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市场
  4. Android收费的翅膀一扇,结果中国汽车打了个喷嚏?

Android收费的翅膀一扇,结果中国汽车打了个喷嚏?

脑极体

蝴蝶效应,一直以来都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题。尤其在科技领域,远方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往往会在未知的方向掀起一场风暴。

比如说最近火热的“Android收费”,而今就在众多隐藏轨迹里扩散着它的影响。

面对欧盟的连续罚款,谷歌刚刚宣布Android将在欧洲开始收费,从11月起将面向硬件公司收取每台设备最多40美元的费用。虽然这项政策目前仅在欧洲实行,但被国际媒体广泛解读为Android收费政策的开始。

面对Android收费的信号,国内媒体首先关注的是国产手机在欧洲市场的问题,但其实另一个隐蔽程度较深的问题我们可能会忽视:Android收费,很可能给自主品牌与某些合资品牌的车载系统带来影响。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必须先从中国汽车们与Android的关系说起。

Android收费,为什么对中国汽车来说挺麻烦?

今天,车载屏幕已经差不多成为了新车的标配,众多娱乐、导航、辅助驾驶与车辆监控能力都通过车载屏幕来实现。这块屏幕已经成为了车辆价值的一部分。而屏幕背后当然是需要系统来支撑的——就像手机OS一样,汽车OS就这样跃入了科技界的视野。

在国内汽车市场上,自主品牌是在车载系统上发力最猛的厂商群体。其中又以新能源车、互联网造车势力为主。而这一部分厂商与背后供应链,很大一部分都选择利用开源免费的Android系统来定制自己的车载系统。

这样做的优点看似十分明显,比如使用成本低、开发简单,很容易打造出一个“看起来”具有某些创新功能的系统。并且由于Android系统手机已经广为人知,用户上手也会比较容易。

“我们一开始也打算自己做(操作系统),但是发现实在太难了。”长城哈弗F5上市发布会上,智能研发部负责人这样说。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曾发出感概:“自研操作系统真的超级困难。”曾经成功推出UC浏览器的何小鹏在这方面似乎又有更深刻的体会,他说:“以前做浏览器内核,几百人的团队做了十年,还是做得很痛苦。”

但问题来了,由于跟欧美车载系统保持独立,国内基于Android深度定制的车载系统,很可能将会面临收费的连锁反应。

如果像很多国内外分析师与媒体认定的那样,Android收费成为大趋势,那么对于国产汽车来说,有这样几个麻烦很可能在未来不期而至:

1、使用成本可能加大,开发成本与测试成本也随之上升,突然让最省钱的车载系统变得不再划算。其实本身基于Android做深度定制,也是一个大坑。手机领域的小米就建立了一个规模非常大的UI团队,每一次Android升级都需要做新的匹配,放在汽车上这个过程也同样适用。比如小鹏汽车为此配备了数百人的团队。

2、由于谷歌要推出自己的车载Android系统,很可能会进一步收紧汽车领域的合作。2017年,谷歌宣布将在2019年推出不与手机相连的独立车载Android系统,而从Android Auto的方案来看,车载Android系统很可能也要基于谷歌原生框架,换言之,很可能是国内用不到的。

但为了支持自己的系统发展,谷歌大概率会控制其他车企用Android改装车载系统。随之而来的,也许将是国内车企用Android改车载系统的空间急剧收缩。

蝴蝶效应之下,国内Android车载系统或许日子并不好过,然而Android收费或许只是一种加速信号。国内车载系统的核心问题,在于“拿来主义”的原罪。

汽车“魔改Android”的原罪,在于近路其实更远

事实上,Android收费对于远在中国的汽车来说,今天还仅仅是“风吹草动”,或者说是一种预兆和趋势。然而这种影响之所以可能成立,是建立在用Android改装车载系统,这件事本身处在一个非常不靠谱的技术逻辑上。

当车企需要新的交互体验,带给用户车载软件功能的时候,车载系统就成为了必备选项。然而自己打造一个底层系统,显然是车企没有技术能力与成本来完成的。这种情形下,把Android这个开放免费的平台“魔改”成自己的系统,甚至再打一个自我研发的噱头,似乎就成为了一条捷径。

目前吉利、车和家、小鹏、爱驰、蔚来、威马等品牌,车载系统都是基于Android进行改造。然而天下从来没有无代价的捷径,不久前我们看到微博上很热的蔚来车载系统死机事件,就是这个问题的集中体现。

