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届世界电动车大会(EVS29)结束的那天晚上,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一个安静的酒吧里,第一电动网邀请到几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大咖,畅谈未来十年在新能源汽车变革的这条路上,中国能否扮演一个领导者的角色?大咖们借着酒兴热烈讨论,并形成了正方和反方阵营,正方声音对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发展未来十年成为主要角色抱有信心,反方阵营则认为十年内仅能在众多领导者中占一席之地,成为王者还要更长时间,以下就是这场辩论的精华观点。
介绍一下参与激辩的众位大咖:北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平(左三)、无锡鑫宏业特塑线缆董事长杨宇伟(右一)、深圳欣锐科技运营副总龚辉(右二)、苏州凯博易控驱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CEO郝庆军(右三)、智电互动集团董事长庞义成(左一)、南京嘉远电动汽车董事长李辉(左二)。(以下观点仅代表个人,并不代表所属公司立场)
先听听反方的声音:
苏州凯博易控驱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CEO郝庆军:技术突破没有攻克前,想做任何大的变革都不成
“我走的地方比较多,从不同的角度来说。中国的汽车产业虽然大了,但是强了吗?并没有!电动汽车现在也是一样,这种东西要有骨气,我们就差骨气。而中国有一个产业我觉得强了,就是高铁。我今天作为投资人,作为收购者,在全世界感受到一点小小的微妙的变化,就是中国高铁牛了。电动车厂家可以对比高铁,高铁为什么牛?就是这个行业真正往深度进行研发。如果中国汽车产业有一个像中国高铁这样的团队就好了。所以,电动车产业什么时候真正能做到最好?那就是真正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水平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反而不是推广数量。电动车到底发展怎么样?还要回到本质上去,先看技术水平怎么样,然后再讲规模,规模是加法。
要小心当初在传统汽车领域发生那一幕会在电动车领域重演,我个人认为弯道超车是一种鼓吹投机的说法,所以要回归本质,不是说数量,讲的是品质。”
北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平:十年能够占一席之地
“未来十年,我觉得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能够在世界上占一席之地,我不认为能占领主导。因为现在的市场主要靠政策,如果没有补贴和政策,电动车在中国可能还没有普及,或者说是属于未来的一个产品。国外的大车企现在其实并没有把它看成一种产品来做,假如十年之后电动汽车处于普及状态,跟传统车一样,市场占比达到10%或20%,这个量挺大的,已经符合市场的需求了,那这是一个产能。国外车企就会把这个当成一个事来干了。从现在来看,中国虽然量多,但实际上产品品质、性能比起来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只不过是在中国现在的这个市场环境占了一些地位。
第二,因为我是搞车的,对车来说,我认为是车是一个需要好多积累的东西,技术上需要长期积累的东西,中国车企搞20年自主研发,跟人家还是有差距。为什么?很多国外车企经过百年,我在日产曾经干了十年,所有的工作都要形成一个规划流程。当然了,日本人讲究这个,好多的经验都在那儿储备了。例如现在的底盘,没有一家中国车企敢设计底盘,基本都是抄,自主研发的很少。成为全球通用平台的底盘,是没有人敢做的。咱们用别人的底盘稍微改一改都不敢改。为什么你不敢改?就是因为不知道人家为什么这么做的,人家做这个里面积累了多少经验。
车的竞争那是非常细微的竞争,做整车,一点点的性能高过你,加上成本降低,我就有优势,比你好,一点点的性能提高,都是必须积累很多技术,包括零部件,尤其是这种成熟市场,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核心零部件的基础研究差距很大,所以咱们短期内是很难超越的。所以,我认为十年的话,基本上能够占有一席之地。”
深圳欣锐科技副总经理龚辉:中国公司要拿得出真正有预研的东西
“中国企业在未来十年的电动车市场能不能扮演举足轻重的定位,有没有影响力?判断标准是啥?有两个:一个巴菲特能投多少个这个行业里的公司(从基础产业来讲)。第二个是中国会有多少公司真正地有预研的东西,现在我没有看到任何的公司在做预研,但是我看到所有的跨国公司今天拿出来的仅仅是他们冰山的一角。
我们接触了太多公司,日产和宝马跟欣锐科技谈供应商资格。宝马在谈十年以后的技术,日产说别看我现在没进来,但现在跟你谈的是你政府补贴没有了之后,五年以后我进来以后,我的车型一发布,五年内我的成本都有竞争优势,只要量起来就有利润,你们中国人做车,你们的模式不支持,我只要一降价,你的规模下来了,你反而不赚钱,这条利润曲线是平的,甚至是往下走的,这个是中国企业的弱点。真正的核心是什么?还是技术。但技术会到哪个领域,你有没有预研?
