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美国报,第一电动网11月8日讯:随着沃蓝达和聆风铺天盖地出现在美国的各种广告中,新能源汽车革命在北美吹响了冲锋的号角,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滑铁卢后,电动车借着居高不下的油价,向汽车发起了至今最强势的一次进攻。在种种”先天不足”面前,电动车是否能够赢得公众的青睐,从限量生产转为大量产销盈利,这是很多业内人士和潜在投资者都很关注的问题。
美国的主流媒体针对这个问题此发表了种种看法,总的来说,大部分还是对电动车的发展持谨慎态度的。综合归纳有以下几点原因:
1、 充电站基础建设欠缺。电动车需要经常补充电力,因此,不仅车主家里需要有充电站,还需建设许多公共充电站共电动车使用。
2、 家中充电需要车主对车库进行升级。即将上市的电动车都可以使用标准的北美110伏或120伏家用电插口进行充电,但是这样充电极其费时(充满需要20小时…)。一般的车主都要购买专用的220伏或240伏升压充电器,当这1200美元的充电器也只能把充电时间缩短到8小时。而像美国纽约、芝加哥这样的老城市,大部分人都还住在公寓里,车辆都在公共停车场里,他们很难找到可以安装升压充电器的位置,充电对他们来说是相当不便利的。
3、 稳定的油价。美国的油价在过去两年一直处在比较平稳的水平,价格一直没有超过3美元每加仑,未来也并没有大幅上涨的趋势。
4、 高昂的售价。电动车是最新科技的产物,并且还没有量产,所以价格比一般的汽车要高出许多。以沃蓝达为例,其上市价格为41000美元,相仿尺寸的克鲁兹起步价却只有16995美元,巨大的价格差会使许多消费者望尘莫及。
5、 不确定性。电动车主要的新能源对手油电混合车已经在上路十多年了,是一种经过验证的技术。电动车则是依靠全新的科技打造的,这种科技的可靠程度及维护费用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未知数,这会使许多保守的消费者对电动车持观望的态度。
6、 行程不足。虽然研究显示,美国人95%的日常交通行程低于64公里,现在的电池技术也完全可以满足这个行程,但车主需要远途旅行时就会担心”去了还能回来不?”,目前的电动车技术并不能满足所有的出行需求。
”碎步走”
电动车市场起步时,难免会碰到”旺丁不旺财”的局面,推动电动车市场化不能一步登天,还需从长计议。
充电设施基建就特别需要长远规划,对于人口密集型城市,如何为住在公寓的车主提供充电服务,还需要政府、业主和物业进行有效地沟通。未来新的社区的规划也需要有配套的充电站规划,现有的许多城市规划标准都需要有配合性的变动,例如提高车位与楼内单元的比例,新停车场需要有一定比例的充电站等等。这些新标准不尽早出台,未来的电动车还是会面临”好开难充”的尴尬局面。
各国政府的补贴也需因地制宜,像美国这种以贷款消费为主的国家,购买后的补贴根本不能为车主减轻车贷的利息,补贴政策要避免”补贴不省钱”。同时政府也要积极协商各行业利益,让相关行业为新兴产业”让路”。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购买后发放的补贴并不能减轻车贷利息,这个细节是政府立法时对银行业的妥协(美国银行可以转卖手头持有的债务,或以此为抵押物向美联储或别的银行贷款),但这个不起眼的妥协却使得补贴政策作用大大下降。
汽车公司和政府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需要积极宣传电动车的优点,消除消费者对这种新科技的疑虑,低碳公益广告及电动车产品的营销需要有节奏有规模得循环进行。
总之,电动车市场化是一项长期工程,政府企业都要有相应的耐心。
(编辑:辛迪嘉)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综合报道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1566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