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人物
  4. 合众新能源张勇:高品质产品而非高端品牌才是新创企业的出路

合众新能源张勇:高品质产品而非高端品牌才是新创企业的出路

陈婧涵

12月16日,第九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GNEV9)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合众新能源汽车总裁张勇在开幕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指出新创企业只有把自己的产品做得够好,才能够为可持续的未来,合众也不再往高端品牌上冲刺,而是着重打造高品质的汽车。

微信图片_20181216111325.jpg

众新能源汽车总裁张勇

张勇认为,新创企业只有做到以下五点才有可能在时代的浪涛中活下去。一、高品质产品,而不是高端品牌,才是中国新创车企的出路;二、新能源汽车是“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也许还要加上共享化等等,但是汽车才是一切的基础;三、创新要根植于用户真实的、现实的需求,新颖要体现在产品和用户服务上,那才是真正的新颖;四、新创企业要文斗不要武斗,要团结起来抱团取暖;五、活下去,才能谈理想,谈情怀,规模是王道,技术是核心。

张勇还表示,到目前为止合众工厂已经投产,拥有年产8万辆的产能生产线,包括技术准备、产业工人都已经储备的很好,明年可能会迅速的突破月销3000台,第二款产品将在明年的四季度投产,第三款产品是在2020年的四季度投产,这两款车将在明年的上海车展上发布。

以下为合众新能源汽车总裁张勇演讲实录(略有删减):

从离开北汽来到新创的公司合众已经有一年了,在这一年中跟车界的朋友做了很多的交流。在自己的企业经营中也碰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在这儿有一些思考,给大家做一些交流。

第一个观点,我们认为高品质产品,而不是高端品牌,才是中国新创车企的出路。因为高端品牌的赛道很窄,全世界百年汽车的发展也就是ABB,原来叫BBA,现在是ABB,才能真正称为“高端品牌”。它的赛道很窄,要投入很长时间的积累和资源和投入。但是对新创车企来讲,向高端品牌冲刺会带来很多资源的浪费。

现在回顾一下过去的10年。10年前10万、20万、30万的车和现在10万、20万、30万的车有什么不同?很大的不同就是现在10万块钱的车已经完全可以做到10年前30万元车的性能、配置和品质。所以无论是5万的车、10万的车,还是20万的车都需要做品质不断升级的过程。只有把自己的产品做得够好,才能够为可持续的未来,这是第一个观点。所以我们合众也不再往高端品牌上冲刺。

第二个观点,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也许还要加上共享化等等。但是汽车是根本,所有的电动化和智能化都是嫁接在整车平台上,所以汽车是一。而我们看到有很多的车企有可能是本末倒置的,有可能是把更多的资源放到后面,但是整车没做好都是空的。所以,一是汽车。而只做好一也是不够的,新创车企要想从新能源汽车做好突破,只做好汽车没必要了,现在的上汽、北汽、吉利长城已经做的很好了,更别说国外还有大众丰田,所以新创车企的出路:第一,要认识到汽车是一,有了一智能化和电动化才能够成为10或者是100。第二,只做好汽车远远不够,也要在智能化上加大投入。所以合众在整车业务上继续持续的向前辈企业学习,同时在智能化上也做了很多的投入和资源。

第三个观点,创新要根植于用户真实的、现实的需求,新颖要体现在产品和用户服务上,那才是真正的新颖。我们知道最近的三五年来在整个汽车产业中有很多新的不同的尝试,有直销模式、有换电模式、有代工模式,也有互联网网络订车的模式。当然所有的创新模式尝试都是一个很值得让人尊敬的变革和创新。

如此同时,还有一些不太让人能够理解的创新,浪费了很多的资源和精力。所以,我们真正的要认识到企业在经营中所投入的资源、所做的创新,如果不是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上,如果不能降低用户的成本,不能提高用户的体验,不能提高你自己企业的效率,这些创新也是无效的。

