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市场
  4. 英菲尼迪前总裁跳槽戴森 网红电动车真要来了? | 汽车产经

英菲尼迪前总裁跳槽戴森 网红电动车真要来了? | 汽车产经

汽车产经网

文 | 李欢欢

特斯拉、阿斯顿 · 马丁之后,又一家豪华车企高管跳槽戴森。近日,外媒报道称,离职不久的英菲尼迪前全球总裁罗兰 · 克鲁格已加盟戴森,将常驻新加坡,全面负责戴森的电动汽车项目。

英菲尼迪前全球总裁克鲁格

戴森首席执行官罗文在宣布这项人事任命的同时表示,戴森准备将总部迁往新加坡。

在招揽其它车企高管的同时,戴森已经组建了一支由400多名英国工程师组成的研发团队,进行了三年多时间的电动汽车研发。戴森创始人詹姆斯 · 戴森曾在一封致员工内部信中透露,这支研发队伍中的工程师多出自特斯拉、宝马与阿斯顿 · 马丁等知名车企。

2018年9月,戴森投资1.16亿英镑在英国哈拉温顿的一座废弃飞机场里,打造了电动汽车测试场。

按照规划,戴森在新加坡筹建的电动汽车工厂将于今年开工,2020年完工投产,在2021年发布首款电动汽车。

一切迹象表明,家电圈的网红戴森说要造车,是认真的。那个推出一款卷发棒,引发全世界男生迫不及待赞女友“直发很美”的戴森,真的要来了。

罗文表示,“我们希望能够利用戴森技术和创新精神,进入并颠覆另一个行业。”

戴森手握哪些王牌?

那么,戴森立志“颠覆另一个行业”的底气从哪来?

这就要从其创始人詹姆斯 · 戴森说起了。詹姆斯 · 戴森出身于教师家庭,1970年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家具设计和室内设计。1979年,他自己研发了一种新型气旋式吸尘器。这个产品后来获得了国际设计博览会奖,为后来创办戴森公司奠定了技术基础。

戴森创始人詹姆斯 · 戴森

就像本田创始人本田宗一郎、福特创始人亨利 · 福特一样,詹姆斯 · 戴森是不折不扣的技术出身。这位七旬老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依然对技术着迷。

而戴森决定造车,也并非一时心血来潮。

1988年,一篇关于柴油机废气有害于人体健康的论文触动了詹姆斯 · 戴森,他决定为降低汽车尾气排污做点什么。

1990年3月,詹姆斯 · 戴森与他的技术团队着手研究气旋过滤技术,用于汽车废气系统捕捉细微颗粒物。可惜当时车企对汽车排污问题并不重视,这项技术并没有找到买家。

这位技术狂人并未放弃,他决定自己制造电动汽车,并投入精力研发新的电池技术,詹姆斯 · 戴森坚信电动汽车可以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

有了电池技术积淀,2015年,戴森还收购了一家被称为“今后电动汽车支柱”的全固态电池创业公司Skti3。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相比,固态电池内部没有液体电解质,避免了发生化学反应或过热的风险;在相同容量下,固态电池的体积也要比传统电池小20%到30%。更轻、更节能的固态电池能够进一步减轻电池组重量和对控制系统的要求。

詹姆斯 · 戴森透露,他们将开发一种可拆卸的盒式固态电池组,安装在传统燃油车发动机舱的位置。

手握打造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电池技术,这是戴森的一张王牌。

除此之外,戴森还握有另一张王牌,即数码马达技术。

据悉,戴森每年用于研发电机马达的费用就高达3亿美元,其致力于让马达在性能和噪音方面达到完美平衡,该技术同样也可以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制造。

戴森的马达技术大概处于什么水平?

以戴森吸尘器V10为例,其马达转速为每分钟125,000转,百公里加速仅3.5秒的特斯拉Model S P85的电机转速为每分钟15,480转,是戴森V10的八分之一。如果戴森将该技术移植到电动汽车上,其速度有多快可想而知。

在其它小家电制造中积累的各种技术也可以应用于电动汽车。比如,詹姆斯 · 戴森透露,汽车前后风挡玻璃可安装戴森干手器挡风玻璃清理系统。除此之外,戴森在流体动力学和HVAC系统(安装在汽车仪表板下具有加热、通风、空气调节功能的单元)上取得的技术突破,也成为他们渴望“颠覆汽车行业”的底气。

2017年9月,詹姆斯 · 戴森官宣造车,并表示关于电动汽车的研发工作秘密进行了三年,已经掌握了多项电动汽车制造技术,“现在,我们终于有机会把所有技术整合起来,用来制造电动汽车。”

戴森还有哪些障碍需要跨越?

当然,从小家电到电动汽车,并非简单的复制黏贴,戴森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一定会有许多。

除了技术,戴森还将面临哪些困难?

首先,资金投入就是一个无底洞。2017年9月公开宣布造车计划时,戴森宣布要投资 20 亿英镑(约合176亿人民币)用于电动汽车制造,其中10亿英镑用于研发电动汽车,另外10亿英镑用于研发电池技术。

戴森2018年利润大约为10亿英镑,其第一笔用于汽车业务的投资便高达20亿英镑,相当于其两年的利润。用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的话来说,200亿人民币只是造车的“入门资金”。后续戴森既要保证吹风机、吸尘器等家电业务的稳定经营,又要持续不断追加汽车业务投资,以目前营收能力很难同时兼顾,戴森要面对的,是巨大的资金压力。

其次,造一台车不难,要实现量产则远非一件易事。

看看特斯拉,2017年始终受困于Model 3的“产能地狱”中,最初规划12月可交付2万辆Model 3,但是其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4季度交付量只完成1550辆。这种情况直到2018年6月才得以改善。

还有造车新势力的先锋代表蔚来,在延期交付中饱受质疑,有多艰难才赢得了“1万辆交付赌约”,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顺利于2018年9月实现交付的威马,却在12月宣布,因为交付环节过于复杂,原定年内完成1万辆交付目标可能要延期。

此外,汽车所涉及的销售渠道、售后服务、供应链等环节,都需要戴森从零建立。

还有一个疑问,为何戴森首家电动汽车工厂选在了寸土寸金的新加坡?要知道,新加坡地价昂贵,人均工资全球居首,建厂成本、人工成本之高可想而知。就算是新加坡与中国有自贸协定,将来戴森电动汽车进入中国市场比较便利,那也不如直接在中国建厂划算。

不过,戴森强调未来工厂不止一家,或许其已经规划在中国建厂了,毕竟中国才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研究机构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2019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26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将达150万辆,占全球销量57%。

写在最后

我们当然不担心戴森电动汽车的颜值,其创始人是学设计出身,戴森吹风机那简洁、科技感十足的外形设计不知迷倒多少人,其细腻的手感也令人一触难忘。我们也不会担心戴森的技术实力,毕竟戴森为发明真空吸尘器,曾历时5年研制5127个模型,只为达到最理想效果。

真正令人担心的,是造车经验为零的戴森,是否能将汽车研发、采购、制造、销售、服务等一整套体系走通。

哦,还有一点需要担心的,是戴森“家电爱马仕”定价风格,4000元的卷发棒都吓走了一大批“直男”,爱马仕级别的汽车,会有多少人为它买单呢?

来源:汽车产经网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86331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1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