利用已有轻型客车、轻型卡车、轿车的基础,已经搭建了纯电动汽车研发及产业化平台。分别与南昌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万向集团等单位合作,有效发挥合作双方的优势,已开发出全顺电动服务车、陆风风华电动轿车、电动高尔夫等多款产品,其中,江铃全顺牌JX5041XEV-LI型纯电动服务车、JX5033XGCEV匹卡纯电动工程车、陆风牌JX7002纯电动轿车、JX7152混合动力轿车已列入国家《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同时纯电动服务车、纯电动工程车、纯电动轿车均列入了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

  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与南昌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合作研发铅酸蓄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多种纯电动汽车,并已试制出样车,已完成认证试验,公司正在申报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相关工作。

  南昌福瑞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纯电动汽车研发的公司,已完成多款电动车的开发。其中全地域电动车、电动QQ轿车、电动微型单排卡车、电动微型双排卡车已经通过美国交通部的DOT论证,全地域电动车、电动微型单排卡车、电动微型双排卡车已经出口美国。电动微型单排卡车也已经完成国家检测中心的全部检测试验,已列入国家《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和推荐车型目录。福瑞德公司还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研发了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电动汽车整车智能控制系统。

  安源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与株洲南车时代、杭州万向集团、宝琪高新有限公司等公司合作,已开发出PK6112AGH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并已列入国家《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

  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与杭州万向集团、中信国安集团公司、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公司合作已经完成轻混、重混的并联模式的油电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磷酸铁锂电池纯电动大型城市客车及中型客车的研发。

  江西博能上饶客车有限公司与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新能源汽车,成立了专门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团队,设计开发了纯电动客车,并已通过了新能源企业准入现场审查和技术审查。

  江西鸿翔电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场)厂内专用电动车辆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产品有电动观光车、巡逻车、清运车、自卸式运载车、高尔夫球车等。公司与上海同济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产品现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检验,取得了《国家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

  目前我省新能源汽车研发已在锂电池、电动汽车电源管理系统、电机控制系统、超级电容系统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在动力电池方面:

  江西理工大学利用在材料、矿业、冶金、机电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动力电池及其材料的科研平台,自主研发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具有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开发基础,在动力电池材料及动力电池设计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宜春市、新余市都开辟了锂电产业基地,其中宜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锂电产业园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该基地目前正在大力推进锂电产业的发展,加大锂电池生产的研发,并尽快实现规模化生产。

  我省动力电池产品主要以锂离子电池及正极材料为主,具体生产企业及产品主要有:

  江西江特锂电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富锂锰基和三元正极材料,已建立一条生产线,正在新建年产1200吨富锂锰基生产线和扩产三元正极材料的生产线。

  江西中投新能源有限公司:制造锂聚合物动力电池的生产商,主导产品锂电动自行车电池、锂动力电动摩托车电池均成为全国锂动力电池市场的前列。2010年3月已成功开发出锂动力汽车电池。

  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与美国法拉塞斯能源公司合作,主要生产锰酸锂汽车动力电池及相关产品。已建立了日产635MWh的18650型锂离子电池全自动生产线和日产2000颗30Ah汽车动力电池的半自动生产线。

  江西科慧电池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动力电池及上下游产业等研发、制造、销售。

  江西美亚能源股份公司:已形成年产4000万安时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生产线,配套用于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

  江西福斯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宜春市新建了锂离子电池生产线,配套用于移动通讯、电动工具、笔记本电脑。

  江西金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在铅山工业园建成1条日产500只26650圆柱形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生产线,主要配套用于电动工具。

  吉安市优特利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年产6000万颗锂离子电池生产线,配套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并开发出车用动力电池。

  江西联威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在新建锰酸锂和磷酸亚铁锂动力电池生产线,配套用于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

  赣锋锂业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金属锂生产供应商之一,产品包括碳酸锂、丁基锂在内的共25个品种。

  江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国家主要的碳酸锂、氢氧化锂生产企业,已达到年产3000吨碳酸锂生产能力。

  江西金锂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生产项目已于2010年3月底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年产能达到6000吨。

  节能汽车方面:

  近年来,通过严格执行国家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应用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轻量化和优化设计等节能技术,我省汽车产品的平均油耗明显降低。