第四个观点,新创企业要文斗不要武斗,要团结起来抱团取暖。把所有的新创车企加起来,我认为即没有大众大,也没有丰田大,现在很多的企业都在做平台开发、技术积累、电动化、智能化,这些资源有没有可能做出一些整合?现在国家也出台了允许代工模式存在的管理办法,未来有没有可能在平台上、在技术上、在制造资源上,甚至在供应链上做一些融合、做一些相互的协同。

我们第一款车上市之后,最大的痛苦不是我们的产能问题,不是制造的问题,不是产品的问题,而是资源的问题。我们抢资源抢不过俞总他们,我们有没有可能联合起来把电芯统一掉、把模组统一化,针对自己的车做独特的设计。但是电芯是要一致的,我们可以联合起来做一些采购。

大众、福特能做出联盟,我们的新造车企业能不能够放下身段认识到事实联合起来?甚至有一些平台也可以合作,我们现在开发了两个平台。一个平台的开发都是15个亿以上,就那个底盘加一个壳子、加一个智能化的设置、设备投入10多亿。未来真正属于企业的是什么?是你独特的商业模式、是你的品牌,是你的企业真正在用户心目中的价值,而不在于内部的一些东西,是在一些核心技术。所以,合众要认识到自己,你未来想有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除了我们需要建立的核心竞争力之外,一切东西都可以共享,没有必要自己重新搞一块。甚至渠道有没有可能共享?我现在接触到了很多的兄弟企业跟我们聊,有没有渠道做共享?未来有没有可能?我觉得是有可能的。有自己专属的品牌标识,有自己专属的服务渠道也可以共享,现在的4S店渠道效率太低了,一个4S店投入上千万,一年卖个一千、两千台车效率太低了,有没有新零售渠道融合的方案?我认为是有的。

第五个观点,活下去才能谈理想、才能谈情怀。我不认为现在新造车势力哪一家能够笃定的说我活下去了。我认为一家都没有,还早着呢。造车是一场马拉松,是一个万里长征之路。先要在三五年内保证活下去,活下去的标准是什么?是规模。活下去的标准是在你建立规模之上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有很多企业做了高端品牌,什么跑车这个那个的或者做了很小的细分市场,未来如果没有10万、20万、30万的规模怎么样分摊你的成本?怎么样能够拉动你的供应链?怎么样能够积累你的技术?更别说积累你的用户和你的数据了。所以我认为活下去是王道,活下去的首先标准就是要有规模,然后在有一定规模基础之上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就是技术,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服务技术。

最后一个观点,我也来为合众做一点小广告,我刚才看了俞总做了大篇幅的广告,我就一张纸。俞总也做了广告了,合众很好!

第一是融资。我们可能在最近的一个季度之内就能够发布一些融资的信息,不出意外的话融资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数值我不能说。

第二是生产。我们的工厂已经投产,年产8万辆的产能生产线,包括技术准备、产业工人都已经储备的很好。我们的供应链、管理做得还是不错的,除了现在供应链产能不足之外没别的问题,明年可能会迅速的突破月销3000台。我们12月一个月就已经突破了一千,如果不是核心零部件的供应问题,原计划12月就可以突破3000台车。

第三是销售。我们现在取得的订单,没有说自己互联网订车,全部从网上订车,我们没有,从而不吹这个牛逼。无论从哪儿来的订单,你是从线下拿来的订单,还是互联网上,还是手机APP上来的订单都是订单。我们订单明年的4月份都满足不了,截止到12月13号,大概互联网网络上的APP订单占了百分之二十不到(不好意思没100%)。所以这方面还要努力,在用户运维上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向这些先进企业学习。但是我们订单还是不错的,所以允许我们慢慢的学吧。

第四是产品。第一款产品已经上市,不太完美。对我个人来讲,我觉得它远远不够完美,它只是试用,它还有不断升级的空间。但是第二款产品将在明年的四季度投产,我们的第三款产品是在2020年的四季度投产,在明年的上海车展上将发布这两款车。

谢谢诸位!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陈婧涵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renwu/84019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82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