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紧锣密鼓的重新梳理我们的业务结构、组织架构,并招聘人才。我几乎每周能够面试大概20到30个人,公司一直处于高速扩编的状态。最近一两个月,大概有100来人要入职,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将陆续公布一些新加盟同事的信息,我觉得这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是比较顺利的。”
3月23日,作为从北汽新能源离开之后的首次公开露面,张勇以“合众新能源总裁”的身份出现在合众新能源上海总部的会议室,接受一众媒体的采访。加盟造车新势力合众新能源3个月有余,如何才能把合众新能源汽车做大做强,打造合众新能源的势力,是张勇一直思考并逐步践行的事儿。当天,在与媒体沟通攀谈间,张勇不经意地反复提到两个字——人才。其实,造车新势力如何打造自己的势力,答案就是“人才”这两个字。
做一件事、集一群人、筑一势态,这样的案例并不在少数,从文学到现实,从历史到今天,革命性的人物总是要开拓革命性的征途,新能源汽车领域亦如此。在张勇看来,合众新能源的人才引进策略是“合适”。
张勇解释说,所谓合适,第一是要适合自己;第二是打过仗,能打硬仗,打过胜仗的人。我们要招聘那种务实的,有实战经验的人,而不是要一些名声很大的人。也就是说我们要的是工程师,要的不是科学家。
可以说,合众新能源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始终秉承着这一政策。合众新能源不仅从奇瑞公司请到了原创始人之一的孔繁龙先生,分管大生产制造系统,其研究院的负责人彭庆丰更是中国电动汽车的第一代研发人。此外,合众新能源还聘请了斑马公司的资深总监张祺,来分管智能网联研究院的车联网系统。
在总裁张勇眼中,合众新能源所需要的,是那些葆有年轻心态,有创业精神的人。虽然合众新能源的薪酬激励政策极具竞争力,但是如果人们只想着来挣钱,没有创业心态,没有积极拼搏进取的精神,往往是坚持不下去的。张勇说:“我们的工作劳动强度非常大,我们要把别人过去三年干的事在一年内完成,工作量特别得大。”
在与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竞争的时候,能够保证合众新能源突出重围,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除了雄厚的资本与差异化战略,一个高效协作的团队更为重要,毕竟没有人才,什么事都干不好。
汽车产业有它自己的规律,不仅仅是做一台样车那么简单,后续的还有工程开发、制造工艺、供应链的管理、品质控制、市场营销和品牌宣传以及售后服务等工作,在整个价值链条上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它是一个综合实力、体系能力的体现。
张勇表示,对一个新创公司来说,需要协同的事多,涉及面也广,所以我觉得团队协同或者说团队配合的能力和意愿很重要。他说:“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我们这支团队通过半年甚至一年的组建、磨合,会是一支面向未来的务实、高效、创新的队伍。到年底,我们的人数将从现在的600人左右扩展到1800人,尤其是我们的研究院,到年底人数要达到700至800人。”
如今,合众新能源已吹响了新能源汽车的集结号,除了像孔繁龙、彭庆丰、张祺等技术型专家加盟,前凯翼汽车副总经理黄招根、前东风雪铁龙公关部主任张洪汉等业内资深人士也选择加盟合众新能源汽车,他们的加盟在品牌传播及市场销售维度为合众新能源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经过上述的人才引进,合众新能源汽车在渠道建设、产品研发、质量把控、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等方面完成一系列的人才布局,在更深和更广的维度上完善了合众新能源汽车的“木桶”。
目前,合众新能源的桐乡工厂即将竣工,设备正在联调,第一款车也将在今年三季度投放市场。未来,如何让成体系的合众新能源汽车在行业领域更具有竞争力,张勇自信满满,毕竟合众新能源已经有了一支打过仗且打过胜仗的人才队伍,将来的发展,与其说是挑战,不如说是机遇!
来源:第一电动网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renwu/65754
以上内容转载自第一电动网,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