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势力车其中首个获得公告、首个小批量内部交付的车企,小鹏汽车却用了24个月才准备开始小鹏G3的交付。还有不到30天就是G3的双十二上市会,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在广州车展上接受了盖世汽车的访问。
关于即将开始的交付,有哪些可以透露的吗?
我们大概的想法是在交付之后先有一个小规模的上量,大概1000台左右。通过这1000台车希望把很多东西做的更细一点,计划在1月份OTA一次,3月份OTA一次,还是想做更多的OTA动作。我们还想把运营的环节都拉通跑一跑,有很多运营的环节在正式环境下测试会更好。
一款智能电动汽车的创新点太多了,有很多创新点都需要大量的验证工作,而燃油车并没有这些验证,我们还需要做一些规模化的验证动作,所以我们想把节奏稍微拉缓。
我们去看过其他友商交付的过程,尽管他们原来的计划很快,但事实上也是有节奏的,我们的交付过程也会比较有节奏的,到了(明年)春节左右开始大规模往上拉量。现在(G3)订单量和销售情况非常好,一旦等我们把智能化品质、电动品质进一步更大范围论证之后,就会大规模交付。
具体的订单与销售数据在双十二上市会上与大家分享。
很多互联网跨界造车的创始人都会提到按照互联网的速度快速迭代、小步快跑、不断试错,但似乎没有听过小鹏这么讲,请问小鹏对于这种快速迭代的思路怎么看?在未来OTA升级方面会不会参考互联网软件开发迭代的速度?
我在投资小鹏汽车的时候也曾经要求快速迭代,后来发现这是错的。现在,我们在小鹏汽车的内部提了“三段迭代法”,在不同的部门用不同的迭代方式。在整车方面,我的思考逻辑是车的设计、研发、制造的过程与传统车企基本上一致,唯一可能比别人快一点儿的就是在决策效率上,所以最多可以提前一个月左右。但是在测试与验证方面,要比别人做得更长,这个迭代速度一定要慢。在互联网AI方面以及和生命、安全关联度不大的地方,我们还是快速迭代,所以你会看到将来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内我们会为OTA升级。在跟生命或是零配件相关的领域,我们选择中速迭代,比如自动泊车、自动驾驶,现在ACCOK为什么稍晚一点OTA,就是因为如果不在全国多条路线做几万公里的测试,我们根本不敢OTA,,所以每一次OTA的时间都比原来互联网测试要严谨的多。这就是我们现在采用的三段迭代法,我现在很少提快速迭代,因为我觉得这种思路放在汽车制造里面是不准确的。
您在过去的两年中多次提到特斯拉,请问小鹏有没有将特斯拉作为对标企业?
在智能化方面,小鹏汽车肯定会关注特斯拉。
关于智能,有三点我们要做好:第一个是与自动驾驶相关的部分,第二个是与系统和仪表智能化相关的部分,第三个是与用户的交互方式。在我看来,这三点特斯拉都在做,但是都没有做到足够好,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用户的需求和中国公路的情况和美国有非常大的差异,如果有能力的话一定要针对单一区域做专门的优化,在这一点上,我们期望小鹏汽车可以从这点超越特斯拉,这是我们的目标。在软硬件整合这个问题上,十年前塞班的老大对我说所有别人能做到私人手机上的东西塞班全有,我认为有是不够的,好用和有是两回事,我觉得一定要是使用者本人才能够有感觉,这也是具备互联网基因的人有能力做到更好的。
明后两年传统车企将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带来极大的竞争压力,小鹏作为新势力的一员有没有感到压力?将会作出怎样的应对?小鹏在竞争中又有怎样的优势呢?
我并没有觉得这是一种压力。在以前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比汽车的竞争还要激烈,互联网很多东西是免费的,最后还是靠产品、体验、运营和服务体系才能获得胜利。今天(新能源汽车)市场蛋糕太小了,说老实话,像上汽这么一家整车厂都会吃不饱,只有更多的产品和更多的厂商一起去教育这个市场,蛋糕才能变大,这(竞争)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
我们要怎么去做?小鹏汽车和其他整车厂有四个点不太一样。首先,我们有新的基因,我们的整个团队、组织、文化跟很多公司基因是不太一样的。其次,我们的定位不同,我们的定位是智能、大众、好看,我们的智能比别人智能要做的好,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智能只是有,一点都是不是特色。第三,智能要怎么好?必须重视研发,(我们)明年可以做到中国整车厂单一智能汽车车型投入最大,我们可能一台智能汽车研发投入就有1000人,在互联网,自动驾驶,AI驾驶领域研发有1000人。第四,我们做了很多闭环的事,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销售模式不是传统的4S店模式,超充是属于自建;在技术上,我们并不是整合多个合作伙伴的产品与技术,而是把这些点全部打通,自主研发才可以做到自己控制,所以我们叫做全闭环,当然不是理论上全闭环,我们不做电池、不做电机,放弃很多整车重投入的地方,我们跟他们合作,但是和智能化、运营相关的事情做了大量的自研,这种自研的结果。我相信再过一年当小鹏汽车车主有9万人时产生的口碑就很可怕。
小鹏汽车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交付计划,之前和蔚来李斌的赌约能有一个判断了吗?
