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
一、这篇文章最初发表于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写之前以及发表之前,都没跟老板说过,更没有跟蔚来相关人员有过沟通,这纯粹是我自己对个人业务的一个反思和自省。
昨天下午一点,我在个人朋友圈转发这篇文章,配的文字是这样的:“今天在珠海参加大众的活动,昨晚在酒店写了这篇文章。大学在新闻学课堂上确实没学到啥,但曾经做过院报,老师说白纸黑字要敬畏,这个倒是一直谨记。现在虽然网络化了,但同样还是要对自己写的以及责编的每个文字负责。”
然后在微信上对老板说:“我昨晚写了篇这个,没经你同意就公开了。”
过了一小会,老板回复说:“写得很好,我赞同”。
后面事情的发展,就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在我那个荒废已久只有两百多人的小号上,阅读量蹭蹭涨,各种留言蜂拥而至。很多人批评我态度不好,更有人指责我是为了出名,最为形象的说法是,“一篇人血馒头卖了两茬,一篇煽风点火,一篇息事宁人,先造谣再道歉已成范本,真真假假没关系,有人看就对了”。我的出发点,还真不是这样,如果为了出名,谁会以自己的不专业来蹭热度,这恐怕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我写这篇文章做反思和总结,是因为我把这次不专业的报道定义为一次由我主导而成的报道事故,它的发生是因为我的认知所限(我当时认为我那样报道是没问题)。但在受到质疑后,我找老师和前领导求解,一再探索的也是这个,他们让我认识到我之前的认知是不对的,在新闻专业和伦理的层面上是有问题的。
我写这样一篇文章,是因为我认为我应该写。如果非要说我写这篇文章有什么目的,那我的目的是下面几个:1,专业反思,这次报道事故对我个人而言是一件严重的事,是一件不愿意自己再犯的错误,我写下来,是以自警;2,由于我的不专业操作,让蔚来陷入了一次舆论风波,我致歉。3,向我领导和老师致谢,谢谢他们给我上了这样一课。尤其是我老师,耐心缜密的长文回复,让我极为感动。我感激每一个认真对待我的人。4,把自己的教训案例分享出来,跟同行共勉。
以上几层意思,只要是认真读过此文的人,相信都能看出来。至于另外两个指责——为了出名和避免担责,我不作辩解。对于在我个人微信公众号上所有善意的批评和理性的业务探讨,我都虚心接受,并表示感谢;对于那些带有情绪的恶意中伤,我也愿意承受,这是我为不专业所应当付出的代价。
二、 我没想到这篇文章会引发这么大的反响,昨天晚上跟老板通电话,说做媒体多年,第一次成了漩涡中的人,看到网友的各种留言,真是百般滋味在心头。他说:“我倒没觉得你发这篇文章有什么,但你事后找老师探讨业务问题,我很高兴”。
今天早上,老板给我发了一段微信:“我在咖啡馆,再看你这篇稿,很感动。发网站上吧,表明公司态度。”
我说:“你确定?说不定又会引发怎样的影响。”
他说:“这是应该做的,有错就改。发稿不是你的个人行为,是公司行为,我也应一并担责。”
我是个愿意为自己手下reporter负责并担责的人,也很高兴碰到这样的老板。
以下是在个人公众号上发的文章,请各位批评指正。
3月21日,我们对蔚来前员工爆料的报道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这两天,我内心有所不安,从新闻专业、新闻伦理和法律风险等角度,对这件事做了一些反省。
复盘和反思如下:
01,确定选题
02,稿件发出,全网扩散
reporter参加完活动,很快就把稿件写了出来,我审核通过,并转发到了朋友圈。
我给reporter安排了第二个后续报道,联系上爆料者,并找更多相关信源,连同蔚来的回应,再写一篇稿件,持续关注这一事件的进展。
过了几分钟,有个投行的朋友微信我,说这个稿件要火。
受此提醒,我才想到,应该马上把稿件发微信公众号。
公号发出后,文章果然以燎原之势传播开了,每隔十分钟涨几千阅读量。到四点半我们自行删除时,短短两个小时,阅读量达到了3万。如果我们不删,10万+是分分钟的事。
03,被质疑传谣
对于这个稿件,赞赏者有之,批评者也不少。
微信公众号上89条留言中,大概有10条指责我们在传谣,没有基本的媒体素养。
04,自我怀疑
稿件发出后,虽然我们最后在全网删除了这个稿件,
但我仍认为,这个稿件,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是个正常的报道。
可是,由于被一些读者指责为传谣,我内心还是不舒服,对自己的专业性产生了怀疑。
05,报道蔚来官宣
第二天,蔚来终于出了官方声明。我们做了报道。
06,从新闻专业角度的反思
蔚来周五发出声明后,风波基本平息。谣言从来不是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令人信服的声明。
但我内心的波澜却越来越大,对自己的怀疑更深:
我是不是做了一件错事?