  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北斗星、浪迪、利亚纳系列多种车型入选《”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目录》,开发生产的K系列小型高效节能发动机,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江铃汽车集团公司柴油发动机已形成4JB1、VM、PUMA三个产品系列,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锂电汽车需求的大增,车用锂电池的需求也必将大增。因此,我省应加大锂电池生产的研发,并尽快实现规模化生产,形成从锂矿原料→碳酸锂→锂电池材料→锂电池→锂电汽车的完整的产业链条,创立我省又一个支柱性高新技术产业。

  (二)拥有的优势

  1、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我省有关大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如永磁电机、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和整车控制系统等)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突破,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储备。相关企业已研制出样机(品),并成功应用于整车的开发。

  2、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而言,我省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我省锂矿资源丰富,宜春钽铌矿是世界上最大的锂矿山,可开采氧化锂的储量为110万吨,占全国的31%,世界的12%,居矿石锂矿的世界首位;赣州市也具有一定的锂资源优势,位于宁都的锂资源主要产出伟晶岩脉型锂辉石,该矿山现已探明4 2 0万吨锂辉石储量,氧化锂储量4.2万吨;可为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提供坚实的资源支撑。我省稀土、有色金属资源丰富,赣南地区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中、重稀土和有色金属生产基地,可为汽车用高性能永磁驱动电机提供优质的原料资源。

  3、基本形成了实力较强的企业群体

  汽车工业是我省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江铃和昌河两大企业(集团)在国内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依托这些传统骨干企业推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具有坚实基础。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大力鼓励发展下,全省各地已有一批有实力、有技术、成长性强的高科技企业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的研发和生产,支持这些企业推进产业裂变和扩张具有广阔前景。

  4、有较为优越的发展环境

  国家在节能及新能源汽车上的政策导向,南昌市成为全国首批13个示范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试点城市,进一步激发了我省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的积极性,我省地方政府相应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形成了较为优越的发展环境,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与推广。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省新能源汽车的专有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平均偏上水平,还没有建立领先优势。研制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还比较低,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的开发基本还停留在研发阶段:个别电池企业具备了生产大容量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技术,但仍未实现商业化生产;驱动电机也仅处于样机试产的起步阶段,已产样机。

  2、企业投入规模不大。省内新能源汽车还处在制作”样车”、”样品”的阶段,要使其成为广大用户满意的主流商品,无论整车还是零部件都还须做大量后续开发工作。新能源汽车产业投入规模不大。

  3、研发体系建设尚不够完善。行业科技力量整体而言比较薄弱,科研条件较差,科技水平较低,没有建立面向全行业的服务平台,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聚集效应和服务功能未能形成,难以适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4、锂资源开发成本较高,大容量动力电池有待发展。宜春锂资源虽然丰富,但锂云母提取碳酸锂工艺还不成熟,生产成本较高,影响了锂资源的规模化开发和利用。在动力电池开发方面,目前我省锂电池生产企业主要生产单体10安时以下的动力电池,单体50安时以上的动力电池生产仍是空白,与其它动力电池发展速度较快的省份相比仍有差距,技术上的短板也限制我省高端动力电池发展。

  5、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有待扶持和培育。一是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缺失,二是新能源汽车商业运行模式有待探索与创新(关键是解决动力电池成本、寿命、二次污染问题及车辆的售后服务),三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在车辆开发、制造、购买、使用环节政策补贴及税收减免等应明确并公示。

  6、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有待加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不应该是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的简单叠加,而应从地方的实际出发,找准突破口,全方位、多渠道给予政策支持。

  (四)发展趋势

  1、国际新能源汽车现状和趋势

    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高度重视,从汽车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战略出发,颁布制定了优惠的政策措施,积极促进本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以期提升本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在全球汽车工业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据不完全统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发达国家每年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的资金不低于10亿美元,累计投入已达100多亿美元。

