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注:10月25日晨,正式开展前
因疫情中断四年后,东京车展更名为“日本移动出行展”(Japan Mobility Show),今年是第一次,让我赶上了。当地朋友说,这是为了应对智能化电动化趋势,东京车展要全面向CES展(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学习。
参展的日本本土品牌,丰田、本田、日产、铃木、马自达等,很好贯彻了这一主题:在展馆现场,到处都是电动车的影子,无论轿车、SUV、皮卡还是KCAR、甚至全地形车,当然也有自动驾驶和飞行汽车,仿佛一夜之间,日本汽车业大转向,准备实现全面电动化智能化。
一直以来对电动车持怀疑态度的丰田,其新任CEO佐藤恒治并没有附和前任丰田章男的观点,他在10月25日的发布会上说:“电动汽车不仅环保,还有独特的驾驶乐趣。”
但是,这些激动人心的展示,大多停留在概念车阶段。不约而同,日系车全新一代纯电平台量产落地的时间,都在2026年。
在展馆内外,“中国”多次成为日本企业代表谈话的主题。别误会,不是因为比亚迪,尽管比亚迪这次大举参展。日本企业的关注面,比这个要深刻和广阔的多。
在他们眼中,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引领全球变革方向。他们多次提到“上海车展”、“雄心勃勃”、“急速变化”这样的词,来形容中国市场和中国同行。对于中国市场正在飞速发展的智能电动汽车,不再有方向性质疑,而是用一致行动表达了高度认同。但同时,他们也在强调“自己的道路”和“自己的梦想”。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发展速度 '有势头',但信息技术方面,只是排列智能手机图标,目前没有技术惊喜”,10月26日,索尼本田移动出行公司(Sony Honda Mobility)总裁兼COO川西泉说。在上述言论发表前,10月19日,索尼本田在日本正式公布了品牌首款车型AFEELA的原型车。在川西看来,索尼本田联合打造的新车,向能预判人类思维并提供优质服务的移动工具进化,这才是真正的发展方向。而关于索尼领先的镜头模组和视觉算法,怎样在“预判人类思维”方面发挥作用,他目前还没有详细说明。
图注:索尼本田总裁兼COO川西泉
同时,中国汽车市场正在进行的激烈竞争,引发了日本业界的普遍忧虑。2023年度迄今为止,日本汽车业三大品牌在华合资公司,包括: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东风日产等,这些曾经在中国市场创造辉煌成绩的日系“优等生”,均出现创纪录的市场下滑,无一例外,堪称史无前例。
“竞争环境的变化超出我们的预期”,10月25日上午,日产汽车CEO内田诚在接受中国媒体群访时说,“目前的销售的确是在下滑,我们接受这个现实。我们也与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商讨今后的对策。”
内田指出,5-8月份,在中国市场有61款新车型投入了市场。在这种背景下,今年日产在中国市场的定价策略前所未有,投入车型的力度也前所未有。并坦言,当下的路该如何走,需要非常慎重地去考虑和实施。
图注:日产汽车CEO内田诚
在三菱汽车宣布退出中国市场之后,关于日产旗下的高端品牌英菲尼迪何去何从的问题,也一度被摆上桌面。“我们最终决定留在中国”,一位日产汽车的朋友说,“如果今天决定从中国市场退出,那明天等待我们的命运,就是从全球市场退出。”
但是,日系车企留在中国的关键挑战,是在2026年全新一代产品问世之前,如何在电动车预计渗透率(2026年)超过60%的中国市场,与包括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华为、小米在内的众多企业展开竞争?这个问题,本届车展期间,并没有企业给出明确的回答。
私下得到的回答是:未来三年,进一步挖掘混合动力系统,这不禁令人担心——混合动力这个技术路线,过去三年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中,已经被证明行不通,如何还能再坚持三年?
而另一个方案则是,优化供应链,一方面快速降本,一方面快速迭代当前不太具有竞争力的电动化产品,包括BEV和PHEV。这就来到第三个问题,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怎样优化供应链?
日本车企了解,目前能够帮助他们实现快速创新的“智能电动”供应链,只在中国。换句话说,只有在中国重构供应链,才有机会赢得未来。但这个问题的复杂程度,超出一般想象。
首先,怎么面对和处理和电装、日电产、松下等这些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传统日本供应链企业的关系?其次,在当前的环境下,怎么重仓中国供应链?“这会是上升到政治层面的问题”,日本当地企业的朋友说,“无论在日本,还是中国,都将涉及重大利益调整,谈判将非常复杂棘手,遑论实施。”
但这一步看起来又必须走下去。“我们怀着非常强烈的紧迫感,特别是在电驱化方面。在11月公布财务报告时将发布新的战略方向,具体说明日产汽车在中国如何提升价值”,内田诚说,“我们需要变革,要调整过时的、不适合的策略。不仅是日产汽车,其他车企也是如此”。
图注:日本移动出行展比亚迪展台
现在我尝试总结一下,通过本次车展,能感受到的日本汽车业正在集中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1、中国汽车业正在推动的“智能电动汽车变革”,方向是否认同?答案是:认同。
2、中国市场目前正在进行的残酷竞争,导致市场份额和利润下滑,是否要退出?答案是:坚持投资,面向未来。
3、中国市场目前出现的产品定义方式,是否认同?答案是:不完全认同,有更好的可能。
4、能够支持创新的汽车供应链在中国,是否要重仓中国供应链?答案是:想,但很难。难,也要想。
由此可见,在战略方向、市场选择、核心产品、供应链这四个方面,日本汽车业都面临“中国时刻”。即是否认同中国汽车业的战略方向?是否坚守中国市场哪怕暂时忍受亏损?是否学习中国同行的产品定义方式?是否重仓中国供应链?
这几天听到一个有趣的说法:日本企业经过这一轮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和重大调整,虽然可能经受短期的市场份额下滑和经营亏损,但有可能创造出一个独立于全球其他市场的技术、产品和供应链高地,最终反哺其全球市场。因此,这轮“中国阵痛”有其特殊的价值。
这让我忽然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刚刚公布的中国将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的政策,是偶然的吗?日本需要中国,如同中国需要日本一样。很幸运,我们正在见证,中日两国汽车业先后做出战略调整、并再一次相向而行的历史时刻。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庞义成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212487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