所以基于这个认知,欣锐科技自己的逻辑是要努力逃出这个命运。一定是这个趋势,中国企业一定有一部分逃出来,我们是在这样思考的。第一个,我们的技术是原创技术,一直坚持。第二个,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全球化视野地看?我们的思路是国内市场先做出来了,能养活自己,先把这个产品拿出来用上,因为这个市场有需求,不管需求是被国家催出来的,还是怎么来的,但是我们时时刻刻告诉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下一步的一个唯一目标就是进入全球产业链。如果不进入,永远没出路,只是背靠着国内的市场,永远没出路。为什么?你是养胖了自己,但你没养聪明自己。因为你如果不去跟他们玩,同台竞技,你的预研是不会上来的。
所以我说这里有两个角色是最重要的,预研其实就是个持续创新的过程。”
针对非常现实的忧虑,正方观点给出了很大信心:
无锡鑫宏业特塑线缆董事长杨宇伟:中国是有可能做到以市场换技术
“我觉得不一定是十年,但肯定是行的。鑫宏业涉足了多个细分市场的线缆制造和供应,07年开始进入太阳能光伏线缆领域,刚好在国内太阳能产业如火如荼时,就像现在的电动汽车产业一样,当时国外的太阳能电池产业技术领先于国内。但是走到今天来看,全球太阳能电池产业前十位,大多是中国企业,核心制造在中国。现在即使是光伏原料,核心零部件或设备,国内厂商也占据了重要地位,这在以前大多依赖进口。
其实我们讲电动汽车的发展,我认为中国最有底气的是庞大的市场支撑。包括鑫宏业现在进入的机器人手臂线缆市场也是一样,2014年中国是机器人产业发展元年,刚好也是电动汽车,也可以说是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元年。2014年以来,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市场火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但产业进步是趋势,庞大的消费市场(即使是政府推动)会促进本地区的制造升级,以中国目前电动汽车的产业能力,庞大的终端消费会促进我国电动汽车全行业水平迅速提高。
所以,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在未来是可以扮演领导者的角色,不一定十年就行,但是我们极有信心,中国制造要有所突围,离不开重点行业的领先,比如高铁的成功就带动许多行业,电动汽车的成功会影响国产核心零部件企业的发展,这非常重要。
在中国传统汽车工业的基础上,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展一定会像高铁、太阳能光伏一样,成为中国制造的名片。”
智电互动集团董事长庞义成:原有的限制条件有可能会被打破
“我想先分享一个案例,98年金融危机,那时候韩国差点崩盘,一帮中国作者到韩国去参观三星电子。当时记得三星电子的老大说了一句话,他说我们十年内要超过索尼,所有人都嗤之以鼻,心里都觉得三星刚刚活下来,就要超过索尼,简直是太可笑了,因为索尼那时候如日中天。所以大家就问他凭什么说你能超过索尼?他说如果消费电子业不出现数字化的变革,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超过索尼,我们现在说我们十年能超过索尼,就是基于我们看到了数字化变革、数字化革命浪潮,我们认为我们有机会超过索尼。结果2004年,三星的视频就超过了索尼,只用了五年,后来居上的速度远远超出它当初的预言。
目前我们的预言也不行,我们的基础研究也不行,我们各项的底子都很薄,那我们要跟外国的同行比,那一定是比不过的,我赞同。但是那是要建立一个对比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就是基于过去一百年不变的汽车工业体系的坐标系,变速箱、发动机、发电机等等都是过去100年的坐标系。我认为未来十年这个坐标系会大变,因为我们看到了四个变化。
第一个是电动化,发动机变成电机。第二个是智能化,车会变成智能终端。第三个是轻量化,车不会像现在这么多的零部件,会被大量的集成。第四个是共享化。这四个变化的浪潮,会让整个对比坐标系发生变化,那么在这个坐标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我们来看一看中国企业有没有机会?过去阻碍中国企业超出的那些因素是不是有可能被打破?我觉得是有可能被打破的。
我个人觉得中国汽车工业过去20年里‘限制’是最重要的因素,其实不是中国人笨,也不是中国人傻,我恰恰认为是国有垄断的机制限制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提升。因为它把大量的产能复制在各个土地上,每个省有几个工厂,这个工厂之间相互竞争,自然就会导致要素不能自由流动。这是一个地方分制的垄断机制,是导致过去十年中国汽车工业没有进步的原因。而这帮垄断是有可能被打破的,被什么打破?现在要重新发牌照了,从现在开始往后看,这几年新发几十张牌子可能性完全是存在的,尤其是像给蔚来、乐视这些公司发牌子。蔚来选择跟江淮外包,是生产外包,它的车型预言完全是自己做的。另外车和家、前途都是自建工厂,他们认为现在的工厂都是垃圾,根本用不上,要建全新的工厂。
原有的限制条件有可能会被打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中国过去十年,我们有一个很巨大的飞跃,那就是中国的互联网确实已经到了世界最顶尖的水平了,腾讯、阿里、百度确实是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在互联网应用上是有巨大优势的。所以结合到这次汽车变革的四个浪潮,如果能够把垄断机制打破,然后有互联网应用的加入,加上现在巨大的市场和巨大的资本优势,我认为中国是有机会扮演主要角色的。这个产业如果要改变,一定是用那些先锋者,它不在旧的体系里面。他们也是闯入者。每一次变革,核心都不是按照原有的路径打的,它会新起一个模式,新起一个战场,根本不在原有的战场跟你打。”
南京嘉远电动汽车董事长李辉:从市场的角度来说中国有可能
“比高精尖这块,中国肯定不如国外的,车这个东西确确实实是各个零部件组成的,哪怕每一个子系统都是沉淀的技术,这是实话。没有这个东西,材料、工艺各个方面都做不到。
中国这个市场很大,产业基础和产业平台也是世界最大的,主要的角色分很多方面,有市场的主要角色,有技术的主要角色,看你侧重在哪一个? 如果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中国还有那么一点可能。如果从技术的层面上讲,十年之内不可能。”
基于以上几位大咖的观点,你是否认同,你的立场和观点是啥?请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判断。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杨晓红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44080
本文版权为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违反者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17001180190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