  在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下,全球各主要汽车生产厂家都加快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步伐。目前,”低排放”的混合动力汽车已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在全球的累计销量已超过100万辆,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零排放”纯电动汽车的批量生产时间已提前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在动力电池领域,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应具有比能量高、比功率大、自放电少、使用寿命长及安全性好等特性。铅酸蓄电池的性能可靠,价格低廉,技术较成熟,目前在电动自行车领域应用广泛;但其质量重,过充电、过放电性能差,易自放电,比能量、能量密度和寿命不够理想,快速充电困难,已逐步被其它高能蓄电池所取代。目前技术较成熟、应用较广泛、商业化较成功的是混合动力车用的镍氢电池, 各国研发的重点是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则因可以做到完全零排放,而被视作远期目标。

  锂离子电池具有重量轻、储能大、功率大、寿命长、自放电系数小、温度适应范围较宽等优点,正逐渐取代铅酸和镍氢电池,成为纯电动汽车中的主要品种。

  2、国内新能源汽车现状和趋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九五”至”十一五”期间,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部署,结合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开展了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种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研发,展开了应用示范,瞄准汽车新型能源动力系统技术,远近结合、梯度推进,建立了整车牵头,动力系统平台为核心,关键零部件和共性技术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体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取得了重大进展,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初步建立,产学研结合日益紧密,技术平台核心作用逐步体现,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性能进一步优化,整车、平台、零部件系统开发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整车示范逐步深入,带动了零部件产业体系的建立。从而迅速推动了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其中,混合动力汽车已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生产能力,进入了小批量商业示范应用;纯电动汽车有效开拓了特定区域的市场;燃料电池汽车重要技术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良好机遇,积极探索产业发展规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强化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抢占经济和科技竞争制高点,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突出重点,创新驱动,加快应用,协调发展”,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和相关配套体系,实现我省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

  加强自主创新,掌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增强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以试点示范为突破口,发挥政策法规对市场的引导作用,逐步扩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应用范围和应用规模;加快培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善产业布局,推进充电设施、电池回收利用、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协同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推动产业转型与加快技术升级相结合。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含低速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加快推动汽车工业转型。同时,坚持统筹兼顾,大力发展节能汽车及节能高效发动机。

  坚持开放与加快自主发展相结合,通过与国内外大集团的战略合作,以及国内各省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合作,实现资源上的优势互补和共享、技术上的借鉴与融合。

  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在产业培育期,采取财税等一揽子扶持政策,聚集科技和产业资源,引导市场消费,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生产和应用。进入产业成熟期后,将主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市场为导向配置资源。

  坚持产业链培育与应用环境建设相结合。以整车为龙头,培育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及其关键材料和元器件、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汽车电子等产业链的发展;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营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的使用环境,形成完善的社会配套体系,系统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三、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1、产品发展方向

  以纯电动汽车(含低速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汽车及高效节能发动机为重点,实现部分新能源汽车经示范运行考核后,达到批量生产的条件。实现低速电动车大规模化生产。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实现节能汽车产业规模化,不断提高节能汽车的节能水平,努力扩大节能汽车在销量中的占有率。大力推进配套零部件的发展,积极研发生产永磁电机、锂电池、超级电容和整车控制系统,带动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产品的生产,提升锂矿矿产采选冶水平,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

  2、技术发展方向

  选择制约我省汽车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等重点项目进行集中攻关,在纯电动汽车开发及关键技术研究、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的研制开发和相关汽车关键零部件研究开发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力争实现阶段性突破,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研究更高效率的纯电动汽车驱动及其控制系统,包括:驱动电机、控制器、传动系统及动力总成控制技术、纯电动汽车的结构设计、系统装配设计、试验设计及可靠性验证等。开发基于纯电动汽车专用底盘的成本更低、性能更好的新型电动汽车。

  开发纯电动汽车驱动及其控制系统、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和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发展的前沿技术;开发并掌握相关的系统设计、结构设计、装配设计、试验设计等关键技术。

  通过技术攻关,改进生产技术,最大化的利用好本地的锂矿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附加值;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为我国锂电正极材料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原料保障,为电池厂家提供优质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为电动车企业提供安全、优质的动力电池。最终达到优化产业结构,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主营收入达 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 300亿元,利税总额150亿元。

