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刚刚看过乘联会公布的9月新能源终端数据,心中油然而生的最大感受,就像本文标题一样:“醒醒吧!中国车市变样了。”
而这句话,更多是想喊给那些仍活在舒适圈与幻想中麻木不仁的“守擂者”,因为它们身后的“挑战者”早已跃跃欲试,随时准备做出一次彻彻底底的颠覆与革命。至于论据,无疑是多维度的。
首先,从整个大盘来看,9月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67.5万辆,同比增长94.9%,环比增长6.2%,车购税减半政策推出后,新能源车不仅没有受到影响,环比持续改善超过了预期。
其中,9月纯电动批发销量达到50.7万辆,同比增长76.3%;插电混动销量达到16.8万辆,同比增长186.4%。1-9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达到434.1万辆,同比增长115.4%。
9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61.1万辆,同比增长82.9%,环比增长14.7%,1-9月形成趋势性上升走势。1-9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达到387.7万辆,同比增长113.2%。
9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达到29.4%,较2021年9月19.9%的渗透率提升9.5个百分点。9月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47.9%。
9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到31.8%,较2021年9月21.1%的渗透率提升11个百分点。9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55.2%。
平心而论,按照目前愈发向好的趋势,全年仅以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与渗透率作为衡量指标,完成“650万辆,30%”可以说基本已是板上钉钉。而早在年初,要知道对于这两项数据的预测还停留在“500万辆,20%”。
明年,如果能够继续保持上述足够可观的增幅,那么所对应的两项数据又将发生跃升式的上涨,“900万辆,45%”也绝非完全没有可能。届时,中国新能源市场实现绽放的速度,真的就只能用“恐怖”所形容,所蕴含的潜力与红利,也如同“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当然,重新将视线拉回至过去的9月,从乘联会公布的几个车型零售销量榜单中,也能发现令人兴奋的现象。
譬如,比亚迪秦已经成功将日产轩逸、大众朗逸、丰田卡罗拉甩在了身后;比亚迪汉、特斯拉Model 3成功实现了对于本田雅阁、大众帕萨特、丰田凯美瑞的超越;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宋也成功吊打了大众途观、奔驰GLC、丰田RAV4与本田CR-V。
换言之,无论轿车也好,SUV也罢,新能源转型的浪潮已经渗透进各大主流细分市场之中,并且也包括着高端车板块。随着,理想L9、蔚来ET5、问界M7包括后续更多新车的逐渐“上量”,相信以BBA为代表的豪华品牌,也会感受到迅速袭来的巨大压力。
由此望向更深处,不禁想说,站在当下这个十分具有意义的节点,回顾已然过去的短短两年,实际上新能源车所面临的生存环境,绝对谈不上轻松可言,甚至相比更早之前还在持续恶化。
政策层面,不可忽视的就有补贴退坡。基础设施层面,全国公共充电桩网络基数虽然还在不断增长,但在综合质量与补能速度上进步并不明显。相关技术层面,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样没有较大突破。终端售价层面,相比同级别燃油车也无绝对优势。
至此,大概率会有人反驳道:“新能源车卖的如此之好的根本原因,油价的持续上涨肯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毕竟使用成本也是现在许多用户非常关心的一个部分。”
必须承认,因为样本容量足够巨大,势必会有部分消费者带有类似的想法。但对于更多人而言,尤其是那些动辄下订几十万元新能源车的用户,使用成本必然不是促使他们做出决定的关键。
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只剩:综合产品力正在变得愈发优异。
更直白来说,身处一个并不友好的大环境下,新能源车能够实现之所以能够实现如此之快的量变,还是由于终端潜客真真切切感到了使用层面的蜕变,进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而就我个人,顺势催生出了一段外界看来可能略显感性的观点:此刻,中国新能源市场“两超多强”的格局已经形成。
至于“两超”,恰恰就是比亚迪与特斯拉。前者所扮演的角色更多是在提升新能源车位于整个行业的普及率,让好的产品走进千家万户。相比之下,后者所扮演的角色更多是在引领所有车企技术端的拼命内卷,让行业以极快的速度进行迭代与发展。
二者身后,无论蔚来、理想、小鹏、哪吒、零跑也好,五菱、吉利、埃安、长安、长城也罢,身为中国新势力造车与传统造车积极转型的“多强”代表,都在跟随“两超”拼命狂奔。
那么新的问题随之涌现:慢慢的,留给合资品牌的“蛋糕”还剩多少?
实际上,同样在过去的9月,根据乘联会数据,自主品牌的零售销量增加至89万辆,同比增长28%,份额增加至47.0%,同比增加2.7个百分点,1月至9月的累计份额也达到47.0%,同比增加7.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9月自主品牌在批发市场中的份额则再次突破50%大关,达到50.4%,同比增加2.6个百分点,前9个月的总份额继续保持在48.0%的高位。
显然,已经基本做到与合资品牌“平分秋色”。并且如果将总体销量拆分成两部分,新能源板块后者几乎没有任何的机会可言,燃油车板块后者的固有份额还在被一步步蚕食。
总结下来,合资品牌目前身处中国车市的现状,已然可以用“进攻乏力,防守下滑”所形容。也恰恰因为如此,相信很快那些本就身处梯队中下游的车企,将会遇到非常大的麻烦。而那些享受了十几年间最大红利的头部车企,舒舒服服躺着赚钱的日子也过去了。
接下来,如果不肯放下身段重新适应这场游戏的新规则,等待它们的同样将会是不留情面的坠落甚至出局。
还是那句话:“醒醒吧!中国车市变样了。”
来源:汽车公社
作者:崔力文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187001
以上内容转载自汽车公社,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