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市场
  4. 郑赟:疫情预计导致整年车市下滑5%-8%

郑赟:疫情预计导致整年车市下滑5%-8%

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

辞旧迎新,本世纪新的十年正式开启。

在过去的2019年里,动荡中的中国汽车市场还在继续下滑,车企们在风暴中开始了抱团取暖、断臂求生。

有人用“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也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来形容刚刚过去的2019年。

然而,汽车市场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汽车市场持续下行的迷雾还未吹散,新冠疫情的爆发又给中国汽车业带来了难以预测的影响。

未来趋势何在,迷雾之中,哪条路才是对的方向?面向未来的十年,眼前是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春节前,在《致敬2019|中国汽车的“成人礼”》一文中,智库君回顾了中国汽车产业所经历的非凡2019,希望透过中国汽车产业过去一年里发生的点滴事迹和正在经历的深刻变化,帮助中国汽车人更好地看清脚下的路。

近期,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正式推出《智评2020 | 汽车产业的下一个黄金十年》特别栏目,邀请了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的专家们,对中国汽车未来的格局和趋势变化进行分析。继上期邀请智库专家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后,本期将对话智库专家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高级合伙人郑赟。

面对疫情对车市的影响,郑赟认为,若按照一年2200万辆乘用车的体量评估,以及常规月度销售曲线的分布,一季度除春节都是旺季,按照3个月的影响时长,在没有汽车销售激励政策的前提下,估计整年有5-8%的影响。

因此,车企和经销商要加速升级产品包,如利用融资租赁等金融工具赋能产品,加强网络内容营销手段等调动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

在他看来,对自主品牌而言,在持续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更需要在销售端利用金融工具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包括传统的直租与回租,也需要快速加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残值管理等新兴课题的投入。从消费者需求角度,可以从智能座舱、场景化自动驾驶功能的角度来提升竞争力。

“持续的消费者全生命周期和自身生态圈的建设是个长期工程,不能放松。”郑赟对智库君表示,整个汽车行业发展的颠覆性趋势是把车从一个交通工具变成一个大的智能终端。

2020年中国车市何去何从?

智库君:疫情会对中国汽车市场造成怎样的冲击?影响会持续多久?

郑赟:按照原来的判断,2020年销量会在2019年市场筑底的水平上有增长。但目前春节假期延长、返工人员的隔离会对整车厂、零部件公司以及经销商集团的生产和销售计划带来巨大冲击。取决于疫情的控制情况,乐观看消费者应该至少到3月中才会有信心拜访门店,整体形势的确不乐观。

如果按照一年2200万辆乘用车的体量评估,以及常规月度销售曲线的分布,一季度除春节都是旺季,按照3个月的影响时长,在没有汽车销售激励政策的前提下,估计整年有5-8%的影响。

智库君:就细分市场来看,疫情会对哪些品牌、哪些价位区间、哪类车型造成更大的冲击?

郑赟:湖北是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全国有8%-10%的汽车在湖北生产,车系布局齐全,疫情后各个品牌皆会受到一定冲击,具体还要看以武汉为整车制造基地的车企旗下各品牌库存量如何。另外,疫情背景下,初次购车需求会更多向SUV倾斜,该细分品类可能会更抗跌。

智库君:您觉得车企及汽车经销商,应该做出如何应对?

郑赟:车企和经销商更要加速升级自己的产品包,例如利用融资租赁等金融工具赋能产品,加强网络内容营销手段等以更好调动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

智库君:总体来看,您觉得中国汽车市场2020年,会继续下滑,还是回暖?

郑赟:在去年基础上又缺失了爬坡动力的情况下,今年全年会有下滑。

智库君: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会回暖吗?市场的空间会增长多少?

