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市场
  4. 中国汽车纷纷“开进”印度,日产、福特、大众瑟瑟发抖?

中国汽车纷纷“开进”印度,日产、福特、大众瑟瑟发抖?

志象网

MG汽车(MGMotor)的初步成功,以及本土市场的放缓,促使诸多中国汽车制造商将目光投向了印度。

2003年,格莱美提名音乐家布莱恩·韦恩·特拉索(BrainWayneTraseau)又一次大放异彩。他以才华横溢的舞曲而闻名,更为人所熟知的是其艺名BT。2003年是其转型之年,他还为《极品飞车:地下狂飙(2003)》制作了游戏音乐。

也就是在那一年,马鲁蒂(Maruti,印度本土汽车制造商)尝试通过升级版的Zen和WagonR来牢牢掌控小型车市场。它的竞争对手现代(Hyundai)则推出了SantroXing,正在迎头赶上。

到如今近16年过去了,印度汽车市场仍然大同小异。马鲁蒂铃木(MarutiSuzuki)仍然在主导几乎每一个产品类别,现代则紧跟其步伐,咬定青山不放松。他们一起控制了约70%的份额。市场上多达13名的其他参与者,只能争夺剩下的30%。

但很快,将会有更多的人来抢食这块蛋糕。MG汽车(MGMotor)的初步成功,以及中国市场的放缓,促使中国的诸多汽车制造商将目光投向了印度。

据知情人士透露,长城汽车(GreatWallMotors)、奇瑞(Chery)、北汽福田汽车(BeiqiFotonMotor)和长安汽车(Changan)等公司都在进一步推动其印度计划。在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中国上汽集团(SAIC)旗下的MG汽车(MGMotor)在印度的首款车型“Hector”就拿下了多达4万的订单。

行业观察人士表示,中国公司最有可能蚕食日产(Nissan)、福特(Ford)和大众(Volkswagen)的市场份额。这些公司在乘用车市场的底部苦苦挣扎,可能会被新的进入者挤出市场。

在过去的两到三年里,作为金字塔底的汽车制造商,它们频繁经历了高层人事动荡、印度政府决策的放缓、经销商的关门和产品线的缩减。这三家公司在印度的市场份额都很小,从不足1%到3.5%不等。

图1

而中国公司就不一样了。它们推出的产品令人兴奋,价格也不贵——这是中国企业在各个行业都精通的一种玩法。

必须有当地合作伙伴

消息人士称,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追踪MG汽车的表现,这是它们进入印度市场的准备工作之一。中国制造商有雄厚的财力,一旦嗅到良好的回报,就会毫不犹豫地投入资金。

他们也许会把目光投向能够迅速产生效果的产品领域。一位了解事态发展的业内人士表示:“他们知道,自己无法在马鲁蒂铃木和现代(Hyundai)等主导的多个产品领域展开竞争。”

“中国汽车制造商可能会在增长最快的SUV领域部署自己的产品,成为数字汽车的先行者,并在零售模式方面进行创新——就像MG通过其数字工作室所做的那样,”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印度分公司的交通副总监阿斯温•库马尔(AswinKumar)表示。

库马尔将此与中国企业颠覆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相提并论。“他们可能会成为座舱技术的领导者,为实用汽车领域带来高端功能,并像中国的手机公司一样,为自己的品牌造势。”

然而,他指出,中国汽车制造商将不得不考虑印度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并控制汽车的售价。他们还需要良好的售后服务声誉,这让大众这样的全球巨头付出了高昂的成本。

库马尔补充道:“如果能够管理好售后服务和质量形象,他们将在未来几年的增长领域形成激烈竞争。”

中国最大的SUV制造商长城汽车(GreatWallMotors)在进入印度市场时,必须注意这一点。目前,该公司正在印度设立了古尔冈办事处。该公司已经为其印度之旅部署了160万美元的初始投资。该公司计划在未来3-5年内投资约700亿卢比(合10亿美元)。

该公司可能会在古吉拉特邦的Sanand建立一个新工厂,或者考虑建立一个棕色地带工厂(brownfield,指被放弃工业或商业用途,但仍能够被重复应用的土地)。通用汽车(GeneralMotors)的Talegaon工厂可能会出现在它的名单上,这家美国汽车制造商希望在2019年底前退出汽车制造业。长城汽车计划在2022年下半年通过哈弗(Haval)品牌的SUV实现其印度之旅的里程碑。

在中国,哈弗的车身长度在4-5米之间,其中H1型是最小的。预计长城将把H2、H6和H9等车型引入印度。消息人士称,这将确保这家中国汽车制造商不会得罪专门生产掀背式汽车的马鲁蒂。

长城汽车也是中国皮卡市场的领导者,可能会考虑在晚些时候再将类似的产品引入印度。

在经历了最初的挫折之后,中国汽车制造商已经认识到,要想在印度取得成功,并与传统的老牌汽车制造商竞争,它们就必须有本土特色。他们的企业需要有本地生产、供应商基地和研发机构。

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正在建立本土伙伴关系。

国有的奇瑞汽车(CheryAutomobiles)正与塔塔汽车(TataMotors)谈判,为其进入印度市场组建一家合资企业(JV)。事实上自2012年以来,奇瑞一直与塔塔汽车旗下的捷豹路虎(JaguarLandRover)品牌在中国合作。它计划于2021-22年在印度推出黑鸟(Blackbird)SUV,与现代的Creta车型竞争。

