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被业内认为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商业化示范推广元年。然而普及指数有些惨淡。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新能源汽车的先行者,虽打着节能环保的牌,但因造价高、配套设施不全等原因,总是与消费者若即若离。
市场对电动汽车,还只是观望。这一制约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瓶颈,将有望在河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河师大)的实验室里得到破解。
11月28日,河南省”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河师大。
河师大科研处处长张献周告诉作者,以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为主攻方向的科研项目,已经将动力电池材料的容量由120毫安时提升到200毫安时。
这项技术,预期降低电池使用成本30%,而且能使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提高30%~40%。
”金字塔”式学科平台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始,河师大一直致力于新型能源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能及生产工艺等科研工作。2009年,成立”河南省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个科研平台与国内外多家电池及电池材料生产企业联合,不断研发新成果。
但是,与多数高校一样,产学研合作处于松散状态,合作模式主要是以项目为纽带,合作双方以个体自发结合为主,项目完成,合作终止。
高校的学科平台优势不能得以充分发挥,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为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制定了”金字塔”式学科平台建设发展规划,先后投入近2亿元资金,大力加强国家、省部和厅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基地建设。
近年来,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河师大与新乡市政府以及骨干企业结合,建设了60多个重点科研平台。
河师大以”金字塔”中的各级学科平台为合作载体,探索建立了政府、学校、企业等各方深度参与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
特别是和金龙集团合作开发的以隔膜材料为代表的一批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实现了产业化。年产隔膜达6000万平方米,在国内同行业处于主导地位。
研究人员说,这项技术如果产业化,家用电动汽车的普及将成为可能。
首任”盟主”
新的合作模式以政府和学校的组织、支持为主导,以引领地方重点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研平台的持续创新为保障,以企业的合作为支撑,引起了政府重视。
为做大为强新乡的电池产业,引领”电池材料-电池-电动汽车产业链”快速发展,依托中心,新乡市政府组建河南(新乡)电池研究院。
围绕”建一个中试研发机构,集聚一批高层人才,配套一个孵化基地,支撑一个产业升级,带出一片产业集群”的战略构想,目前,新乡市已提供1.3亿元的2.2万平方米科研场所,并拨付了5000万元的研发经费。
张献周透露,学校已经与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签订了20年的校企项目合作。其中,经济效益超过亿元的科研项目有12项。
我国生产并进入市场的锂离子电池大部分还是手机或小型家用电器所用的电池,动力型电池很少。核心问题是比容量偏低,电池材料关键技术有待创新突破。
张献周表示,他们将围绕整体电池系统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尽快制定中国动力电池发展路线力,整合国内研发优势,开展二代电池的研发创新。
今年10月,”河南省新型电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河师大出任首届理事长单位。目前,该联盟吸引了河南科隆集团有限公司、新乡市中科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环宇集团有限公司等共23家新型电池研发和生产骨干单位。
国内有需求,国际有挑战。联盟首任盟主的负责人说,将围绕新型电池及相关产业开展技术创新与合作交流,不断提升河南省乃至我国新型电池产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 编辑/李艳娇 )
来源:经济视点报
作者:综合报道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16936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