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称“不把制造握在手里就睡不着觉”的威马创始人沈晖,终于可以睡一觉了。
3月28日,位于浙江温州瓯江口的威马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完成建设,并向媒体开放了总装车间和质量管控生产线参观,第一辆试装车也在这一天下线。
智能工厂旨在满足客单式生产
在这座被威马成为“最聪明的汽车工厂”中,可以划出几个重点:
16个月建成
一期产能10万辆,规划产能20万辆
C2M(Customer-to- Manufactory)生产模式
柔性制造生产
AI质检技术
这几个特点能够看出威马迫切将产品推向市场的决心,以及在生产环节为满足用户定制化需求的投入。
那么,满足上述特点,对于一家新创车企打造智能工厂来说,有什么不同呢?
C2M客制化生产要求工厂达到接近实时排产的程度,而不是像传统车企提前一个月规划,按需生产,因此高度智能化是保证实时排产进度的关键。据了解,威马智能工厂的数字化投入占工厂投入10%,传统汽车工厂这部分的投入只有3%。
柔性制造生产需要满足客户个性化订单需求,而不能像传统汽车工厂一样进行批量化固定生产。在威马汽车战略副总裁陆斌看来,柔性化生产是趋势,这种生产模式以往销量较小的高端车才有,实现规模化生产会受到生产效率的限制,很多传统汽车工厂在流水线设计上没有对柔性化考虑。对于威马来说,也要通过第一批客户需求进行数据,来分析扩大哪些柔性化的点,哪些暂时不开放。
AI质检技术是威马开发的一套人工智能质量检测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采集车辆数据,将数据传送到云端的图像识别引擎,比对后生成检验报告并实时反馈给质检员提示是否异常。同时,这一系统还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不断迭代,提高质检准确度,未来威马将会把这套技术应用到汽车外饰检测、喷漆检测、内饰检测、车辆零部件识别检测及瑕疵检测等检测环节。
除此之外,在工厂参观环节,威马还介绍了很多关于离线测量设备、可升降底盘吊具等传统汽车工厂都并不多见的生产设备,总之,在产品生产和质量管控环节,威马可谓不计投入。
年销10万辆不是目标 是现实
在首辆试装车下线仪式上,沈晖称,对于新造车企业来说,窗口期只有两三年,在这两三年里,年销量达不到10万辆,将很难生存。
的确,在已经明确的电动化、智能化汽车发展方向中,目前走在前面的都是自主品牌,合资品牌还没有开始进入这场竞争中。在这场还不充分的市场竞争中,一批新创车企率先进入寻找市场机会,但是,市场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多。合资、豪华品牌正在陆续宣布电动车国产化时间表,在价格定位相似的区间里,新创车企能否脱颖而出,这两年很关键。
年销10万辆,威马希望在明年就能实现。
工厂落成只是威马能够年产10万辆的保证,将这10万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销售数字,却是个不小的挑战。
产品、价格定位,威马都已早早公布,目前,威马正在紧锣密鼓的完善渠道建设。
此次在沟通中,陆斌也介绍了目前威马的渠道建设情况。在渠道上,威马并没有采用特斯拉、蔚来等采用的直销模式,而是4种模式结合:
体验店模式:位于北京的威马体验店即将开业,上海等其他城市正在选址。
大型交付中心:与智行合伙人完成,采用城市布局方式,具备交付、充电网络、服务性功能。
Station:小型服务站,同样来自智行合伙人投资建设。
Sport:提供小型快修服务,与全国连锁合作伙伴签约,并利用其现有服务网点。
威马所说的智行合伙人即传统4S店投资人的转型,大型交付中心取消了销售的环节,销售将在线上完成,交付中心承担的更多是服务功能,未来还将拓展租车等共享出行功能。
尽管威马在新造车企业中的融资能力并不差,但是在渠道上威马并没有坚持自己投资,而是将早期融资用到了重资产的投入上,在渠道上则通过采用当地最优资源的方式。据了解,目前威马签约的智行合伙人已经达到20家。
在传统的营销4P理论中,威马为自己设定的是5P,增加了pace(节奏):从早期率先完成充电布局、工厂建设、产品即将上市,威马认为自己都是完全按照节奏执行。
10万辆的销售目标,也是威马节奏上重要的一环。沈晖说,10万辆是及格线,但对于新创车企来说,这个数字还很陌生。
来源:汽车产经网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65918
以上内容转载自汽车产经网,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