  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

  全面突破和掌握高效动力总成、汽车轻量化、低阻零部件等先进节能技术。掌握柴油机高压共轨,汽油机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涡轮增压等高效内燃机技术;六档及以上手动和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技术;高强度钢、轻质合金材料、塑料复合材料等材料应用和激光拼焊等先进成型技术;掌握以动力电池及混合动力驱动的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最新设计制造技术;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有一个明显提高,部分产品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到2015年,初步建立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部分核心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形成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3万辆,低速电动车30万辆、年产节能汽车55万辆的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低速电动汽车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节能汽车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

  2、动力电池发展目标

  充分利用我省的锂云母资源,以资源为依托、不断延伸资源深加工的产业链,在锂云母提取锂及其深加工、新型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高容量大功率动力电池三大领域有新的突破,并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附加值,使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又以产业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使资源型产业向资源和科技型产业转变,从而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推动我省新能源动力锂电池产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到2015年,形成年产动力电池10亿安时,含锂正极材料1.2万吨,镍氢电池负极材料稀土贮氢合金粉2万吨,碳酸锂1.2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到2015年,动力电池及材料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

  3、其他相关配套产品发展目标

  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技术、规模生产工艺和成本控制技术,并实现产业化。

  到2015年,形成年产电子控制系统1万台套,高性能永磁驱动电机2万台套的生产能力。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与市场规模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力争到2015年,零部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四、区域布局和产业重点

  根据产业政策积极引导地方和社会投资,既要鼓励积极性高、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从事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又要防止一哄而起,避免低水平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1、重点发展地区:南昌、宜春、新余、景德镇、上饶、赣州。

  南昌:以江铃汽车集团为核心,大力发展节能型轻型汽车、商务车以及MPV多功能用途车、轿车等乘用车,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凯马百路佳客车公司为重点,加快客车产品的升级换代,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性能、质量和档次,重点发展纯电动客车和混合动力客车。以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为依托,进一步做大做强节能高效发动机、变速器、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汽车总线控制系统中的零部件产业。整车重点抓好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年产1.5万辆各类新能源汽车项目,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南昌福瑞德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千辆电动汽车项目,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年产1千辆新能源客车项目,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关键零部件重点抓好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年产55万套双离合器变速箱项目,实现销售收入47亿元;南昌福瑞德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套电动汽车专用自动变下速箱项目,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江西直方数控动力有限公司年产20万套柴油发动机电控单体泵,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江西江钨浩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镍氢电池储氢合金粉项目,实现销售收入9亿元。到2015年南昌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销售收入达270亿元(其中出口创汇5亿元),工业增加值80亿元,利税总额40亿元。

  宜春:以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平台,大力发展正极材料、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形成较为完整的锂电产业链。力争在宜春建立起年产35-50万组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锂云母的产能达到16万吨以上,形成年产6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17万吨左右的锂离子电池, 10万组以上大、中、小型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组的生产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电动汽车产品;同时抓好国家级锂电技术研发及检测中心建设项目、锂离子电池磁隔膜生产项目、光伏照明锂离子储能电池项目、电动车用驱动电机生产项目、锂电池循环综合利用项目、 充电站、充电桩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重点项目主要包括: 宜春钽铌矿总采选能力达到7000吨/日扩能改造,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江特锂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项目年产4000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1000吨三元正极材料, 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江西福斯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5亿AH锂离子电池,实现销售收入250亿元;江西联威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1亿AH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实现销售收入710亿元;宜春合纵锂业科技有限公司锂云母固氟重构低成本提取电池级碳酸锂产业项目,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北京神州巨电有限公司建设年产1亿AH动力固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产业基地,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江西本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碳酸锂10800吨、硫酸铷2000吨、硫酸铯280吨项目,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国家电网江西分公司建设500个充电桩、5个中型电动汽车充电站等项目,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力争至2015年,宜春市的锂能产业初具规模,形成锂云母采选-->碳酸锂-->锂电池材料-->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锂电汽车的完整的锂能产业链条,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工增加值39亿元,利税总额20亿元。

