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电动网】(特约作者 麻丛)最近,汽车圈里最火的话题莫过于“新能源汽车骗补”,其不仅引发了业内外的一片哗然,也引起了政府部门超乎寻常的快速反应。1月21日,不仅工信部、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工作的通知》,类似杭州市经信委这样的地方政府部门,也在第一时间下达了要求企业自查的相关文件。【点击查看“反思骗补门”专题】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百人会论坛上表态将严查严打“骗补”
做为汽车圈内人,笔者认同新闻的部分说法,新能源汽车骗补现象的确大量存在。就像奶业中的“三聚氰胺”一样,基于高额的利润,“骗补”已经逐步发展成行业潜规则了。但“骗补产业链”这一说法却不一定属实,因为目前来看受益方普遍指向整车厂商及部分车辆运营商,还远没有形成复杂且庞大的利益链条。
“骗补”的根源在哪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政府补贴的初衷是:降低新能源车的成本,培养消费意识,促进产业的发展。然而却忽略了中国式的“聪明”,被部分企业钻了政策的漏洞。而“骗补”的情节也多集中在用“改装车”缩短研发时间,快速上市,获取国家补贴。除了少数山寨的改装车外,大多数品牌改装车并没有明显的安全隐患,短期内不构成太大危害,只是改装车性能上并不能凸显电动车的优势,长期看不利于电动车行业技术提升,影响市场反馈,不利于行业发展。
自从新闻曝光后,要求“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的舆论甚嚣尘上。这样一来,未免有矫枉过正之嫌。要想杜绝“骗补”现象,政府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加强管控:
一、政府补贴的形式应该多样化
从国家、地方政府给予车企补贴开始,补贴的形式就是单一的,车企卖多少辆车,国家、地方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予相应补贴。我们先不去讨论这些补贴是否全部有效落地,或者是否有明显的地域保护。且就形式而言,就没有充分调动车企、消费者的积极性。导致现在很多企业为了补贴而做车,这样做出来的车并不是以产品的市场适应性为出发点,而是以如何对应补贴标准为出发点。此类做法,不仅新能源汽车技术得不到发展,市场的接受程度也将得不到提升,政府还不得不继续投入大量资金刺激市场需求,最终令整个产业陷入恶性循环。
鉴于此,政府的补贴形式应当多样化、更灵活,譬如形成有效的“碳排放交易”机制。可以设想,如果今后对每家车企都设定有相应的碳排放指标,且指标可以通过“碳排放交易”平台进行自由买卖,那么节能减排做的好的车企就可以通过出售其多出来的碳排放指标进行获利,进而促使车企形成节能减排的内生动力。毕竟,纯粹的补贴只是短期行为,用市场自由交易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率最公平的长久之计。
二、扩展获利方,调动全产业链积极性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整个产业链条的健康发展,而非只与车企相关。电池企业、核心零部件企业、充电桩企业、用户、后服务市场相关企业等,都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现在的补贴政策,仅仅是车企成为受益方,一支独大则容易弊病丛生。产业链上的其他参与者无法享受权益,自然也就无法产生积极性。政府应当把利益重新分配,使产业链上的各参与方,都能获利,从而推动产业发展。
譬如,针对充电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前不久五部委联合发不了《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通知中强调,中央财政将拿出专项资金对那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及新能源汽车推广较好的省(区、市)政府给予奖励。如此一来,将极大的提升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热情与决心。按此套路,接下来还可以考虑建立电池梯次利用专项资金、电池回收专项资金,这些多元化的资金补贴措施将从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以及维护保养全方位的予以激励和保障。如此一来,不仅车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各参与方都会自发形成联动机制,彼此合作并互相监督,构建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三、用“互联网思维”建立反馈机制
“互联网思维”最核心的思想就是“用户思维”,产品好不好用户说了算。新能源汽车做为新兴市场,能否持久发展,最终还得靠用户。市场接受程度决定了行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因此,建立“用户说了算”的反馈机制,才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最有效的监督机制。消除一切灰色行为最有力的方式,就是将其曝露在阳光下。尤其是地方政府需要广开言路,让用户有话语权,这样无疑将比单一的政府督导更加行之有效。
像现在很多新能源车专业媒体都有成熟的“买家团”、“用户社区”,使用者在平台上交流心得,彼此提供了很多有效信息。谁家的车棒棒哒!谁家的车是渣渣!一望便知。而大部分政府部门也都有公众微信号,如果可以跟媒体的用户平台建立通道,就能够更直观的感受用户体验信息,也就知道谁是实干家,谁是投机者。
总结:不可否认,现阶段,无论是电池的续航能力,还是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境,都离良好的用户体验有一定差距。在此前提下,如果再缺乏高层架构的引导、任由各车企在乱市中无序竞争、追逐一己之利,不仅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还将致使新能源汽车因过早进入红海市场而前功尽弃。
但不能因为存在“骗补”现象,就一味严防死守,其实杜绝“骗补”犹如治水,疏导胜于围堵。政府应当在产业布局上搞好顶层设计,同时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各环节把好关,进行适时、适当的宏观调控,通过合理的运用各项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确保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作者系新能源汽车行业从业者
新能源车大跃进一定程度上是政策补贴催生而来,政策漏洞能否设法弥补?是否应加强司法监管和舆论监督?第一电动悬赏征文第一期最高奖金5000元!
投稿邮箱:content@d1ev.com
作者:麻丛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42041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和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双方授权,同时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加入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