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曾经也被媒体称为“中国的Elon Musk”。
和中国一般的创业者相比,李想的故事更加具有硅谷风格:1981年出生,高中时就开始做个人网站,放弃高考,2000年即开始创业做泡泡网;2005年,第二个创业项目汽车之家上线。为了公司发展更好,草根气息浓厚的李想引进了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毕业的秦致来带领公司;汽车之家于2013年12月上市后,作为创始人的李想功成名就。2015年6月,李想卸任汽车之家总裁;2016年6月,李想引进的CEO秦致被大股东扫地出门。
辞任汽车之家总裁后,李想在和经纬创投沟通交流时,
2016年是李想的高光之年。2016年4月,作为特斯拉TeslModel S的第一批中国车主,李想和新浪CEO曹国伟、原UC董事/现阿里合伙人俞永福等人一起,从特斯拉Tesl创始人Elon Musk手里接过了车钥匙。5月,刚接过特斯拉TeslModel S钥匙的李想,宣布车和家获得了7.8亿元的A轮融资。8月,车和家的智能汽车制造基地在常州奠基。
车和家有两个方向,一是SEV,二是SUV;李想决定先发力做两座的SEV。对于外界认为SEV可能不符合政策规范,未来可能无法上路的质疑。
2017年6月,车和家和法国分时租赁服务商Clem达成了合作,双方将考虑使用车和家的SEV提供服务;8月,车和家第一生产基地开始试生产的SEV,用于生产SUV的第二生产基地也举行了奠基仪式,同时车和家召开了2017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多家核心供应商与车和家签订合作协议。这一切,看起来进展得十分顺利。
李想的自信开始爆棚,曾有媒体问李想“
但到了2017年12月份,车和家的SEV开始显露出不好迹象。当月,蔚来的SUV车型ES8发布,受到行业内外广泛关注;同期车和家在官网上放出了SEV的官方照片、李想也在自己拥有100多万粉丝的微博上放出各项参数,行业内外反应冷淡,以批评质疑较多。与此同时,预计在2018年实现量产的SEV,依然没有拿到上牌资质。这时候的李想,只能祈祷政策会逐渐向合理化改变。但业内有人认为车和家的SEV遇到政策限制的责任在自己:车和家的SEV选择欧洲的参数设定,决定了其完全放弃了中国消费市场。
到了2018年后,行业内时不时传出车和家SEV流产的消息。车和家和李想开始放弃SEV的方向,寻求其它解决方案。同样是80后创业代表的滴滴创始人程维,成为了李想的合作伙伴,
2018年3月,和滴滴宣布合作的同时,车和家宣布获得由经纬中国和首钢基金旗下新能源基金领投的B轮30亿元融资,融资新闻稿中也透露了重心转移至SUV的消息。对于SEV的失败,李想对外表示“车和家在SEV项目上的投入,只占今天累计融资额很小的比重,但继续耗损无疑会让成本投入和团队精力分散,车和家是一家创业公司,断尾才能止血”。原本生产SEV的第一生产基地,改造为生产SUV,而原计划为生产SUV的第二生产基地,则建设停滞。
忘掉了SEV后全力做SUV的李想,似乎依然很从容,他对外表示,新造车真正交答卷是在2020年。但是
2018年10月,李想把牌打了出来:李想智造ONE(Leding Idel One);将在2019年4月的上海车展正式亮相并接受预定,并将于2019年年内交付。和以往一样,即便是做SUV,李想依然喜欢“标新立异”,做的不是最严格意义上的纯电动车,采取了
2020年将是各家车企的新能源车交卷年,刨除掉根基深厚的北汽和吉利,和已经在上海设厂的特斯拉Tesl;即便在新造车势力里面,蔚来、威马、小鹏都跑在车和家前面。一个可定量的数字是,声势比车和家更大的蔚来汽车,2018年第三季度交付量为 3268 台,下半年目标交付10000台。按照和蔚来汽车差不多的节奏,等2019年年末理想智造ONE才开始交付,可以确定的是到2020年的交付量将不会太高。
而已经有同行开始表达出轻视车和家的意思,前不久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对外表示:到2020年,能活下来的互联网汽车企业可能还剩十几到二十几家,而有竞争力的也许只有一家到三家;而有竞争力的包括蔚来汽车、小鹏、威马,但没有提到车和家。
版权声明
来源:亿欧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79315
以上内容转载自亿欧,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