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谈了3个月,一夜回到解放前。中美重新回到彼此贸易制裁与报复的窠臼中,贸易谈判成果“一风吹”。
在此之前,在双方谈得拢的时候,我们看到“联合声明”;谈不拢的时候,看到“单方声明”。双方还要争着给对方划底线,句式是这样的,如果美(中)方怎样,则我方怎样。很不幸,这些预言都已经实现了,第二轮也正在实现中。
美国在公布500亿征收25%关税的清单后称,“如果中国采取报复措施,美国有权将采取新(制裁)措施”。很多人将这句话理解为强硬的升级暗示。实际上正相反,美国人试图告诉中国,如果中国认了,也到此为止。这也是美国划的新底线。
而中国从30年前日本与美国的贸易争端中就学到了一件事,绥靖和妥协只会让对方觉得,还能榨出点什么来。中国也威胁称,如果美国升级,中国必将奉陪,但不会加码。这仍然是自限型的态度,可惜同样不会制止局势升级。
让我们回到双方的制裁与反制清单本身。
和4月份征税清单不同,美国人努力去除了个人消费品以及和中美分工链有关的产品(譬如iphone),尽量加入中国制造业升级有关的中间工业品,又是为“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做注脚。说实话,美国人并不在乎中国舆论怎么看。
而中国人的反制裁措施很简单,先把大宗农产品放一边,代之以畜牧产品和煤化工、石油化工。
如果清单是一首曲子,对进口高端整车和零部件痛下杀手,应是高潮部分。有人将清单总结为“牛肉和特斯拉”。其实不止是特斯拉,中国将林肯、克莱斯勒的大排量进口车几乎一网打尽。除此以外,德尔福、天合、博格华纳等美国知名零部件供应商也受到同等力度打击。
不仅如此,奔驰在美国阿拉巴马州工厂生产的大排量的SUV和MPV、宝马在南卡罗来纳州斯坦帕堡生产的大中型SUV、英菲尼迪、讴歌,全都被殃及。
思考一下为什么中国要将德国、日本的产品套进瞄准镜?
“核捆绑”了解一下?只有这样,才能让全世界所有工业发达国家,对美国人发动的贸易战有切肤之痛。如果中美战的你死我活,其他大国在旁边嗑着瓜子看热闹,他们会站在谁的一边?当然,美国透过钢铝关税已经成功得罪所有西方大国和主要贸易伙伴。我们需要在西方盟国的分歧上再加把劲儿。
至此,对外交部发言人陆慷所称的“呼吁各国采取共同行动,坚决制止这种过时和倒退的行为,坚定捍卫人类共同利益”这一席话,应有更深刻的理解。
前不久,中国将整车进口关税从25%调降为15%,零部件进口关税从10%降为6%。这一措施被外界认为对进口高档车是利好,但作用有限。对于美国,只须缴纳进口关税,而中国还需要缴纳增值税和排量挂钩的消费税。更为糟糕的是,增值税和消费税都以前一税种课税之后的货值为税基,这无疑扩大了税差。因此长期以来,进口车基本消灭了中低档车,成了高端车的天下。
日系三强(雷克萨斯、英菲尼迪、讴歌)将一部分生产放在美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最重要的市场就在美国。但奔驰和宝马高端车(奔驰R级,GLS/GLS AMG,GLE/GLE Coupe/GLE AMG、宝马X3、X4、 X5、X6以及性能版X5 M 、X6 M),为什么将高端车也放在美国?
对于这两者而言,中美对于高端车的需求相差无几,美国目前仅略多于中国。考虑到中国相对于美国昂贵的税差,中国的市场潜力远大于美国。戴姆勒和宝马将走量的低端车型靠近目标市场部署,而全球高端车产能配置在北美和本土。显然,对于高端车而言,北美的综合成本最低。
鉴于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在大工业国(人口1亿以上)之中最高,美国各州税率有差别,但综合生产成本还取决于营商环境、税收、土地成本和运输、仓储、水电等运营成本。有人认为,美国的工业竞争力正在回升,其税收和土地成本优势正在拉大与其他工业国的差距,这也是中国被迫调降增值税的外部因素。
特朗普号召制造业回流,显然不靠行政命令,而是依靠利润税收部分豁免和税收优势。
对于主机商而言,这笔账早就算清楚了。愈是单价高昂的产品,美国的综合成本优势愈明显。
中国对美国增税25%,加上原来的税率15%,美国进口车在7月6日以后关税为40%。消费税和增值税再以此为税基,这是一次毫不含糊的驱逐行动,将美国原产的高档车基本上赶出市场。
作为应对,欧洲高档车生产商将加大本土产能,以避开中美关税攻防战。如果惩罚性税率长期化,相当于将部分产能抽离美国。这将削弱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努力。
大多数华尔街投行对于“低端”制造业回流不感兴趣,认为无法让丧失的竞争力复活,也无助于“积累美国人民的财富”,但是制造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是金融业无法取代的。
尽管美国当前失业率降到3.8%,本世纪最低,可以说实现了充分就业,但连续缩表,可能构成负面影响。如果贸易战全面开展,对经济的踩刹车效果将更明显。
中美都希望击中对方的痛处,迫使对方就范。高端车产能被中国选中作为惩罚对象,理由似乎很充分。
来源:汽车人传媒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70377
以上内容转载自汽车人传媒,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