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车展刚刚结束,欧洲人就坐不住了。9月13日,欧盟委员会官网披露消息称将启动一项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而在一个多月前,中国民间智库——走出去智库就于8月2日正式发文预警称,中国新能源汽车或将面临欧盟限制措施,该智库认为,如果反补贴调查正式启动,中国企业的安全期只有12-14个月,也就是一年左右将会产生实际影响。
反补贴调查是常见的WTO组织内“反倾销、反补贴”及保障措施调查中的一种,常被称为:“双反一保“,同属于WTO框架下的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反补贴调查针对的是企业是否受到补贴,进而侵害了进口国同类产业的利益。作为WTO框架下一国对另一国产品进口的限制手段,反补贴调查的发起背景多为出口国产品的出口规模在短期内迅速扩大,导致进口国国内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受到冲击,销售数量、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等重要经营指标恶化。
中国电动汽车是否对欧洲汽车工业形成了真实的挑战和影响有待观察,但事实是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出口量的确在迅猛提升。2023年1-7月中国汽车实现出口278万台,出口增速69%;而1-7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94万台,达到96%的强势增长。而中国汽车对欧洲出口占中国新能源汽车总出口的48%。这一增长趋势引起了欧洲的不安。
据外媒报道,此次反补贴调查主要由法国推进,在法国2023年第一季度的电动汽车购车补贴中,约有40%流向中国企业的产品,因此法国将计划调整电动汽车补贴的实施条件,并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调查。
中国新能源汽车对欧洲出口结构
这篇智库文章(作者:雷颂 马英男 中伦律师事务所,走出去智库特约法律专家)认为:欧盟反补贴调查正式发起,不仅仅是一起普通的贸易救济调查。如果搭配欧盟《外国补贴条例》来看,不难发现前者可以限制产品的跨境贸易,后者可以限制产能的转移。而目前尚在提案阶段的欧盟《净零工业法案》(Net-Zero Industry Act)和《关键原材料法案》(Critical Raw Materials Act),可能对供应链的回流和重塑产生影响。由此,欧盟或许正在筹划一整套从上游供应、中游生产到下游销售的全流程“组合拳”,而这其中的每一环节,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全球的过程中都至关重要。
走出去智库文章认为,在WTO《反倾销协定》和《反补贴协定》规定中,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最大时长均为18个月,即调查机关从发布立案公告开始,在一年半内必须做出裁定结果。但是,欧盟法律规定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最大调查时长分别为15个月和13个月,均低于WTO协定的规定。因此,走出去智库文章在梳理近年来欧盟”双反“案例时长之后预判,欧盟电动车反补贴调查的潜在风险可能在12-14个月内转变为“实际影响”。
因此 ,文章预估中国企业的安全窗口期大概有12-14个月(在不征收临时关税的情况下)。因此,各种出口安排、业务调整、供应链优化都要尽可能在该窗口期内完成。一旦欧盟调查结束后决定开征反倾销、反补贴关税,原本正常的出口业务就将实际承压,对于部分税率较高的企业来说,直接出口可能会被完全阻断。
9月13日,走出去智库(CGGT)又针对欧盟对中国电动力发起反补贴调查事件专门刊发法律意见,走出去智库特约法律专家、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磊对此做出分析预判,他提醒中国企业,与倾销调查相比,欧盟反补贴的程序时限相对紧凑,易于采取临时措施,做出调查终裁的时效也相对较快,这是欧盟决定只发起反补贴调查的重要程序性原因。根据欧盟贸易救济调查的程序性规定和时限来看,中国企业在2023年11月12日之前,在欧盟到港清关的电动企业不可能会受到反补贴调查的影响,2024年4月10日之前,到港并办理完成进口报关的中国对欧盟出口电动汽车,受到反倾销征税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由此可见,中国电动车企的安全窗口期限非常紧迫。走出去智库文章还分析,根据冯德莱恩和欧盟媒体援引信息来源的措辞,欧盟反补贴调查仅涉及乘用电动汽车,而不涉及商用或特种电动汽车,也不涉及电动汽车零部件的可能性较大。文章同时警告,虽然本案目前仅涉及反补贴调查,但最终演化为反倾销、反补贴双重调查和征税的可能性极大。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Edwards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zhengce/210155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