  新余:按照”掌控上游、突破中游、集聚下游”的发展路径,重点发展锂电产业,特别是电池级碳酸锂的生产。打造动力与储能电池包括电池材料、成品电池、应用产品及其配套产品的完整产业链。以江西江锂新材料公司、赣锋锂业公司为依托,进一步提高碳酸锂等锂盐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做大电池级碳酸锂等锂盐的生产规模,力争产能规模占到全国的40%以上,提高产业发展的掌控领引能力。发挥碳酸锂等锂盐的产业优势,发展锂电池材料、锂电池、锂制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电动车、电动工具等产品,提高下游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和商业化水平。重点抓好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000吨电池级碳酸锂6000吨碳酸锂、3600吨氯化锂项目,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江西金锂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磷酸铁锂项目,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江西江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5000吨锂盐项目,实现销售收入102.5亿元。;江西龙氏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4亿AH磷酸铁锂电池项目,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到2015年,新余市新能源汽车锂电材料及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达120亿元,工业增加值36亿元,利税总额18亿元。

  景德镇:以昌河汽车公司为核心,重点发展轿车、多功能车、节能微型车等乘用车、商用车以及小排量高效节能发动机,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昌河汽车重组为契机,加快YV5等新车型的研发生产及项目建设,发展汽车产业园,扩大汽车发动机生产规模,构建新型汽车生产基地,力争到”十二五”末期汽车产量达50万台,汽车发动机产量达30万台。同时,推进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全力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重点抓好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000辆纯电动汽车项目,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55万辆节能汽车项目,实现销售收入248亿元;35万台节能发动机项目,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到2015年,景德镇市节能汽车销售收入达280亿元,工业增加值70亿元,利税总额42亿元。

  上饶:依托上饶客车厂的优势,丰富客车产品品种,拓宽产品市场。重点发展纯电动客车(含增程式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低速电动车等新能源客车,引进战略投资者,提升上饶客车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抓好江西博能上饶客车有限公司年产1500辆新能源大中型客车及年产20000辆低速电动车项目的建设。销售收入达50亿元,工业增加值13亿元,利税总额8亿元。

  赣州: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动力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低速电动车)。重点抓好赣州晶泰锂业有限公司年产2500吨碳酸锂项目,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江西西部资源锂业有限公司年采选40万吨锂辉石、5000吨碳酸锂、2000吨锂电池正极材料,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中矿(赣州)国际钴业有限公司年产200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亚铁锂生产线,实现销售收入0.3亿元;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年产2亿AH锂离子动力电池,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江西科慧电池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3.6亿AH圆柱锂离子动力电池,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江西鸿翔电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年产30000辆低速电动汽车项目,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到2015年,赣州市新能源汽车锂电材料及低速电动汽车销售收入达110亿元,工业增加值33亿元,利税总额17亿元。

  (二)产业重点

  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以纯电动汽车(含低速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重点技术研发对象,研究整车分布式控制系统,掌握基于新型电机集成驱动的底盘动力学控制、整车控制系统、智能交通、车网融合(V2G)等前沿技术;研究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的分析与控制系统,优化产品性能,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实用性,逐步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

  节能汽车:为我省汽车产业发展主导方向,重点发展高能效、低排放节能发动机和节能汽车,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强化系统匹配,研究和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实现产品技术升级,使发动机及整车产品在保证优秀的综合性能的前提下不断降低能耗和排放指标。同时,通过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加大技改投入,系统优化产品生产线,实现高效的规模化生产。

  2、动力电池

  重点突破动力电池核心技术,提高电池性能和寿命,降低成本。开发新型正极材料和高容量合金负极材料,加强电池管理可靠性研究和轻量化设计,提高电池比能量;改进电极材料循环性能,开发长寿命电池体系;提升电池体系低成本制备技术,推进电池零配件和系统组合件的标准化和规模化,进一步降低成本。重点开展电池优化设计、工艺创新和装备改进,提高电池及关键材料的生产一致性;开发电池充放电压控制和热控制等新技术,提高电池安全性;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锂资源和装备制造业优势,加快推进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和生产装备自主化。重点支持具有技术基础和发展潜力的企业,自主研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质等关键材料。同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装备制造企业,自主研制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的生产、控制与检测装备,打破国外垄断。

  依托动力电池研究试验和产业化基地,建立动力电池技术发展体系,开展下一代高质量动力电池及高比能动力电池新材料、新体系的前瞻性研究,以及新结构、新工艺等应用技术研究,取得核心知识产权。

