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的一个上午,阳光明媚。坐在中科院物理所一间简陋、局促且不太明亮的办公室里,作者的心情却与窗外的阳光一样灿烂。作者的好心情完全来自于对面坐着的一位衣着朴素、年近七旬的老人,他就是我国著名材料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立泉院士。
■ 中国锂电研究第一人
现年69岁高龄的陈立泉,每天都会坚持读报、上网,了解电池行业的最新资讯。这些年,他的关注点又多了一个汽车行业。
1976年,陈立泉远赴德国马普协会固体所进修。在德国,他第一次接触到可以做锂电池的超离子导体材料,从此与锂电池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此之前,他的研究方向是生长晶体,与电池完全不搭界。
1976年,陈立泉向中科院申请转攻研究方向,中科院同意了他的要求。于是,他花了5个月完成了导师交给他的生长晶体研究任务,马上转去做超离子导体研究。没想到,这一转就是30余载。陈立泉笑着对作者说:”我这个锂电池梦一做就是大半辈子。”
1978年回国后,陈立泉继续从事与锂电池有关的固体离子学及其在能源中的应用研究工作。1980年,中科院启动”六五”锂离子导体重大项目,当时陈立泉就提出要开发适合汽车使用的锂电池和相关材料。1986年,他又负责中科院”七五”固态锂电池重大项目。
1987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七五”储能材料(聚合物锂电池)项目,由陈立泉担任项目组总负责人,项目组下设12个课题组。陈立泉告诉作者,现在我国很多企业都在生产锂电池,其技术既不是凭空而来,也不是靠引进,而是主要由这12个课题组的科研成果转化而来。
■ 曾经挽救了车用锂电池的命运
陈立泉告诉作者,在各类电池中,镍氢电池是吃了”偏饭”的,在其发展中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扶持。锂电池则是”采用放羊方式成长起来的野孩子”,在成长初期不仅没得到政策扶持,甚至一度被边缘化。
2000年,我国启动”十五”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当时,镍氢电池的呼声非常高,而锂离子电池几乎被排除在这一项目之外。这一现状让陈立泉非常不安。2001年,陈立泉专门到上海拜访了时任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负责人万钢。他诚挚地对万钢说:”希望能给锂离子电池一个机会。”
在对我国锂离子电池研究水平和能力有了一定了解后,万钢采纳了陈立泉的意见,将车用锂离子电池纳入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课题之内。对于这一点,陈立泉至今记忆犹新:”非常感谢万钢。在当时,这个机会太宝贵了。”
在汽车动力锂电池并不被看好的2001年,陈立泉敢于去争取这个机会,既需要很大的勇气,也基于他多年扎实的研究和对于车用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的坚定信心。
”八五”、”九五”期间,陈立泉主持了国家863计划锂离子电池项目。陈立泉一直有个心愿,那就是将锂电池技术应用到汽车上。从1994年起,在福特中国基金的支持下,陈立泉开始了车用锂离子电池的研究。
■ 亲历亲为大力推动产业化
1997年9月,陈立泉以国产技术、设备和原材料为主,建成中国第一条锂电池中试生产线。由于没有经验可借鉴,在这条生产线上,陈立泉当了一年多”工人”,什么脏活、累活他都干。对于这段经历,陈立泉没有任何怨言:”在此之前,我只有理论和实验室研究经验,没有实践。当了一年多‘工人’,基本了解了锂电池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这对研究非常有帮助,让我的研究更符合产业需求。”
1999年,陈立泉牵头成立了北京星恒电源有限公司,实现了锂电池产业化,陈立泉梦想成真。2003年,苏州星恒电源有限公司成立,专门生产汽车动力电池。
陈立泉一方面深入研究锂电池材料尖端技术,另一方面,时刻不忘推进锂电池和相关材料的产业化。一位同事曾笑话他是”脚踏两只船”。对此,陈立泉说:”能源是国家的战略需求,发展锂电池对于我国摆脱对石油的过分依赖具有战略意义。”
在采访时,陈立泉问了作者一个问题:”你知道中国第一辆电动汽车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吗?”
没等作者反应过来,老人自己就给出了答案:我国对于电动汽车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也就是抗战时期。1958年,清华大学研制出新中国第一款电动汽车。1970年,我国组织了Na/S电池电动汽车会战。1975年,可乘坐4人的电动汽车完成从上海静安寺到嘉定的路演。”可以看出,我国电动汽车有着非常长的开发历史和良好传统,我们应该传承下去。”
■ 桃李满天下
陈立泉执教数十载,曾担任国内外近30所院校的客座教授,桃李满天下。现在,国内几乎所有重点高校电池材料系都有他的学生在任教,国内外几乎所有的知名电池企业和科研机构都有他的学生就职。
陈立泉的学生出国的很多,学有所成回国效力的也很多,董明就是其中之一。曾在美国威能公司担任资深研究员的董明,于2006年归国,创办了恒正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此后又在杭州创办了赛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对于恩师,董明说,千言万语都说不尽。出国前,恩师就对自己和其他出国的学生说了一句话:”你们去国外长长见识,再回国效力。”这句话他一直没有忘记。
”在材料科学领域,陈院士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的传奇性不在于他干的事情多么惊险、刺激,而在于他30多年如一日,坚守锂电池材料科学研究,推动了中国锂电池材料行业发展,为中国锂电池产业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董明说。
董明还说,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材料科学领域可研究的方向太多了,当时锂电池材料研究是冷门,前景也不明朗。陈院士选择锂电池材料作为主攻方向,既需要敏锐的眼光,也需要很大勇气。此后,锂电池有近10年时间被边缘化,陈院士并没有中途放弃,而是坚持下来。在社会极其浮躁的当下,陈院士锲而不舍的精神显得弥足珍贵。
■ 大胆预测2030年我国全部新增汽车为新能源汽车
自1976年起,陈立泉一直在追逐自己的锂电池梦。如今,我国已经与日本、韩国并列为世界三大锂电池生产国。这会儿,陈立泉又有了另一个梦想——————电动汽车大国梦。
他的这个梦想,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到2011年,我国电动车保有量达到50万辆;202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1000万~1500万辆(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4亿辆,电动汽车约占7%~10%);2030年,全部新增汽车为新能源汽车;2050年,全部运行汽车为新能源汽车。他对作者说:”这绝不是凭空说大话,我有自己的论据,就是正在研究的新材料,不过暂时不便透露。不久的将来,你们就会知道。”
(编辑/李艳娇)
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综合报道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renwu/3630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