我当时打的赌是没有一家新造车势力能在2018年底之前交付1万台,目前李斌做的非常棒,尽管碰到一些小困难,但是他们解决的也很快,服务体系也做的很好,是否最后能交付,还要等到1月份看上保险的数量,那个时候才能真正揭开谜底。蔚来的交付数量可能刚好在1万上下,就算没有达到也会有9000左右。我想说这是非常好的一个赌约,我一直觉得前面这几家应该要慎重交付,品质不OK,智能不OK,东西不好,不要交太多,交太多意味着有大量的召回,大量的服务体系介入,意味着大量的成本,我们真的要把事情既要做好,又要把口碑建好,又要把公司做好,这是这个赌约的核心意义,至于胜败,我不是很在意。
明年小鹏汽车计划增加3000名员工,请问都是在哪些部门的增员呢?
明年起码我们要增加三个部门的员工。首先还是要继续增加研发部门的力量,研发团队增员的60%还是在汽车方面,余下的四成是互联网+与自动驾驶团队的增员。第二个增员的部门是制造团队,明年我们肇庆的工厂从竣工到调试、试生产、正式生产的过程要在年内走完,会有很多员工在肇庆工作。第三,明年我们会开70家销售店,当我们直营店做好之后,也会慢慢跟合作伙伴一起考虑新的合作店、加盟店的模式,所以在这个体系里面,需要积累大量的销售、售后、运营服务的人群,有正式员工也有外包员工,刚刚我所讲的未来会增加的员工都是不包括外包的,外包还会更多。
之前有说法称小鹏汽车在过去的时间里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在做智能化验证,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这部分工作挺苦的。
以自动泊车为例,我们目前的版本自动泊车成功率是68%,特斯拉是43%,我们的测试标准是在1000个不同的场景下期望能够自动泊车成功,而不是在同一个场景泊1000次。我们设定的任意场景,比如有格子的车位,地上画线还是没有画线,光线强还是光线弱,停车停的乱七八糟还是很有序,停车场是空的还是不空的,任意1000种场景的测试。为了这个测试,我们不光在很多停车场测,还跑到很多地方做,我们后面打算去重庆继续做验证,重庆有很多坡度的停车场景,坡度里面有一系列东西都要配合,要不然自动泊车就是错误的,这是一个很大的测试。
再分享一个案例,我们车的手机APP能够和车进行交互,但是在第一代车上发现一个问题:当这个车刚停下来时,用手机APP交互没有问题,停了一个小时以后、停了四个小时以后或是停了一天以后,再跟它做交互,难度就会大幅度提高。为什么?因为车已经开始从短暂的休眠状态到真正停止的状态,因为它要省电,不可能让车始终在stnd by接收你的APP指令,这个时候手机APP和车的硬件、软件、网络该怎么对接才能有最好的效果?我们为此做了很多测试,包括停车场有没有网络一系列问题该怎么解决,这一块的测试我们真的碰到了特别多的挑战。
当我开始做汽车之后,很多整车厂跟我们讲现在很多车问题不在于机械,而是电子电器的问题。小鹏G3的很多硬件为了智能化做了专门调整,把仪表重写,把操作系统全部重写,把语音重写,把4G模块硬件改了,把音箱模块和软件硬件重写,把座椅换了,把通风系统改了,空调系统重新做了夏季标的和冬季标的,还发明了春季和秋季标的……G3从去年1月到现在有20多个月的时间,最重要的是把这个体系做了非常大的迭代,如果没有这个迭代,想升级软件都升级不动,因为有很多硬件基础就不OK了,比如4G模块掉线,哪些情况掉?为什么掉?掉线率怎么样?可靠性怎么样?稳定性怎么样?我们需要采集掉线里面的数据,里面有大量的硬件配合调试,才可以做到软件很好的升级。
既然如此,您觉得G3在交付的时候智能化可以打多少分?
在目前量产的产品里做对比的话,我觉得起码能到75分。
但是在我心目当中肯定没有到75分,我心目中的75分的标准会高很多。
如果没有开过智能汽车的人,突然拿去开一个月,或许他的感受会更强烈。
在G3即将交付的此刻,您对于小鹏汽车未来的盈利预期是怎样的?
投资人也会问我这个问题。对于小鹏汽车,我觉得不用很多年就可以打平,但是取决于我们需要想不想能够尽早打平。我很想像亚马逊一样,把大量的收入或者利润投入到大量的研发当中,这是我非常期望的。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小鹏汽车在未来几年里面都是持续投入快速发展,大量的投入要花在研发和平台的建设上,暂时还谈不到生态建设,这样的话亏损会逐步收敛,有亏损但是不大亏损,这个时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最好的,只有这样才可以把一个企业在未来做成一家千亿美金市值甚至更大的公司。我很想这样做的,这样做就需要投资人去支持我们,非常开心的是,现在投资人都是选择很长线的投资,他们都期望做成一个与众不同的公司,这个是我很开心的事情。小鹏现在的现金储备量在新造车势力中应该排在第二位,我看到蔚来汽车的财报显示他们的现金储备是90多个亿,我们比他们少一点点,我们也正在看与资本讨论更多的机会,毕竟手上要拿足够多的现金才能够支持我们长线的发展。
来源:盖世汽车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81578
以上内容转载自盖世汽车,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