很多车企,以互联网造车势力为主,在追求UI醒目化和新交互功能的前提下,会把Android改到不能再改的地步。这种方式其实稳定性非常可疑,而车载系统显然不是“重启大法”就能解决问题,比如蔚来死机之后就必须到店才能重启。

这样的尴尬背后,是魔改安卓来获得车载系统,存在着三个难以解决的根本问题:

1、安全问题与不稳定性

Android系统接入性高、生态开放,代价就是安全性差、bug多。在本来就不适合车载环境的前提下改造出来的车载系统,安全与兼容问题尤其突出。当车企对Android系统进行大面积修改之后,架构逻辑很可能产生兼容问题引发系统崩溃。当这种情况出现在汽车上,小则引发车主不便,大到可能触发安全隐患。

2、糟糕的交互逻辑

车载系统套用手机的逻辑,是非常尴尬的一件事。因为司机是没有空去进行触屏点按控制的。这从根本上导致Android改装车载系统,体现出来的交互逻辑普遍十分错乱,而且体验友好度往往与车企的改造深度成反比——车企越想改变原生Android放在车上的不适,就可能让用户体验到的系统更加复杂难以理解。 

3、手机的生态不能移植到汽车上

车厂使用Android,主要原因在于生态繁荣。手机领域的APP可能已经有千万级。但汽车场景之下,需要的服务可能就数十个,而且服务逻辑与手机完全不同。这也是为什么腾讯要花很大精力重新研发车载微信的原因,如果把手机微信放到车上绝对是一个定时炸弹。

4、长此以往的技术依赖问题

车载系统的技术能力正在不断升级,用户对车载系统的使用需求也在加大, 假如自主品牌汽车过分依赖Android。那么首先是难以获取新的技术接入,更有可能陷入技术依赖的怪圈里。无论是Android收费这个现实问题,还是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都可能对刚刚开始打造的系统生态产生重大影响。

综合来看,Android改车载系统的槽点太密集,但车企其实也没有太多选择。然而这种情况,恰好是中国科技产业新的机遇。

另起炉灶也许是唯一选择:汽车OS的自主研发之路

自主可控的汽车OS系统,今天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自主打造适合中国互联网环境与驾驶场景的独立汽车OS,当然是一条最不讨好的路,但却可能是唯一的路。我们可以看到国产汽车OS这个命题,有几个无法用“改装版”替代的价值:

1、与新技术进行衔接:AI交互、大数据驾驶等等技术正在到来,这些技术需要车载系统作为出口,但改装Android显然不可能完成与新技术的无缝接驳。比如不通过点击APP,用语音交互直接唤醒地图导航。这个功能在搭载AliOS的汽车里很容易实现,但用Android则无论如何无法实现在系统层的语音控制、切换。

2、满足多样化、灵活化,深度定制的中国用户场景:随着移动互联网在中国市场的普及,中国车主也在对智能体验、互联网驾驶体验提出新的要求。这些要求意味着汽车OS系统必须被更深层次定制,比如复杂路况的地图导航需要汽车软硬件的协同、车载支付与车载电商需要支付系统与汽车OS打通。

3、与车企融合,进行深度定制和前装:改造Android系统,可以实现把不同的APP接入车载平台里,却无法实现零延迟本地化的车载设备控制、精准服务等。换句话说,Android与其他车载系统,都是纯粹基于软件服务的,无法达成软硬件一体化的驾驶体验。然而车企今天需要的显然是后者,是能够让驾驶者和乘客,通过汽车系统指挥车中的硬件矩阵。

比如车载场景中基于语音指挥,车窗、空调、空气净化器,甚至雨刷等等。这样的能力对于驾驶体验有重要的升级辅助意义,但却需要系统与车内硬件深度定制,达成精密的控制响应与安全系数。

于是从底层开始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系统,很可能是唯一的解决方案。而汽车需要不同的OS,事实上也让互联网与科技公司在这个手机之后的第二大设备市场中,发现了重要的机会。在产业互联网市场上升之际,国产汽车系统这个命题,也成为互联网公司切入汽车这个大客源的机遇。

目前这个产业中,BAT都已经开始了各自布局,也有很多AI创业公司跻身其中。比如阿里的AliOS与斑马,就已经开始了自主研发OS的探索。更多科技巨头跟进这个“国产市场”,在产业互联网崛起的背景下,应该是个大概率事件。

当然,国产汽车OS的技术探索与产业布局之路,都还处在“道阻且长”的阶段。但这条少有人选择的路明显有自己的价值:你的城墙够厚,才能不惧怕任何从远方吹来的风暴。

来源:脑极体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80229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65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