郑赟:新能源汽车相较传统汽车会更抗跌,因为在消费端,新能源产品越来越多的得到消费者的认可,TCO低,辅以牌照、路权等支持政策下仍然具有较大吸引力。供给端,2020年是诸多车厂的新能源车型发力年。中期来看,还是看好新能源市场按照2025年销量占比20%的方向继续快速发展。

智库君:在市场调整期,您怎么看中国品牌和外国品牌的竞争?中国自主品牌需要做些什么抵御压力?

郑赟: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在持续提高产品竞争力本身的同时,更需要在销售端更好地利用金融工具来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包括传统的直租与回租,也需要快速加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残值管理等新兴课题的投入。持续的消费者全生命周期和自身生态圈的建设是个长期工程,不能放松。从消费者需求角度,可以从智能座舱、场景化自动驾驶功能的角度来提升竞争力。

智库君:2020年是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最后一年,您觉得补贴退坡之后,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

郑赟:对于一些强势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成本、价格上已慢慢形成一定优势,所以说不是完全没有价格调整的空间。因为补贴退坡已经板上钉钉,对于还没能力应对的车企,淘汰也是正常现象。

智库君:双积分政策的推广,对于车企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郑赟:双积分对于车企来说仍然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正向激励。虽然从财政补贴到行业自我调节一定会有阵痛,但从中国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双积分政策是需要坚持的。

智库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出炉,您怎么看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售占比30%的阶段性目标?

郑赟:这还是一个比较激进、需要跳一跳才可够得着的目标。

智库君: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方向会不会产生变化,插电式混合动力混合动力氢燃料燃料电池电池汽车各自有着怎样的前景?

郑赟:目前来看,我们认为在2025年之前肯定还是以纯电与混动为主要技术路线,政策上鼓励新的技术路线探索。但如氢燃料电池等新领域,整体的价值链和供应链都不是很完备,更多的是以大型活动为契机来试点探索,应用领域在近期也不会在乘用车。

智库君:中国扩大开放,合资股比调整箭在弦上,您怎么看待中外双方的股比博弈?中方需要做些什么?

郑赟:过去几十年,中外双方应该说都充分认可各自在产品研发、精益制造、品牌营销、网络布局等方面各有所长的格局,也建立了值得长期信任的伙伴关系。当然这是个生意,需要双方坦诚透明的进行沟通来照顾各自的利益,对中方来说,原来的优势主要还是在营销和制造端,需要在新颠覆性趋势影响的前提下保持这个优势且同时深入做好消费者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同时随着股比调整的深入,相信国内车企在产品管理和研发方面也会有长足的进步。

汽车行业,谁主沉浮?

智库君:您如何评价特斯拉在华独自建厂,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乃至中国汽车产业即将带来的影响?

郑赟:会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特斯拉的鲶鱼效应还是较为明显的,也会对Model 3所处的细分市场产生拉大作用,也会给其他车企提供参考,大家会在这个细分领域产生更激烈的竞争。

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有较大影响,动力总成端会促进像宁德时代等优秀的企业进一步发展,产业链其他环节也会一并收益,例如新能源零部件生产和服务领域如电池的残值管理、电池回收与检测,智能座舱领域,消费者生命周期管理领域等。

客观的说,特斯拉带来的是大家对于新能源市场的进一步关注,其产品有亮眼的地方,但在整个新能源链条中也不是布局特别完整的优等生,国内企业还是有机会先错位竞争,再正面交锋。

智库君:特斯拉会对中国的造车新势力带来怎样的冲击?那些还没有把车造出来的新势力还能继续下去吗?

郑赟:从体量上来看,是否有特斯拉对于国内造车新势力影响不大。对于相对跑在前面的蔚来、威马与小鹏来说,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上已经有所规划。Model Y国产会对蔚来ES6有一定影响,而小鹏与威马在细分市场上并没有与特斯拉形成竞争。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压力可能更大,但格局上不会有什么影响。

智库君:特斯拉的国产,会对燃油车市场带来冲击吗?这对整个汽车行业而言,意味着什么?

