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各地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细则陆续出台,地方政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内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成为众矢之的。诚然,地方保护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阻碍因素,但任何新兴事物的发展都难免触动既得利益。新能源汽车能否突围,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自身。
日前,为了配合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北京等多地政府开始逐步披露自身的配套补贴细则。但是市场对于地方政府配套补贴的政策大失所望,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政策充满了地方保护色彩。例如,北京市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范围不包括北京市属汽车生产企业近期内不准备生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
除此以外,各地现有新能源汽车补贴和购买政策也多为本地车企量身定做,把本地企业的竞争对手拒之门外。这种现象的背后,显然是地方政府出于自身税收、国有资产等方面的利益而实施的地方保护主义措施。
对于地方保护主义,如果能够打破当然是最有利于市场发展的结果。但是,必须看到,任何颠覆性的创新都必然对旧有的利益格局产生冲击,而相关方面采取政策和法律手段维护既得利益也并不令人意外。
即便在美国,特斯拉[微博]也一样面临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问题。美国大多数州都存在特许经营权法一类的法律法规,这一法规要求汽车生产商将汽车交付给经销商销售,而不能直接销售。同时,这些州中的相当一部分还有其他的地方保护政策,例如德克萨斯州规定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补贴只局限于在州内销售和租赁的汽车。也就是说,获得该州补贴的新能源汽车必须是由该州的汽车经销商售出。因此,那些直接从汽车制造商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德州居民就无法享受该州政府提供的新能源汽车补贴。
特斯拉恰恰采用直销方式销售它的电动汽车。有统计显示,在美国一些州里,庞大的汽车经销网络提供了8%的零售业就业机会和相当比例的州税收。因此,这一行业对州政府、议会的影响力有多大已经一目了然。可以想见,特斯拉尝试在这些州提供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将面临多么巨大的阻力,这当然也是一种地方保护主义。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新能源汽车的地域壁垒都存在。但新能源汽车的成败,最关键的还是要看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如何。特斯拉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它所生长的环境不存在地方保护,而在于它的产品本身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加上它定位于高端,部分州政府即便不提供补贴,目标客户群亦有足够的支付能力。
虽然建立统一的全国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极为必要,但一家正视现实市场环境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不能寄希望于市场藩篱的自然倒塌,而推倒地方保护围墙的最根本办法恐怕还得靠产品说话,这才是激发当地消费者强烈消费需求的杀手锏。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仁际宇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28655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