不过,我已限定再自己的思维定式中,想不出自己的报道有何问题。
所以,我向我的大学老师求助。
同在一个群里,还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师妹,她在一个著名的公司做公关。她跟我说了几句题外话。
凌晨,我老师给回复了。
我老婆也在这个群里,第二天早上,她比我先看到我老师的回复。
她对我说:你老师讲得很对,我昨天其实也觉得,你们这样的报道,太自由了,自由过了。
但我还是不服气。又问我老师:
在等待老师进一步回复的同事,我又请教了我的前领导,一本著名杂志的副主编,法律系出身。
他给我回复了两段语音:
我刚看了你发来的文章,在新闻伦理上肯定是有一定的问题,就是你们几乎就是把知乎的那篇文章全文转载了。然后,虽然好像是试图去做点平衡,求证蔚来汽车的人,但是其实很明显,只是为了表达的态度——我们去找了,人家没有回应。然后,你们把网络上的东西都给转发了,结果当然是不平衡的,在新闻伦理上是有一定问题的。
而且,还有一点我不太明白,既然你们发文章的时候都已经写了,说,爆料者“纸孩子”在知乎上的东西已经被删掉了。那你们为什么不去联系一下知乎,或者“纸孩子”本人,看看真实情况是怎样。但你们好像没有去求访他。
当然,新闻伦理上有问题,并不等于在法律一定有问题。因为最基本的,你可以说我是一个连续的报道。有人对这个上市公司进行质疑,但他们当时没有第一时间回应,你们发了。然后,蔚来汽车发布声明后,你们也转发报道了,这样的话,你们就有平衡了。你可以说我是一个中立者,有一方提出质疑了,我转发报道,你现在有回应了,我也转发报道。其实,这样的话,在法律上可能风险就没有那么大。
他又答复了一段语音:
这肯定是说不过去的,你说你只是讲“纸孩子”爆料这一件事,但是你们其实是把“纸孩子”爆料的所有内容都转了一遍。我刚不是问你那个问题了吗,你们已经都看到了“纸孩子”的那个爆料因为侵害企业利益被删除了,那你们为什么不去问一下他到底有没有侵害利益,去找“纸孩子本人求证。”
我把我前领导的意思,转到了我们群里,过了不久,我老师也回复我了,对我之前提的两个小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答疑。
为了方便理解,我把之前的小问题再贴一遍。
老师答复如下:
07,向蔚来致歉
我无法确定,如果我不安排reporter做这个报道,会不会同样有别的媒体报道这件事;我也无法确定,别的媒体报道这件事,杀伤力是不是就一定不如我们平台。
但我现在能确定,我主导的这个报道,在新闻专业性上是有瑕疵的,并由此让蔚来陷入了一场舆论风波,甚至造成了一定恶劣影响。
对此,我表示诚挚歉意,虽然这并不能弥补什么。
对于这一事件,我已在编辑部内部跟同事们分享了这一教训。
我个人其实非常欣赏蔚来,并乐见蔚来的成功,也愿意对蔚来乃至所有造车新势力报以温情和敬意。
但是,造车的人有造车的使命,新闻人有新闻人的使命。有时候,我们是共同推动汽车变革,是战友;但有时候,我们会狭路相逢,是针尖对麦芒的对手。
用流行的话来说,我们为的,都是用户。在这条路上,我希望自己是一个让自己看得起的专业选手。
有人说,媒体正在杀死蔚来,但我相信,媒体是杀不死蔚来的。
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再一次表示歉意。我尊敬所有不耍花招认真造车的人,祝福你们。
08,向老师和前领导致谢,跟同行共勉
我大学学的是新闻专业,这是我的第一志愿,而我曾经的梦想是要当一名顶级的调查reporter。后来,我终于进了一家全国顶级的媒体,我曾想至少要在那干几年实现梦想后再离开。但只干了一年我就当了逃兵,借口之一是,这不是一个做调查reporter的时代。
两年前,我就已放弃了这一梦想,甚至都不想再干reporter这一行。现在误打误撞进入了汽车媒体,也许是因为跟reporter这个行当的前缘未了。虽然不如年少轻狂时那么有追求,但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守住专业的底线。
因此,当我在这一报道中,看到有人对我的专业表示质疑,我是非常难过的。谢谢我的老师和前领导为我悉心解惑。尤其是我的老师,如此认真地对待这件事,耐心地在手机上敲下那么多经过缜密思考的文字,让我非常感动。我写下这篇文章的理由之一,其实也是想把这些有价值的文字和背后的情感凝固下来,而不至于在时光流逝中随风而散。
我在汽车媒体工作的时间不长,但已经觉察到了这个行业各种奇怪的味道,把我的这个教训和在新闻学课堂上都学不到的一课分享出来和同行共勉,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另一个理由。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电动汽车用户联盟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88766
本文版权为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违反者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17001180190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