郑赟:不会有大冲击,从销量上来看,整体还是燃油车为主,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会因为特斯拉的加入更为乐观,更容易达到原本较为激进的新能源市场目标。同时,在场景化自动驾驶等新领域,会促进整体市场的重视和布局。

智库君:中国苦心培育多年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优势,最终是否会变成“为他人做嫁衣”?中国自主品牌还有没有依靠新能源汽车实现“换道超车”的可能?

郑赟:不会存在“为他人做嫁衣”的现象,如今全球供应链是相对透明的,在政策引导,产业跟进的中国新能源市场,也涌现出了不少有全球竞争力的供应链企业,这是中国自主品牌实现“换道超车”的基础。

中国自主品牌也各自存在优势,对于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理解更深刻,应对动作也理应更快,在汽车从交通工具向智能终端转型的大环境下,中国自主品牌应该更有优势,依靠新能源汽车实现“换道超车”。

智库君:您怎么看上汽和广汽之间的结盟?

郑赟:更多是一种态度。结盟这个话题在主机厂应该说很早就在探讨,但存在不少落地的难度和顾虑,各主机厂各自为营,不太愿意做这方面的尝试。我们不能期待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诸多新课题如自动驾驶,并不是说上汽与广汽合作就会产生新的突破,挑战在于,联盟的具体操作形式是否能够解决一些根本问题,例如对于核心技术人才的获取,如果上汽和广汽分别没有,合作了仍然不一定有。

联盟更多展示的是中国自主品牌在“新四化”趋势下的态度,大家都在积极的探索如何更好地去打造汽车生态圈,更好地各取所长。我们也期待上汽广汽的联盟能够有亮眼的产出,跳脱出一些传统的国资限制,做一些更市场化竞争的动作,但这是比较有挑战的。

智库君:您觉得中国车企间的结盟和“大众福特、FCA与PSA”这些国际巨头之间的结盟,有什么异同?

郑赟:各自所处的汽车市场发展阶段不同,中国车企更多的是希望在即将出现颠覆性趋势的领域开展深入合作。而国际品牌更多的是在品牌和产品组合,区域市场竞争格局等角度来开展宏观的协作。个人认为在汽车行业进入到下一个革命周期的时点,合作与结盟的对象不应该只在同业间探讨。

智库君:斑马重组之后,阿里取得了控股权。您怎么看互联网公司和车企在合作过程中的话语权之争?

郑赟:斑马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说,还是很有跨时代意义的。对于跨行业的合作,车企与互联网公司都应该从宏观战略视角出发,寻找整体战略棋局上的业务发展机会。对于斑马来说,阿里有实控权更有利于依托YunOS来进一步的持续发展,是个不错的结果。

智库君:车企和互联网公司的关系错综复杂,目前,大多数车企都是同时与多家互联网巨头达成合作,而互联网巨头也是在努力扩充自己的朋友圈版图。您怎么看这种竞争与合作关系?

郑赟:现在还处于“跑马圈地”的初步阶段,扩充是为了让自己在操作上多一些灵活性。要形成较为稳定的格局大概还要经历3、4次的矛盾调和,例如自动化驾驶方面形成相对聚焦的标准,例如在消费者数据处理方面形成更成熟的方案等。

智库君:互联网公司与车企合作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互联网公司究竟要不要造车?

郑赟:互联网公司已经认识到,传统汽车公司都是有自己的看家本领的,造车是件不容易的事。

智库君:有人说,智能网联汽车才是造车新势力活下去的机会,而不是因为他们生产的是电动车,您怎么看?

郑赟:整个汽车行业发展的颠覆性趋势是把车从一个交通工具变成一个大的智能终端,对于新势力来说的确需要从智能网联,或者更聚焦一些,从智能座舱视角来率先切入,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同时,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在客户体验满足上,也更没有包袱,更容易聚焦。

来源: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109447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61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