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国新能源汽车推广过程中,政府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政府采购就是关键的一项。在9月举行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吴海军处长指出,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条重要措施是加大政府采购的支持力度,优先采购符合条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挥政府等公共部门的示范作用。
吴海军的这番话向外界传达出一种信号:我国政府将在新能源汽车采购方面积极行动。然而,作者调查发现,目前各地关于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的政策并不少见,多个地方政府还曾就此表过决心,但实际上,真正把采购新能源汽车落到实处的寥寥无几。
■ 鼓励政策接二连三
在中央政府颁布的政策中,新能源汽车早已成为鼓励采购的对象。2008年8月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新购公务车应优先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并要求把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列入政府采购清单。2008年11月,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工程首站在重庆启动,重庆市政府率先采购10辆长安混合动力杰勋作为公务用车。2009年5月,2009年~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对新能源汽车单独打包,希望加大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支持力度。
由于中央政府导向明确,各地方政府也开始紧锣密鼓地制定、出台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相关政策。2009年1月,黑龙江省政府下发文件,要求各地把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列入政府采购清单,新购公务用车应优先采购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2009年8月,天津市政府出台规定,新购公务用车要优先采购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汽车。同年12月,2010年度江苏省市联动公务用车政府采购协议供货,首次把25万元以下新能源轿车列为采购对象。
此外,江西南昌、上海、广东等地也分别出台政策,提出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政府采购力度。
■ 实际采购廖若星辰
在如此多政策的支持下,政府采购新能源汽车的进展如何?据多家汽车企业反映,鼓励采购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多停留在文件层面,实际的采购行动很少。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数量较多的是公交客车,虽然也都有地方政府支持的背景,但实际采购者为各地公交公司,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政府采购。真正属于政府采购领域的公务用车、邮政车、环卫车等方面的采购案例屈指可数。2009年7月,大连市政府采购100辆奇瑞A5 BSG混合动力轿车作为出租车。今年7月,大连市政府又从华晨购入10辆中华FSV混合动力汽车,供出租车市场使用。作为奇瑞汽车大本营,安徽芜湖市采购了百余辆奇瑞A5 BSG作为出租用车。
”在国内汽车企业中,奇瑞在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方面算是中标较多的,但总体数量仍不尽如人意,目前仅有大连、芜湖两地共200多辆混合动力汽车投入出租车市场使用。”奇瑞汽车新闻发言人金弋波告诉作者。
今年9月,南昌市启动首批节能与新能源出租车和政府公务用车示范运行,采购了63辆出租汽车和19辆公务用车,中标车辆为长安志翔中度混合动力轿车。除此之外,杭州、昆明也采购了一批长安混合动力车辆。然而,作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工程启动地,重庆在新能源汽车采购方面却有些裹足不前。据介绍,该市原本计划采购300辆新能源汽车作为出租及公务用车,但目前上路的仅有10辆杰勋和20辆志翔混合动力出租车。
今年5月,30辆比亚迪E6纯电动出租车在深圳正式投放。不过,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有关工作人员告诉作者,采购E6的深圳市鹏程电动出租车公司是比亚迪参与投资的一家公司。”我们认为这不应该划入政府采购范围,深圳市政府公务用车也没有采购过比亚迪新能源车辆。”
■ 供需双方各有难处
为何有了政策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还会进行得如此艰难?对此,政府和企业方面有不同看法。
大连市政府一位相关负责人认为,新能源汽车量产车型少,是政府采购受阻的重要原因。大连市从2009年7月开始招标10辆混合动力出租车,今年7月才拿到现车。”国内目前能投入量产的新能源车型太少,很多厂家只是拿新能源汽车做宣传,愿意实际投入生产的不多。”这位负责人有些抱怨地说。
由于规模小,成本难以降下来,目前汽车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确实是在”赔本赚吆喝”。这是造成政府采购可选车型少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国内一家自主品牌企业董事长就曾在新闻沟通会上直言,做混合动力车费力又不赚钱,企业不想涉入太多,也是情有可原。”有地方政府希望我们多生产一些混合动力车辆,我们内心却是想少做些,少赔些。”
金弋波则指出,与传统能源汽车相同,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多为中低端车型,而政府公务车采购常常更青睐合资品牌的中高端轿车。”奇瑞即将投入量产的S18电动车是一款小型车,在尺寸等方面与传统意义上的公务车有很大不同,因为公务车采购崇尚大车,这也会导致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采购受阻。”
”总体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还处于起步阶段,这是导致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长安新能源汽车公司总经理周波说。此外,他认为地方政府出台新能源汽车采购政策后再无下文,或是行动迟缓,与政府内部协调程序复杂有关。周波说:”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往往牵涉多方,不是一个部门能决定的。这中间的隐情,外界难以弄清。”
采访中,作者明显感觉到,无论政府采购人员还是汽车企业人士,都有一种等待情绪。采购方在等待车型成熟,企业方在等待市场扩大。但没有研发,没有市场推广,产品如何成熟,市场如何发展?等待显然是不行的。(编辑:李艳娇)
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综合报道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1035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