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低速电动车,可能是占了新能源边儿的缘故,往往容易让消费者存在着一些错觉,觉得这样的小型车不给牌照、不让上路,是与普通消费者过不去!甚至,颇有些伤不起的感觉。但如果看一看细分市场中的低速电动车情形,就会感觉到,一些不正规的低速电动车。其产能之大令人难以想象。有的已经高出正规制造数倍,这又从市场角度上印证了存在即合理的逻辑。为此,国内整顿低速电动车,直到现在仍难见一个眉目、也就自然而然了。
对于低速电动车,政府之所以限制,显然是有其制造上的弱点以及欠缺准生能力的。像一些落后企业,无论是有没有资质、有无研发能力,只看准了这类车型有一定的市场,就仓促上马进行制造,正如同有些新能源汽车专家所说的那样,低速电动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图财害命”来形容,这恐怕就是一些低端电动车的真实写照!其实,对于低速电动车的成本而言,表面看或许会是成本少得可怜,也能够让普通消费者消费得起,但如果考虑到制造成本加损耗成本、再加上管理成本以及消费者的安全成本,这样一来,低速电动车真的廉价吗,显然是一个不小的问号?
而从已经出台了一些省份的管理上来看,更多地是倾向于交通层面的管理、而很少有涉及到约束质量以及发展技术层面的要求,这就使得低速电动车越来越成了名副其实的蔓延状态。像这几年低速电动车的不断递增,已经出现了重量轻质的问题,像2012年是二十万辆、2014年是四十万辆、到了去年就已经达到六十万辆,这不能不说已经到了制止不住的边缘。虽然政府一再强调要加大治理力度,但存在着市场的需求量以及地方保护的默许,想必,就是治理也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成。
就低速电动车的制造,门槛低已经是业界公认的问题。可能就是由于一些地方的随意上马,很容易造成了割据山头的现象。而从政府多次提出的整治意见来看,由于多数观点的争论不休,也容易让管理者很难做出应有的治理决策。在这方面,既不能一刀切似的一棍子打死、更不能任由地方制造无休止的低端下去,所以,只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显然是当务之急的问题。为此,就需要先从品质上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才是有效治理低速电动车的关键所在。
低速电动车,既然制造规模与市场已成定局,那么,就应该针对这一个方面形成电动车自有的安全与质量规范。像速度的行驶控制、耐碰撞系数以及发生安全问题后企业的赔偿标准等等,都无不是从结果上限制低速电动车无限扩张的根本保障。如果这个问题能够尽快的解决,不仅政府管理上有了统一的依据,而且,就是在企业制造层面,也会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这或许才是保证低速电动车不低端的根本所在。
其实,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之所以有市场,很大程度上就是瞄准了消费者买不起高档电动车这一空间而来的。而这类车型能够不断地形成气候,也是与消费者广泛的参与所致。所以,既然是消费者推动低速电动车的发展,那么,治理也应当以普通消费者的诉求为主,这才是“原汤化原食”的关键。这就需要,在保障消费者安全、正确评估低速电动车的成本(避免更低的制造价格来忽悠消费者)以及确保低速电动车的安全指标等方面,针对性的给出专业意见,这才是管理者最需要做的。否则,说出一大套抑制低速电动车的表面理由,一点意义也没有……!
来源:汽车之家
作者:凌然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43619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