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人物
  4. 国家科技奖获得者陈军教授的“电池人生”

国家科技奖获得者陈军教授的“电池人生”

城市快报 刘晓艳

  新能源电池是目前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如信息通讯、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军教授二十年余磨一剑,在这个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也因此站在了国家自然科学的最高领奖台。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陈军教授等凭借”几类无机材料的氢、锂、镁储存与电池性能研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电池是储存化学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的一个体系。电池研究有两个重点:一个是转化效率,一个是储存密度。打个比方说,同样燃烧一公斤煤,在美国转化出的能量是中国的两倍,日本是中国的四倍。这就是能量转化效率问题。高耗能是我国能源使用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新能源电池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再比如一块电池,有的用一天就没电了,有的能用一个礼拜,有的用一个月都没问题。这就是能量储存密度问题。如果转化效率和储存密度低,就表明用能的方式比较低下。我们正是关注这两点,通过化学、纳米和能源的交叉学科研究,探索使用新材料,来提升能量转化效率与能量储存密度,并从这两个方面优化电池效能。”说起电池来,陈军如数家珍。

  最初对电池感兴趣,还是小时候。陈军的老家在安徽的一个农村,那时农村里用电还很难。家里的一件”家用电器”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一支小手电筒。一按按钮就能给黑夜中带来光明,这使得幼年的陈军感到非常神奇。

  1985年,陈军考入南开大学学习化学。在选择研究方向时,陈军选择了电池。”那时电池研究不像现在,还是个冷门。我们一届的120个学生中极少有人选择这个领域。但是我却对它充满兴趣,觉得这个方向既能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又能和应用相结合,很值得去做,所以选定了电池,从此一干就20余年。”

  此后陈军在读研究生和出国学习、工作中都把电池研究作为自己不懈努力的方向。2002年,陈军在日本3年的工作合同到期,毅然决定回国,加入到南开大学新能源材料研究所,将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贡献给祖国的科学研究。

  从2002年开始,陈军的项目组在新型氢、锂、镁电池的研究中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为新能源电池的研制与应用提供了新思路,推动了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组的一篇重要论文在国际学术界被引用达400次之多,其中95%由欧美科学家引用。陈军和他同事的研究受到全世界研究电池的人的关注。这是目前,中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最高纪录。与此同时,几年时间中,陈军还培养了博士后4名,博士22名,硕士28名。这些学生很多毕业后成为了教授,有的已被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有的已成为相关领域企事业界的中坚力量。

  荣誉和成绩的背后,是日积月累的辛勤耕耘。陈军戏称他的生活为”电池人生”,电池研究是他的主要生活,要通过勤奋的工作学习为人生不断积蓄能量。陈军的办公室内挂着这样一副书法作品:”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把这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每天他早出晚归泡在实验室里,假期被学术会议占满,忙起来时甚至没有时间带孩子去一次游乐园。

  一般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很枯燥,但陈军对此无怨无悔。他说,选择这样的生活状态既因为兴趣,也因为责任。刚开始时兴趣驱动多一些,到现在身上的责任感越来越重。小而言之是为了团队的发展,为了回报学校的大力支持,大而言之是为了国家的发展。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了发达国家几百年发展取得的成就。以前很多研究没有条件进行,现在有了条件。国家发展到了这个阶段,更需要一批人真正静下心来,做一些事情,参与国际的竞争。新能源在国家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每想到此,我就感到责任特别重大。”

  人物简介:

  陈军,1967年生于安徽。1989年本科和1992年硕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1999年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Wollongong大学后,在日本大阪国立研究所任NEDO研究员三年。现任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973纳米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获Wicke国际学术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 编辑/董海荣 )

来源:城市快报

作者:刘晓艳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renwu/10893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0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