  3、关键零部件

  建立和完善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能力。重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自主研发驱动电机硅钢片、高性能绝缘材料和永磁材料等核心零部件技术,以及相关检测、制造装备。突破电动化总成控制系统(电动空调、电动转向、制动能量回馈控制系统)技术。研制生产高效电力驱动传动系统,并逐步形成产业化。

  五、发展举措和政策建议

  (一)发展举措

  1、建设产业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

  全面构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集中全行业科技资源,共同开展系统集成、动力总成、电磁兼容、高压安全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先进的整车设计与开发流程。重点支持骨干整车企业联合开发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共用车型平台,以及先进汽车节能共性技术平台,全面提升我省汽车工业整体水平。

  建立有效的共性技术平台共享机制。根据”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原则,加强产学研协作针对不同类型共性技术平台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共享模式,建立全行业共享的技术平台和产品开发数据库,打破目前相互封闭、重复分散的格局。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实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产业化为专项主要目标,突破和掌握一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品。支持建立四个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相关的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江西省新能源汽车研究与试验工程(技术)中心、江西省新能源动力电池工程(技术)中心、江西省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工程(技术)中心、江西省新能源汽车控制与安全工程技术中心。

  组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是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化程度,在战略层面建立持续稳定、有法律保障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引导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有利于保障科研与生产紧密衔接,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产业化;有利于促进技术集成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结合我省实际,现阶段应引导和支持组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可以聚集签约各方的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共同致力于解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技术的创新开发和产业化问题,增强我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2、加大技术改造

  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专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改造。积极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配套制造企业,打造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完整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形成要素集聚、规模集中、配套齐全的电动汽车产业集群。吸引和支持境内外整车生产企业和零部件厂商来赣投资建厂。

  3、实施人才和知识产权战略

  加强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以专项工程为依托,培养一批知名的领军人才。加强电化学、新材料、汽车电子、车辆工程、机电一体化等相关学科建设,培养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及管理人才。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实施人才引进计划,鼓励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从国外引进专业人才。加快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积极培养和引进新能源汽车高端领军人才和专业研发人才,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

  部门合作、统筹规划、系统设计,构建全产业链的专利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的应用和保护,激励原创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改进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的评价使用制度,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办法,加大对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

  4、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为节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条件。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制定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开展产业统计监测调查,加强与相关规划和政策的衔接。加强对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优化区域布局、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各地区要根据总体部署,从当地实际出发,突出发展重点,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二)政策建议

  1、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在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的基础上,省财政安排专项配套资金,重点支持省产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推广,包括用于支持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建设充电设施、开展电池回收。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新能源汽车产业,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产业化、示范应用及建设配套服务设施的补助。鼓励社会资金通过参股或债权等多种方式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企业(公司)债券等,充分发挥现有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功能。

  2、落实税收激励政策

  在全面落实现行各项促进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税收政策的基础上,结合税制改革方向和税种特征,针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特点,研究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支持政策。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生产、研发给予税收减免,以提高企业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积极性。对消费者购买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节能汽车车辆购置税和消费税。

  3、完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

  各级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情况,对新能源汽车免除现行的限号行驶、牌照拍卖等限制政策,制定实行新能源汽车过路过桥费、停车费减免,充电费优惠等扶持政策。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总体发展规划,制定充电设施设计和建设规范,推进标准化。逐步建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设施。有条件的地区应做好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服务网络。南昌市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示范应用推广为契机,在公交、出租、公务等公共领域推广应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和电池交换站,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网络,逐步完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通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应用推广,推进新能源汽车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促进汽车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实现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

  4、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和资源利用管理制度

  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设定动力电池回收及再生企业准入条件,明确动力电池收集、存储、运输、再生处理等环节的管理要求。研究制定促进电池再生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环保水平的优惠政策。完善行业准入等相关管理办法,合理利用锂、稀土等战略性资源。

  5、公共机构采购公务用车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倾斜

  将符合条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品列入有关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目录),享受国家关于自主创新产品、节能产品等政府优先采购的扶持政策。各级政府及公共机构,实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强制性采购,逐步扩大采购规模,至2015年新能源汽车采购比例不低于10%,节能汽车不低于50%。

来源:江西省政府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zhengce/21457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0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