大约10年前,奇瑞曾试图在印度建厂,但最终放弃了该项目。

MG汽车(MGMotor)已与总部位于德里的初创公司eChargeBays合作,后者为电动汽车装配家庭充电基础设施。

本月,卡车和公交车制造商北汽福田汽车(BeiqiFotonMotor)将与总部位于哈里亚纳(Haryana)的PMIElectroMobilitySolutions公司签署一项合资协议,并在浦那投资50亿卢比(约人民币5亿元)建设一家电动巴士工厂。该公司在Chakan拥有约400英亩土地。

北汽福田汽车公司(巴士业务)总经理GaryGao表示,该公司希望通过当地的合作伙伴进入印度,并建立一个双赢的合资企业。

“福田汽车拥有非常好的技术、质量控制和财务状况。PMI对市场和客户网络有着深刻的理解,”GaryGao说。北汽福田将持有合资企业30%的股份,但向合作伙伴提供额外的信贷便利。

在中国,北汽福田拥有箱式货车、SUV和皮卡等一系列产品,并将考虑把它们引入印度。此外,还有传言称,该公司正考虑与比亚乔(Piaggio,意大利的车辆生产商)联手,进军厢式车市场。

另一家中国汽车制造商长安汽车(Changan)早在2017年组建了一支50人的印度团队,该公司正在物色一个生产基地,甚至还在考虑与福特(Ford)签订一份生产合同。但据知情人士称,由于经济持续放缓,其印度计划已经被搁置。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是印度的10倍,约有100家汽车制造商。

图2

侧翼进攻,电动车或成突破口

在智能手机领域,中国企业不断创新,几乎每天都有新产品问世。“他们投资于营销和销售,其中近50%来自电子商务市场。同样,在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制造商也在非常积极地争夺市场份额,并投入大量资金,打造具有新奇元素、令人信服的车型,”汽车业观察人士斯里尼瓦斯•克里希南(SrinivasKrishnan)表示。

但汽车不是手机,中国汽车制造商必须正视印度人根深蒂固的观念——即中国产品总体上成本较低,因此质量较差。目前,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电子产品和廉价的资本货物。

“中国品牌的主要出口目的地是南美、西亚和东欧。吉利(Geely)和长城汽车(GreatWallMotor)等部分顶级品牌则已经宣布了进军美国和欧洲市场的计划。随着中国市场的放缓,印度将成为一个目标市场,”LMCAutomotive高级市场分析师AlanKang表示。

虽然中国汽车公司的产品质量好、设计合理、价格实惠,但这些产品都是针对国内消费者开发的。AlanKang指出,因此,这些产品将需要本土化的定制(如动力系统的改变),以满足印度买家的需求和印度的法规。

图3

随着印度政府推动绿色交通工具以遏制污染,印度的电动交通市场正在发展壮大。中国汽车制造商在电动汽车(EV)领域有很强的基础,他们在多年前就开发了相关技术。

同时,中国供应商是印度电动汽车公司的主要零部件供应商,包括发动机、控制器和锂离子电池。许多印度汽车制造商正在与中国公司合作,以获得电动汽车技术。

中国汽车制造商可能会利用这一点,在电动汽车这一方兴未艾的细分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长城汽车也在评估电动汽车,因为它已经拥有Ora品牌。R1电动汽车不是最畅销的汽车,但在1月至6月期间,它跻身全球十大车型之列。”一位知情人士称。

印度政府也推出了加快采用、制造(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FAME)计划,该计划要求外国制造商按汽车价值的50%实现本地化,这迫使中国人要么把自己的供应商带到印度,要么让当地供应商参与进来。

中国厂商可能会带来一些非传统的电动汽车,颠覆印度市场。克里希南说:“他们可以从现有汽车市场的侧翼发动进攻,但在电动汽车方面,他们已经很有侵略性了。”

但他认为,问题是它们能否忍受印度市场较低的销量?例如,JeepCompass一开始销量不错,达到了几千辆,但如今每月的销量只有600辆左右。

MG汽车(MGMotor)将于12月推出其电动SUV——ZS,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将带印度记者到中国进行试驾。MG汽车印度公司(MGMotorIndia)的首席商务官高拉夫•古普塔(GauravGupta)表示:“7月份在英国推出后,ZS得到了积极的市场回应。”

每个市场都是独一无二的,印度也不例外。在中国表现良好的模式,可能在印度并不能取得成功。在制定印度战略的同时,中国企业应该从通用汽车(GeneralMotors)等企业所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通用汽车在2017年底退出了印度业务,但仍继续从印度出口Beat掀背式汽车。

中国厂商们必须对自己的汽车进行大量的定制,以满足印度的要求。此外,它们还需要保持稳定的产品线,从而在一个每年都有大量新产品和更新改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汽车分析公司LMCAutomotive亚太区高级经理阿马尔•马斯特(AmmarMaster)表示:“针对快速增长的SUV市场以及主要收入来源的B级车市场,制定一个平衡的产品战略,将是朝着正确方向迈进的第一步。”

对MG而言,该准备好迎接从国内蜂拥而来的竞争对手了。

来源:志象网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104472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59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