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市场
  4. 万向的胃口

万向的胃口

第一电动月刊 王惜梦

  8月以来,万向集团被一种神秘的气息所笼罩。

  2012年8月16日,美国A123系统公司(A123 SYSTEMS,以下简称A123)首席执行官大卫•维欧(David Vieau)宣布,A123与万向集团已经签署《A123系统与万向集团公司最终投资协议》(以下简称《最终协议》),万向将以4.65亿美元收购A123系统公司80%的股份,成为A123最大的股东。

  根据《最终协议》,作为高级担保过渡贷款,万向集团向A123提供7,500万美元初始债务融资,其中2500万美元为初始信用额度,满足一定条件后,万向将提供5000万美元贷款。随后,万向将再根据某些条件的达成,购买A123总计2亿美元的优先担保可转股票据。此外,万向集团将持有1.9亿美元期权认股权证。 此项收购案在业界引起巨大轰动,但除公开信息外,几乎没有人能从万向集团高层人士口中获得关于交易细节的只字片语。

  就在A123宣布与万向集团达成谅解备忘录的当天,一位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的高层人士向作者表示:”我们下属公司的员工也在讨论这件事,大家完全不知情,我也是从媒体了解到这个消息。”

  目前,万向集团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8个国家拥有31家公司,其中独资或控股公司18家。根据路透社的数据显示,万向集团年营业收入超过130亿美元。截止2011年末,总资产达560亿元,实现营收835亿元,可谓国内民企”巨无霸”。

  万向集团的领军者、现年67岁的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电动汽车的发展,在这项事业上的投入已达12年之久,收获则可谓喜忧参半,但却从未动摇万向放弃发展电动汽车的宏大梦想。

  正如鲁冠球所言:”我们为什么要搞电动汽车?除了看好国际趋势和国家政策外,还因为它是万向40年汽车零部件优势的延伸。将来,如果成功了,我们就搞电动汽车,圆我们几十年的汽车梦想;如果不成功,我们就老老实实退回来,搞电动汽车的零部件给电动汽车配套。电动汽车是我们尽力而为的最高目标,而电池——电机——电控是我们量力而行的最低保障。”

  万向之梦

  1999年,”新能源”、”电动汽车”等名词还没广为人知时,万向集团已悄然进入电动车领域。当年6月筹建了电动汽车项目组,主要研制锂电池组。该集团还为其”电动汽车之路”制定了明确目标,走纯电动汽车路线,确立”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的整体发展战略。3年后,万向集团成立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致力于掌握清洁能源技术,发展节能环保汽车。

  2003年10月,万向纯电动汽车纯电动动力总成系统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值得一提的是,万向集团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上,先后承担了8项国家”863”重大课题、8项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累计申报电动汽车和电池类专利200多项,授权120余项,部分成果已经成功实现产业化。

  2009年底,万向锂电池生产基地在杭州正式投产,为上海世博会提供了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的配套锂电池、动力总成等设备。

  在电动汽车这块处女地上耕耘了十几年,万向集团累计投入巨资但是收益几乎为零,用鲁冠球的话说:”万向搞电动汽车十多年,到现在还没有赚过钱。”

  一位万向集团内部员工曾向媒体透露,”在发展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七八年后,万向逐渐发现进展过于缓慢,由于起步晚、缺少高端技术研发人员等因素,万向的电动车零部件核心技术先进程度还远远落后于很多外国公司。”

  一位动力电池行业人士向作者表示:”万向集团的技术并没有稳定下来。”这也许是万向急于通过收购成熟公司以获得核心技术的直接原因。

  目前,中国的电动汽车政策环境正在逐渐成熟,市场也在逐渐启动,收购A123有助于万向快速树立自己在行业内的地位,与此同时,万向人又朝梦想迈进了重要一步。

[page]

  收购之路

  万向集团在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上的第一个收购案,现在看来算不上大手笔。

  2002年,万向收购嘉兴埃泰克公司,但正是这笔名不见经传的收购令万向获得了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制造工艺。

  而在万向集团研发锂电池的道路上,不能不提的是万向与Ener1成立的合资公司。

  美国Ener1公司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专注于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业务。其子公司EnerDel是美国能源部和美国先进电池联盟(USABC)确定的6家核心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商之一,在电池成组技术方面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根据当时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万向电动汽车与Ener1将在杭州建立全自动化电芯及电池系统生产基地,首期投资3亿多美元,到2011年底将形成3亿安时电芯以及4万套电动车用蓄电池组系统的产能。

  显然,与Ener1的合作仍然不能满足万向集团在新能源产业的胃口。此次,收购A123则是万向集团发展动力电池的新高潮。

  A123是世界唯一一家能够生产纳米级磷酸铁锂电池的制造商。另外,A123市场部经理波佳萨诺(Dan Borgasano)向作者介绍,截至2011年底,A123已发布75项专利产品,另有335项专利正在申请中。在美国,A123也是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的领军者,并同时向卡车和大巴提供动力电池。

  业内人士称, A123的生产线均是近一年来刚刚组建,且为全自动化设备,投入资金达数亿美元。在动力电池领域,这样的大手笔和技术含量都属于行业领先,国内企业难以匹敌。

  著名战略咨询师伯杰(Roland Berger)预计到2015年,A123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可以达到11%,总额达到90亿美元。

