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年产量已经超过20万辆的低速电动汽车产业,我们不能再简单的当做它不存在了,无论你看还是不看,它们就在那里,无论你管还是不管,它们就跑在路上。反对者对其准入视为“天方夜谭”,可是那一千零一个天方夜谭的故事也曾经改变过一个国家女性的命运,我们也需要智者开出”天方“,照亮这个产业的黑暗。
10月9日下午,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学术沙龙在中国政协文史馆展开讨论,五十多位专家、学者、行业研究者、媒体代表一直讨论到夜晚,给出了他们不代表任何利益群体的纯学术“天方”夜谭。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
关于低速电动车方面,我在山东也做了一些调研,跑了十多个城市,目前这类汽车厂已经有400多家,归类一下大概有四类汽车厂:第一类,数量最多的也是情况最糟糕的,比列大概占到90%、95%,这类企业最明显的特点是老子是董事长,儿子是总经理,侄子是车间主任,产品质量不行,安全也得不到保证。这类车厂除了扰乱市场没有其他的好处,取缔这类汽车企业是理所当然的。第二类车厂自己不一定有四大工艺生产线,主要通过买一些整车厂过剩的零部件组装。第三类汽车企业是质量好一些,汽车有一定的基础,包括有整车基础的。比如像潍坊附近有一些农用车生产商,过去有一些基础。另外有基础的是原来造电池,那个是造电机的,多多少少有一点基础,这是排名第三类多的,但是这个产量上占主流,这类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生路。第四类的企业,我在潍坊看到的一个企业,这个企业是做代工的,他说我根本不要做整车,因为这类汽车企业都没有自己的生产线,四大工艺什么都没有。他就是做富士康,这种想法很明确,你们没有四大工艺我来做,我投资以后整车线、喷气线都是我来投,小电动车给我代工,这个一万台,那个一万台,最后自己的规模达到几万。
在未来企业里这可能是好的办法,我有这样的建议。自己个人资产接近200亿元,你就投代工企业,就投研发中心,技术都在你这儿,像苹果学,你干吗自己养整车企业呢。有这样的思路可能会真的做出一点名堂里,准入在这方面可以考虑。
山东这件事我们给地方政府建议,四百个整车厂肯定用不了,要往下砍,什么时候剩20家。还有一些省份还可以打打主意,应该支持。比如说云南,那个地方是一片蓝海,看地理位置,周围有缅甸、老挝,为什么一定要挤在一起呢,周边有很大的市场,把思路敞开来想,不同的地方政府要有不同的政策。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理事长陈全世:
我觉得汽车不可能全部放开,在中国目前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目前吃的饭、菜、油都无法控制,现在各地政府把我们吃的东西控制住都叫苦连天,没人没财力,如果在汽车上叫地方政府控制很难,因此中国不可能全部放开,因为我们监管不够,没有那个能力,监管能力不是一下子可以建立起来的。我也研究过美国,美国是诚信非常强的社会,如果你错了那一辈子就完了。低速电动汽车他们能够准入,我国还不行。
低速电动汽车做不到最低标准,给我我都不要,为什么不要?因为不安全。要按照标准做,双80标准是我一手弄起来的,那是最低标准,农用车另当别论,如果要上路那个标准是最低标准了,原来车速100公里,是跟国际接轨的。电动车和国际接轨,中国派三个人调研,我是三个人之一,我们三个人去开会开了四年,一年三次,十二次会议,有一次是在中国开的,其他会议都是在国外开的,要正确的认识问题,要管理,但中国不可能全面放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青:
我认为新能源汽车对传统企业不说是颠覆性的,至少也是准颠覆性的,从工作原理内部主要构建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价值链也会发生变化,传统汽车价值链会发生很大的变异,最主要是产业资源中的配制资源主体移动有一个过程。
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的汽车将来竞争对手是谁你很难确定。到了目前的信息化时代,3D打印、云计算、大数据这些已经不是概念,已经慢慢在深入在推进。未来谁在造新能源汽车这一点我现在说不清楚,但是从看到的来说,IT企业肯定会进入,包括互联网企业,包括做供应电池,电机电控都可以做。因为未来主要核心技术已经不是把这些东西撺起来了,很多的讨论都是基于这个前提下。
刚才有专家提到特斯拉,我们做政策研究,问题来了也不考虑技术性,不考虑多少块电池、并联串联,我们只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特斯拉在硅谷诞生也不是底特律,新能源汽车发展和传统汽车发展路径和轨迹有很大的差异。结合这句话,我认为靠传统汽车企业,或者说把重要的精力和支持方向放在传统车企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不合适的,好比靠柯达发展数码相机很难一样。我的观点是让愿意做的都来做,最后由市场决定。刚才谈到砍掉企业,我同意砍,但是怎么砍,砍的过程中资源又错配了,你让谁做不让谁做,又回到最早的状态了。准入的标准、手段、方式、主体都会发生一些变化,还沿着传统汽车做。如果按照传统汽车的标准、监管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中国也在讨论我们要有自己的特斯拉,你没有自己的特斯拉,你没有准生证生不出来,何谈自己的特色。
新能源汽车如果把关健词放在汽车上那没有问题,首先确定它是汽车,你沿着以前的管理,就等于做逻辑游戏,就是说按照它来管,怎么管,适度放松一下,怎么放,说一下原则问题,还是按照汽车管。但是如果把关健词,或者是重音往前挪,就是新能源汽车,如果支持新能源政策创新,包括产业发展的政策给予到汽车具体产品载体上思路就完全不一样,完全可以结合新的制造商业模式做,因为新的商业模式和制造模式在传统监管条件下不可能产生。就跟立法一样,立法总是滞后于事实,只有这个东西看清楚才敢立法,东西没看清楚就立法未来是什么情况谁都说不准。
最后,我们可以借鉴液燃气,为什么它可以独立进行矿藏进行招标呢?脱离了原理准入监管体系,重新建立一套针对液燃气的。考虑低速电动车也可以纳入到新的监管体系和准入体系做,区别就在于不一定非得说低速车一定要让它上高速,而是要对它进行分类管理,什么等级的可以开,什么的不可以开。就像牛车不能上高速一样,只要满足安全和环保条件是可以的。
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
发改委所有的准入可以去掉,产品的安全认证要加强。前端生产资格审批没有必要,汽车制造商本身就希望产品附加值往高走,最后劣质产品会被市场淘汰,消费者有选择权。后端产品要加强把控,质检、安全、环保等部门加以协调管控。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34822
本文版权为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违反者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17001180190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