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人物
  4. 周鹤良:新能源汽车应该多元化发展

    ——访原机械工业部电工局局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名

周鹤良:新能源汽车应该多元化发展

——访原机械工业部电工局局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名

汽车商报 潘明军

  近日,有业内人士向本报独家爆料称:”由工信部、科技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开展的‘短途纯电动乘用车产品摸底检测分析项目’调研工作已接近尾声。该项工作的结论之一是欲将低速电动汽车改名为‘短途纯电动乘用车’,进而获得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对于此次调研,有车企负责人对作者表示担忧,低速电动汽车就是”散、乱、差”的代名词,一旦获得生产资质,或许会给行业造成错误的信号,那就是”国家开始推广低速电动汽车”。

  低速电动汽车发展真如上述人士描述的那样吗?是否该享受国家政策支持呢?

  作者:外界对低速电动车有种评价,认为其就是”‘散、乱、差’的代名词”,您怎么看这个观点?

  周鹤良:这个观点很不客观。以山东为例,目前生产电动汽车的企业已有40多家,去年全省电动汽车产量达到6.4万辆,比2010年的2.9万辆增长了120%。据山东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今年销量则有望超过10万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销量达50万辆”。按照目前市场上纯电动汽车15万-36万不等的价格计算,很难与燃油汽车形成价格竞争力,国家的”50万”目标也很难实现。而低速电动车价格多在3万-5万,去年山东时风集团销量就达到3万辆。如果将这些企业生产的低速电动车纳入国家电动车产业里面,上述产业目标便可”轻松”实现。据我了解,以电动车起家的山东新大洋集团今年计划投资30.7亿元到电动车项目,襄括了传统车企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四大工艺。这样的例子足以消除掉低速电动汽车在人们心目中的”山寨”形象。

  作者:既然低速电动汽车如此之”好”,那为何在汽车产业界却”叫座不叫好”?国外的发展情况又是如何?

  周鹤良:主要还是国家对这个领域不够重视及缺乏政策支持。

  在现实生活中,中小城市居民每天日常出行,如接送孩子、去银行邮局办事、购物等出行距离都不超过15公里,城镇居民一般不超过10公里,作为日常的短距离通勤车,其3万-5万的”亲民”价格符合大多数工薪阶层的消费水平,所以说其有天然的”群众基础”。但是在现有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中,没有一项提及低速电动汽车,且难以获得上牌资格。久而久之,人们形成了对于低速电动汽车”低标准、低技术”的印象。

  但是低速电动汽车在发达国家发展却是另外一幅景象。到2010年初,美国51个州已有46个州立法接受低速(40公里/时)、中速(50公里/时)电动车安全标准,允许合法上路,但是不可以上高速;在日本,除丰田主推混合动力汽车外,本田的电动汽车战略就是”电动汽车小型化”,目前就在研发、生产老年人用低速电动汽车,且享受政府政策补贴。我认为,电动汽车要发展,但是不能仅局限于”大型化、高速化”,低速电动车也应获得国家政策支持,进而纳入汽车产业发展里。

  作者:您觉得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之路该如何走?

  周鹤良:首先,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应该多元化发展,包括客车、乘用车以及低速电动汽车,三者均有各自的市场,应并重发展。客车、出租车及警务、环卫、摆渡车等短途、低速的特种车均可以政府采购为主,而民用市场则主要是由高速乘用车与低速电动汽车构成;其次,零部件与整车发展并重,现阶段重点是零部件发展,目前我国”863”电动汽车项目重点是支持整车开发,在零部件研发领域资金投入较少,不能厚此薄彼;再次,公共服务要提速;最后,新能源汽车发展要积极宣传和引导,不能只停留在支持环保及突破能源危机的概念上,要突出其性能优越性及功能需求,不能因为出现了某个运行事故就对整个行业失去信心。我们要抱着不歧视、不打击、以包容和鼓励的心态来支持这个产业的发展。

  作者:近期,《北京市私人购买纯电动车小客车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对外公布,其中规定申请人需”名下没有本市登记的小客车”。有媒体认为这将缩小纯电动汽车的消费范围,与国家极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政策相违背。您怎么看这个观点?

  周鹤良:公众对上述条款有意见也很正常,其实参加政策制定的专家组内部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目前还处于讨论阶段。据我所知,目前有130多万人争不到2万个购车指标,面对新能源汽车销售不旺的局面,有专家建议下调燃油汽车1万个购车指标,同时提供1万个新能源汽车购车指标,不仅适应北京市治堵政策要求,还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作者:新能源汽车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您如何看待这一行业未来发展?

  周鹤良: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发展是我国国家支持的长期项目,也是汽车工业发展的未来趋势。短期来看,10年内不会有太多政策变化,即使是变化,也是加大扶持力度,因为电池、电机、电控等各部分关键技术的突破及市场培育都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

  ( 编辑/李艳娇 )

来源:汽车商报

作者:潘明军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renwu/17086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42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