  一位国内能源电子资深分析师表示,A123技术领先,无可挑剔,万向可借此扩充新能源汽车技术,拥有市场渠道的万向集团若能收购A123,可以令彼此效益最大化。

  对于万向集团总裁鲁伟鼎的”帮助公司在国内外扩大产能”一说,上述业内人士也表示肯定,”万向目前在杭州的新能源动力电池产能完全未达到饱和状态,若是借助于A123的先进技术及终端客户,完全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A123位于密歇根州的动力电池工厂及生产线预计也是万向杭州工厂极其需要的。”

  从技术层面考虑,万向集团收购A123理论上也受益良多。上述动力电池行业内人士认为,万向收购A123的目的还是专利和技术,并不是A123的销售渠道。

  一位环宇集团高层人士向作者表示:”值得注意的是,A123的成组能力非常强,这方面正是国内电池企业的技术短板和劣势所在。就连国内知名汽车企业比亚迪在这方面的技术也不是很成熟。万向收购A123后,材料和电池成组应用问题都可以解决。”

  在很多行业人士看来,万向集团的”如意算盘”打得异常巧妙:收购A123 公司既可将领先的锂电池核心技术收入囊中,又可借全球知名企业品牌优势在中国电动市场占据优势。

  另外,一位上汽集团内部人士向作者透露,万向如果成功收购A123,将进入捷新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上汽集团和A123的合资公司)董事会,这样一来,万向就能够与上汽集团绑定在一起。该人士表示,上汽集团近期将召开董事会讨论此事。

  ”烧钱”A123

  根据奥巴马政府2009年推出的美国恢复和再投资法案中的电力驱动汽车电池和组件制造计划,A123获得了美国政府2.491亿美元补贴, 迄今为止,A123已收到该资金的一半。

  身为重点扶植对象的A123却有点儿时运不济,在经历了与通用、宝马、上汽等车企签署电池供应合同的辉煌时期后,如今正面临”断粮”困境。

  A1235月宣布第一季度亏损1.25亿美元,第二季度净亏损从去年同期的5540万美元扩大至8290万美元,预计今年剩余时间持续亏损,如果不能获得更多融资,可能无法维持运营。

  A123的电池生产水平已然相当纯熟,缘何面临如此窘迫的财务危机?该公司市场部经理Dan Borgasano对作者解释道:”乘用车市场发展比预期要慢得多,这导致A123的制造能力无法获得充分利用,并影响A123的营收和产能持续增长。新兴市场的成长速度过于缓慢也成为A123陷入财务困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环宇电池的一位高层人士的分析与A123市场部经理的回答也不谋而合。这位高层人士说,”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目前的新能源车市场还处于早期。真正的大批量电池应用,无论是蓄能电池还是电动汽车电池,均才刚刚开始。而且相对来说,A123产品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很多行业人士认为万向集团很有可能背上沉重的包袱。即使A123在汽车电气化和能量存储系统方面拥有全球领先水平,但仍难支撑庞大的研发成本,而且在面对电动汽车市场进展缓慢的难题时,A123也显得办法不多。因此,如何有效获取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并最大化地挖掘中、美新能源车市场潜力等,都是万向集团需要面对的问题。

  中航锂电的高层人士则认为,新兴市场发展缓慢问题是确实存在的,但是,如果万向集团掌握A123的技术,等到市场欣欣向荣之时,万向集团的技术优势就能够体现出来。

  对于外界盛传的”A123技术流向中国”一说,A123中国区市场总监潘志强公开表示:”尽管万向收购了我们80%股权,但是公司总体决策是独立的,从万向占A123股东比例就知道了,我们不会沦为万向的子公司。”

  潘志强说:”A123永远是美国的A123,就算股权大多受控于万向,其在美国注册的美资企业性质是不会改变的。”他认为,A123在动力电池的先进技术及专利永远是属于A123的,且受美国法律保护。即便未来万向要求A123将品牌、技术、专利、生产线等转嫁给万向,那首先得在美国退市,但是A123是纳斯达克上市企业,退市并非易事。

  在美国,高端产业的技术、专利输出需得到国家、州相关的重重法律、法案通过才行,难度很大。

  万向集团收购A123可能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则是收购案还需要得到中美政府监管机构的批准,包括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审查。同时,此项投资遭到美国政客以及媒体的诸多非议。

  美国国会美中经济安全审议委员会委员威瑟(Michael Wessel)认为,这是一个”关键”的领域,”此项交易令人不安,美国政府需对它进行严格审查”。”因为其不但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也是对美国政府发展经济、促进就业的策略的考验。

  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监管与调查子委员会负责人、佛罗里达州共和党众议员恩斯(Cliff Stearns)则担心,美国政府向外资控股公司提供数百万美元的拨款和贷款,会无意间转移到一个常被视为”主要贸易竞争对手”的国家。

  对此,万向方面却显得信心十足。万向集团新闻发言人莫晓平对媒体表示,A123既然能跟万向签署最终收购协议,足以说明美国政府方面的态度没有外界想象得那么极端,”美国政府部分议员的反对并不足以构成对这项交易的威胁。我们收购A123公司的事推进顺利,目前只是在等待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

  A123首席执行官维欧也认为,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和中国政府的审批将是最大挑战,但他认为最终应该会通过,”我不认为我们和万向的合作牵涉到国家安全,因为目前美国本土98%的此类电池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我们是为数不多的在本土制造的企业,这个投资不会破坏这类产业在美国原本的形态。”

  ( 编辑/杨晓红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

来源:第一电动月刊

作者:王惜梦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15203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60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