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市场
  4. 央企电动汽车联盟貌合神离 只为财政补贴

央企电动汽车联盟貌合神离 只为财政补贴

华夏时报 综合报道

  作为一名中央直属汽车企业新能源领域的负责人,张晓光(化名)最近的工作异常繁忙,除了要准备一款新能源车型的下线工作外,各个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讨会已成了他最常出现的地方。

  ”加入央企电动车联盟后,我们在国资委的组织下已和联盟内的成员不定期地开展了多次沟通会,以商讨如何在配套供应商等方面取得共享以及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问题。”在张晓光看来,央企电动车联盟是全国第一个电动车产业联盟,对国内电动车产业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被问及联盟取得的成果时,他却面露尴尬,”这个问题真的有点难。”

  张晓光并不是唯一一个这样回答的人。在中国电动车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人都在关心国内兴起的”联盟”热潮,是如预期的”整合优势资源、集中力量”推进电动车的发展?还是组织松散、形同虚设地博弈内耗?

  山头林立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产业的兴起之路上,”看得见的手”已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其中,除去北京、重庆、吉林、安徽、江苏等省市自行组建的新能源产业联盟”地方队”外,由中汽协牵头的TOP10联盟和国资委组建的”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正成为业界最为关注的对象。

  中汽协TOP10联盟成立于2008年下半年,其成员包括国内销售额位居前十名的本土整车企业。据牵头TOP10的中汽协介绍,目前十大汽车企业已均表态将联合研发电动车,并共同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渐进路线图”,即逐步由混合动力过渡到纯电动

  而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则成立于2010年8月18日。据悉,联盟成立初期的成员包括东风、长安一汽三家汽车企业和中航、普天等主业非汽车的能源企业,意在从全产业链上发展新能源产业。

  今年3月,央企电动车联盟扩编增员,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公司、五矿集团公司等4家国字头企业已成为了联盟的新成员。它们将重点加强电池原材料、汽车电子元器件及控制系统的研发、生产及供应。

  国资委相关负责人称,到目前为止,央企电动车联盟已经对共性技术组织了三轮梳理工作,从整车、电驱动、电池和充电服务4个专业,共整理出6个总成(系统)、20个技术方向、86项研究课题。”共性技术的梳理明确了联盟成员技术攻关的方向,为平台搭建和车型开发奠定了基础。”

  今年1月,央企电动车联盟还曾召开联盟标准启动大会,与会单位一致同意编制”联盟标准”,并以此规范联盟产品。而联盟的目标是到2015年,完成搭建3 款全新的共享平台车型。

  联而不合

  然而,一年多后,虽然”基础工作”有所开展,但更多形形色色的联盟却是只开花不结果。

  据中汽协副秘书长叶盛基介绍,TOP10联盟成立以后,现在在新能源方面进行的工作是在政策和标准方面的探讨,但尚未形成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在国家有关政策正式出台后,联盟会继续组织成员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和探讨。

  ”联盟并没有实质性的联合,在技术研发、推广等方面,平时交流都很少,更别说合作和技术共享了。”一家参与地方电动汽车产业联盟的领头企业的内部人士对作者表示。

  ”这很正常,因为各种电动车联盟在成立以后,基本都没有采取实质性的作为。”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认为,”一个联盟里往往包含了很多同类性质的企业,这些企业互相之间是竞争对手,出于技术保护的目的,不会轻易将研发成果与联盟内的成员共享。”

  那么,既然如此,联盟为何还要成立?

  在16家央企共同签署的《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章程》中有这样一段表述:联盟内合作开发的共享技术,将采取有偿方式向联盟外的其他企业转让。而央企联盟内的一家汽车企业相关人士则明确表示:”我们是不会与联盟内的企业共享一些本就属于自己的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的。”

  除此之外,趋利性似乎也成为了这些联盟争相成立的深层原因之一。据一位未进入任何联盟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新能源公司负责人表示,据他所知,无论是央企联盟还是TOP10联盟,都已申请到了国家大量研究经费。但现在,这些联盟的”工作成绩”只是给国家主管部门研究报告。”国家对联盟企业的支持力度与这些企业在电动车市场化方面的作为对比明显,和我们自掏腰包做研发相比,我很想知道这些国家经费都被用来做了些什么。”

  据悉,未来十年,中央财政将拿出1000亿元的巨额扶持资金以扶持电动车产业的发展。而现在,各汽车集团已把争取新能源领域的财政补贴作为自己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出路何方?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单从两个国字号联盟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方向上已出现不小的分歧。目前,央企联盟主张走纯电动汽车技术路线,TOP10联盟走的则是”由混合动力汽车逐步过渡到插电式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的技术路线。这预示着,在电动车发展的道路上,各方的博弈已十分激烈,联盟中的成员并未形成真正的合力。

  而事实上,在汽车领域内,以联盟的形式推动产业或新技术的发展,并没有过成功的案例。2008年政府曾牵头组织十多家国企建立自动变速箱技术创新联盟,希望在传统汽车主要核心技术之一的变速箱技术上有所突破。但3年过去,该联盟并未取得实质性技术成果,反倒有一些企业陆续退出。

  尽管上汽集团也是TOP10联盟的成员之一,但其总裁陈虹还是认为应该改变这种”貌合神离”的状况,成立更为紧凑的产业联盟。很明显,陈虹对于现有的联盟模式已很失望。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汽车产业或许可以从德国政府那里取些”真经”。不久前,德国建立了”电动交通国家平台”。与央企联盟的目的一样,该平台同样肩负着加速技术标准化的任务,但不同的是,”央企联盟”更强调共同开发技术、共享技术成果和打造开放的技术平台,而德国”电动交通国家平台”的重心在于建立秩序和机制。

  ”德国的重点在于大家意见达成一致后分头协调发展。也就是说,每个企业和每个行业都是按照自身的情况发展电动车相关领域。”中国质量协会机动车检测专业委员会理事玉学坦言。

  ”如果真要达到联盟所设想的共享技术、协调分工及产品配套作用,就必须在资本层面、在企业治理结构层面用市场化的方式使其互相关联,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权力制衡机制。”钟师对联盟的前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 编辑/邵阳 )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综合报道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6459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62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